本文數據資料整理來源網絡!
「香港四大家族」是指在香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四大豪門,包括主要以房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也有媒體把常住香港的馬來西亞籍華裔商人郭鶴年家族作為另一香港大家族。
李嘉誠
李嘉誠位居亞洲首富,在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淨資產已達255億美元。
其旗下主要的上市公司——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埔集團、香港電燈集團、長江基建集團,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媒體及生命科技等。
長子李澤鉅長期在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輔佐父親。次子李澤楷創辦的香港電訊盈科,是香港最大的電信、電視、網際網路和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
李嘉誠的發家始於1965年,1965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隨後「文革」波及,經濟雪上加霜,不少房產公司關門破產。李嘉誠看準機會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兩三年後,經濟復甦,地產市場恢復,個人財富快速倍增,一戰成名。
1973年,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拖累全球經濟,李嘉誠如法炮製,大買資產,並在後來的復甦中再次暴富,成功躋身億級富豪行列。
1986到1987年,國際油價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向10美元逼近。李嘉誠目光轉向海外,再次危機入市,到1991年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頭赫斯基能源95%的股權。2000年,李嘉誠將赫斯基重新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並在此後一路享受石油價格上漲的盛宴。此交易也被稱為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歐洲陷入低迷。李嘉誠又持續從高漲的中國地產市場套現轉而抄底歐洲,並因此被誇張地評論為「買下了英國。」當他抄完之後,內地企業家們跟上去了。
郭得勝
郭得勝是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是香港最大地產發展商之一,也是香港擁有最多土地儲備的公司之一,截至2011年12月,所佔樓面面積約434萬平方米。如今,郭氏家族開發的樓盤,包括香港最高的3座建築以及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樓等。
此外,該家族還控制著香港多家主要手機運營商和最大的巴士公司。在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郭氏家族位列第27名,淨資產達183億美元。
1911年,郭得勝出生於廣東香山,他後來到香港做雜貨,代理了YKK拉鏈,營業額做到了一千萬港幣;1958年,郭得勝47歲的時候,與另7位大佬一起創辦了永業有限公司;又過了5年,他和馮景禧、李兆基聯合,創辦了大名鼎鼎的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取自馮景禧的「新禧公司」,「鴻」取自郭得勝的「鴻昌合記」,「基」取自李兆基的名字。這個利益共同體存在了九年,1972年,李兆基、馮景禧兩人自立門戶,郭得勝掌控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上市的時候原本想籌集一億資金,結果群眾很熱情,超額十倍認購,竟然籌到了十億!
李兆基
李兆基是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新鴻基地產的董事會成員。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李兆基家族司是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公司之一,旗下地產涉及商務樓、住宅樓及酒店集團。李兆基位居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第29名,淨資產達180億美元。
除地產業外,李兆基家族還經營能源產業。李兆基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主席,該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氣的唯一供應商。長子李家傑和次子李家誠均為恒基兆業副主席和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董事。
80年代,李兆基獨立創辦了恒基兆業,並且逐漸發展成為了香港四大地產公司。李兆麟則把兆安地產私有化,變成了私人公司。現在李兆麟在上海、廣州等地產都成立有分公司,發展地鐵的上蓋物業。李兆麟非常低調,也堪稱是一個隱形巨富。李兆基後來靠著地產成為了香港巨富,之後又靠著炒股成為了世界級別的巨富。李兆基的財富一度高居全球前四。
鄭裕彤
鄭裕彤是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主席及恒生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在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位居第39位,淨資產達160億美元。
他的兒子、孫子、侄子、堂兄等數十位鄭氏家族成員已先後入駐鄭氏企業,不斷鞏固家族帝國。該家族產業涵蓋珠寶業、酒店、百貨、物流、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服務等。
周姓嶽父,就是周大福的創始人,周至元,而周家千金,就是鄭裕彤91年人生中唯一的妻子周翠英。從一個金鋪跑堂的小夥計打拼到香港第三大富豪,鄭裕彤身上有著那個時代開天闢地的資本家最寶貴的東西膽識。他是冒險派,從老丈人手中接過手的金鋪是他第一個大展身手的平臺。為了打響「周大福的招牌,每兩折本10塊開創了9999金(當時金店普遍都是99金)。60年代,受文革影響,香港富人子弟紛紛低價拋售土地,鄭裕彤逆流收購,從此躋身超級富豪行列,1970年成立了新世界發展,珠寶大亨變成房產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