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記者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日前在青城山發現了一隻體長8cm的巨型螽(音「中」)斯,這比四川過去常見的螽斯大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記錄。
「它的翅膀從正背面看非常寬大,更像一片樹葉。」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這次發現的是山地亞葉螽,是四川地區最大的螽斯,而我國最大的螽斯是西雙版納地區所產的巨擬葉螽,體長可以超過12.5cm。」
山地亞葉螽測量體長。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相比肉食性螽斯 它是「溫柔的巨人」螽斯,即平時所稱的「蟈蟈」,對有逮蟈蟈經歷的人來說,它是童年記憶中的精靈。
趙力介紹,這隻蟈蟈屬於擬葉螽亞科Pseudophyllinae,隸屬於昆蟲綱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Tettigoniidae。目前全世界記載19族260屬(亞屬)998種(亞種),主要分布在新、舊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擬葉螽亞科共記述過16屬39種(亞種)。」
山地亞葉螽側面圖。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四川地區過去發現的都是中小型種類的蟈蟈,最大的就是體長不超過7cm的大蟈螽。」趙力說,「這隻山地亞葉螽腹部非常肥碩,而體長7cm的大蟈螽腹部體積只有其幾分之一。」
記者了解到,這隻山地亞葉螽體積雖大,身披綠軍裝,卻不是大家口中的「綠將軍」,它沒有攻擊性且比較溫順。
「中國最大的肉食性螽斯是『夜晚的惡魔』,非常兇猛。相比肉食性螽斯,山地亞葉螽是『溫柔的巨人』,它是吃素的,捕捉昆蟲。」趙力說,目前飼養時發現,它不僅以楠木樹葉為食,殼鬥科的植物葉片也喜歡吃。
夜行性「蟈蟈」在樹幹產卵「這隻山地亞葉螽是夜行性的,白天躲在樹冠層裡,晚上才到樹幹上產卵,所以它的存在很少有人知道。」趙力發現它時,它正在一棵楠木樹的樹幹上,用產卵器鑽進樹皮產卵。
楠木是非常高大的喬木,最高可達30餘米,胸徑可達1米。「因為這隻蟈蟈擬態楠木樹葉,白天躲在樹上,不會被人發現。」趙力說,它的身體和楠木樹葉非常相像。
趙力感嘆道,由於太稀少,一直沒有找到這種巨型螽斯,「以前在九龍溝和西嶺雪山也見到過它的殘肢。都是被鳥吃掉以後留下的翅膀或者是頭部。」
山地亞葉螽頭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據了解,一般蟈蟈產卵在土壤淺表層,一些幼蟲無法鑽出土壤會死掉,那這隻山地亞葉螽在樹皮裡面產卵會不會存活率較低呢?
「它的產卵方式很特別,我覺得它在樹皮裡產卵的目的就是保持卵的溼潤。另外樹皮也能有效地保護它的卵,不會被別的東西損壞。」趙力說,昆蟲的存活率都是很低的,所以它們採用大量產卵的策略。「大部分蟈蟈的壽命偏短,春天孵化,十月底死亡。不過在人工保暖的情況下,一些種類的蟈蟈也可以活到第二年的春天。」
山地亞葉螽側面圖。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夜晚的惡魔」「溫柔的巨人」?四川發現8釐米巨型蟈蟈》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