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種鵝的過程中,可能不少養殖戶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處於產蛋期的一部分母鵝就是不到預置的窩裡下蛋,而是在場地裡找個樹根低洼的地方,或是哪個地方隱蔽的一角,自己銜些草,在那兒下起了蛋,晴天還好,到了下雨天,沒有遮擋物的庇護,鵝蛋滾的都是糞和泥,這樣的鵝蛋不但容易變質,而且還易造成細菌的感染,大大的影響了鵝蛋的孵化率,另外,鵝到處下蛋,還間接的增加了撿蛋的工作量。
一、為什麼母鵝不在窩裡產蛋會到處下蛋呢?
母鵝不同於鴨子會到處下蛋,母鵝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固定的窩進行產蛋,也就是說一旦確定了一個地方,就很難去主動的改變地方下蛋,這一點和雞也不相同,當雞發現自己產蛋的地方被人發現了,有個別的雞就會重新找地方下蛋。而鵝不一樣,鵝還會在這個地方產蛋。那麼母鵝在這種人工搭建的窩外「落死窩」的現象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產蛋初期的時候,預備的產蛋窩不足。在鵝開產前對鵝的產蛋窩準備的不足,鵝在開產時找不到事先準備好的產蛋窩,只有自己找地方下蛋了。
產蛋窩設置的不合理。一般情況下,很多養殖戶圖省事,會在場地的一個邊上預留出產蛋窩來,有好多養殖戶的產蛋窩是這樣的,搭一個棚子,在棚子的前臉預留出一個小門,這樣問題就來了,產蛋的鵝往往會選擇在預留小門不遠的明面上產蛋,而不願意到更遠的地方產蛋,所以說呢,這樣的產蛋棚,地方雖然大,但實際有效的產蛋的地方並不多。
場地內有幹雜草,幹樹枝棒之類的利於鵝產蛋的東西。那麼在產蛋窩不足的情況下,養鵝的場地內再有幹雜草,幹樹枝棒之類的東西的話,鵝就會自己選擇在樹根旁、低洼地將幹雜草、幹樹枝棒之類的東西銜來做窩下蛋。
母鵝有很強的領地意識。母鵝在開始產蛋時,是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如果鵝在同時產蛋的情況下,先產蛋的鵝會對後產蛋鵝有攻擊意識,所以呢一些在鵝群裡等級較低的鵝會選擇別處產蛋。
二、再來深層次的了解一下鵝在窩外產蛋的原因
前面的一段小農莊介紹的只是鵝在窩外產蛋的一個表面現象,為了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鵝窩外產蛋的問題,這一段給大家介紹一下,造成母鵝這種表面現象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這個要從鵝的行為習性說起。鵝有十大行為習性,即喜水性、喜草性、合群性、等級性、警覺性、耐寒性、就巢性、節律性、夜間產蛋性、擇偶性,這些習性的存在,也就形成了鵝在不同時期的一些較為鮮明的現象。那麼母鵝窩外產蛋的原因都是哪幾個行為習性造成的呢?
鵝下蛋的窩設計的不合理,對於警覺性很強的鵝來說,認為是不安全的。比如,很多養殖戶的鵝的產蛋棚或者產蛋窩,設計的是長條形的,棚的三面都是封死的,只有前面是敞開的,而且只在一側留一個邊門的話,鵝會認為這樣的地方是不安全的,不利於鵝在發現有意外情況的時候逃跑。所以就造成了母鵝多在產蛋窩棚的進門不太遠的地方產蛋,縱深的地方很少有鵝產蛋的現象。
鵝群是一個等級性的社會,在產蛋窩不足的情況下,等級較高的鵝會佔據預留好的窩,而等級較低的鵝只有另外自己找地方了。
三、如何改變鵝窩外產蛋的這種現象呢?
了解了母鵝在人工搭建的窩外亂產蛋的表面原因和深層次的原因後,那麼如何讓母鵝乖乖的到養殖戶指定的地方定點產蛋呢?其實方法很簡單,4招就可改變鵝的窩外產蛋的現象。
在鵝的場地內多做幾個較為分散的產蛋窩,這樣能夠很好的解決鵝群等級性的問題。預建產蛋窩的比例多少合適呢?通過小農莊養鵝17年的了解,10:1的比例是不能少的,即10個下蛋的鵝就至少需要準備一個產蛋窩。
如果搭建的是拱棚式的產蛋窩,在後面和兩個側面都封閉的情況下,出於鵝的警覺性的習性,前臉要全部敞開,母鵝就會在這樣的棚中選擇多點產蛋,而非只集中在預留的小門的不遠處產蛋啦。
將場地內的幹雜草、幹樹枝全部清理乾淨,不給母鵝留出自建露天窩的條件。對於原有的自建露天窩將雜草和幹樹枝移走,用溼土填上,鵝就不會再在那兒產蛋啦。
可以在預置的產蛋棚裡放置一排汽車輪胎,在鵝即將產蛋前輪胎內放入柔軟的乾草,以三四寸長的幹稻草最佳,裡面如果再放入白色的桌球之類的東西當作引蛋就最好不過了。
以上幾招用下去以後,母鵝也就乖乖的自覺的到預置好的產蛋窩裡下蛋啦。
結束語:養殖一樣東西,必須仔細的研究它,只有了解了這些小動物們的習性,才能真正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與對策,鵝也不例外,鵝的十大行為習性,在鵝的不同的階段表現的也是不盡相同,所以,只有我們養殖戶全身心的投入到您所養殖的動物身上,去觀察它、去了解它、去呵護它,才能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少遭受損失,從而增加養殖的收益。
了解更多養鵝資訊,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