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直被人稱為「戰鬥民族」,這種說法我一直都很不解,難道就是因為好戰鬥狠嗎?後來發現我想的不對,原來是大家對俄羅斯人的一種調侃,但並沒有不好的意味,只是覺得他們的性格比較彪悍,做事讓人驚訝,比如徒手對抗黑熊,喝一瓶伏特加就可以鑽入零下幾十度冰窟。
那麼俄羅斯的學生表現又是如何呢?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小鎮,常年氣溫都非常低,冬季都是零下50度,是全世界最冷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也是全世界溫差最大的地方,每年七八月份氣溫又能達到30度。
有一段視頻顯示,一群俄羅斯的小學生頂著暴風雪從學校回家,當時的室外氣溫低到零下50度,是絕對意義上的極寒地帶,滴水成冰。在視頻中,小學生們被猛烈的狂風幾乎吹倒,但是這些孩子並沒有後退和就地停下來,而是相互攙扶著在緩慢前行。
一路上並不順利,東倒西歪,看上去讓人非常心疼。但拍攝視頻的人認為,這種天氣和場景非常正常,歷史最低氣溫達到零下71度,惡劣的天氣每天都在上演。當地的小學生只有在氣溫低於零下52度時才會停課,而且也只是局限於11歲以下的孩子。
於是很多網友發出了感慨,難怪大家都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這實在是太猛了,這要是在國內家長還不吵翻了。
大家知道嗎?這種讓學生適應環境挑戰的做法,不僅僅讓學生能夠正常學習和生活,也給這些學生帶來了一生的「財富」。
奧伊米亞康村還因為居民長壽而聞名於世,醫學專家認為,孩子從小就接受了嚴寒和極端天氣的考驗,身體會變得非常強壯,很多人都活到100多歲。
由此我想到了前幾天有個帖子討論很熱烈,起因是合肥的某小學家長向教育局諮詢元旦是否提前放假,因為12月29日當地將會下一場雪,他覺得孩子們太冷,容易生病,言外之意是希望教育局給孩子放假。
沒想到教育局直接回復元旦放假時間不變,從而引發了激勵的熱議,都認為教育局做得對,不能讓孩子一直處在溫室中,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未來的考驗。
俄羅斯人能夠抵禦嚴寒與他們的一直以來的體質有關,我們肯定不能照搬照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做到的,適度地讓孩子們去適應環境的變化,不要一下雪就停課,將孩子們都放在空調室內保護著。只有非常大的雪導致結冰,交通受阻等情況才需要停課。
孩子的教育內容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升學與考試,一個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的健康體魄也同樣重要,而這種適應能力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健康,還有人的意志力品質,這是孩子未來人生高度的關鍵所在。
俄羅斯小學生零下50度上學對我們有啟發意義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