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雞蛋」 砸壞房和車
9日-10日,桂東北遭遇多種強對流天氣混合攻擊, 多縣市連發65條氣象預警信息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胡玲玲
核心提示
「融安下冰雹了,像雞蛋樣大小。」4月9日晚,有網友發微博說。記者昨日了解到,4月9日-10日,一次包括冰雹、雷電、大風、暴雨的強對流天氣「攻擊」了桂東北部分縣市,這是今年出現的一次最猛烈的強對流天氣過程,雞蛋大小的冰雹從天而降,大風將城鎮吹得一片狼藉、轟隆隆的雷聲仿佛就在頭頂炸開、譁啦啦的暴雨讓街道變成了「海」……
冰雹大如雞蛋
「昨天晚上,融安上空突下冰雹雨,落下的冰雹從綠豆大小,到雞蛋大小都有,將大地萬物砸得啪啪響……」網友小艾發布了原創微博,記錄了9日晚上,融安縣城一場突來而嚇人的冰雹。剛開始冰雹雨只持續5分鐘左右就漸漸停了,大家鬆了口氣,沒想到大概過了10分鐘後,冰雹再次崛起,噼裡啪啦讓許多人措手不及。
接著,朋友圈被這場罕見的冰雹刷爆了,能看到的都是雞蛋大的冰雹,把私家車玻璃砸成「蜂窩煤」、家裡窗戶的鐵皮棚被冰雹打爛、樓頂的太陽能管被擊碎、房子漏雨……當然,機智幽默如網友,大家除了曬曬傷心和損失,還索性化悲痛為力量幽他一默,各種「冰雹上一盤」、「老壇冰雹」、「冰雹配啤酒」……
據了解,9日,融安白天還是一片晴朗,晚上忽然下起大雨,冰雹接踵而來。柳州融安冰雹持續時間約20分鐘,最大冰雹直徑約5釐米。當晚,除了融安,還有融水的多個鄉鎮遭冰雹襲擊。而這已經不是融安今年第一次下冰雹了,3月~4月期間,融安已遭遇了3次冰雹,9日晚的冰雹下得最大。
暴雨淹沒街道
從氣象雷達反射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紅色的颮線直壓下來。什麼是颮線?颮線是一種天氣現象,是指帶狀的雷暴群所構成的風向、風速突變的一種中至小尺度的強對流天氣,通常伴隨或先於冷鋒出現,其破壞性很強大且預報難度很大。颮線的產生多是由於冷空氣行進至暖溼地區時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對流層上下熱力結構不同,產生高強度的強對流天氣。說白了,就是較輕的冷空氣順著較重的暖溼空氣爬升,且不斷摩擦,「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就像歌詞唱的,摩擦出魔鬼一般的各種天氣災害。
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介紹,9日傍晚,一個高原槽從貴州方向東移,途經融水、融安。融安縣城早上最高氣溫28℃,晚上受高空槽和冷空氣南下的影響,冷暖空氣在高空交匯,產生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冰雹是其中之一,只有當積雨雲發展到十分強盛,才有可能降冰雹,沒有達到標準的話,降落下來的就是雨。
所以,融安、融水的小夥伴遭受的不僅僅有冰雹,伴隨著並且持續時間更長的,是雷電暴雨。據說,暴雨持續了一個小時,城內多處內澇漲水。暴雨加上冰雹複合型攻擊,街道積水、城市內澇、房頂經不住摧殘,不少老百姓連夜開啟防水工作。截止到10日19時前的24小時內降水總量,融安穩居廣西各縣之首,達到了108.6毫米。
另外,賀州市從10日零時至8時,有3個氣象監測自動站出現大於100.0毫米的降雨,小時最大降雨達到44.9毫米。而全區10日8時前24小時有169站降水量大於等於50毫米,其中有17站降雨量大於等於100毫米,最大雨量在梧州蒙山漢豪鄉都坡村,雨量為178.8毫米。
狂風掀開屋頂
因為此輪受低層切變線及地面冷空氣共同影響的天氣過程中,大風也是主要災害,致使我區多地房屋受損、供電中斷、樹木被連根拔起。
10日,賀州及桂林平樂遭大風襲擊,街道一片狼藉,大量被風吹斷的樹枝和樹幹散落街頭、部分廣告牌被刮落、一間鐵架棚被吹倒散落在道路中間。其中桂林平樂縣出現的大風,最大風速達21.8米/秒,屬於9級烈風,縣氣象臺發布了大風黃色預警信號;賀州市地面觀測站監測到該站2時22分極大風速為30.1米/秒,達到疾風11級,賀州市氣象臺今年首次發布了大風橙色預警信號。
這樣的大風天氣給我們提出警告,有的廣告牌由於安裝不牢,在強大風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樹已經枯死,根基不牢,也有可能在大風天氣中斷裂,對行人造成危險。
記者從廣西天氣網上看到,10日當天,廣西各縣市共發布了25份暴雨、29份雷電、11份冰雹災害預警信號。
知多點
冰雹是怎麼形成的?
冰雹常常在夏天或者春天過完夏天要到的時候出現,冰雹有小有大,小的像綠豆、黃豆一樣大,大的甚至有慄子、雞蛋一樣大。落在地表的水被太陽長時間暴曬之後,便會變成氣體,也就是地理中所稱的「氣化」。
當水珠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雲就託不住它們了,就形成了我們一般看到的下雨。如果遇到冷空氣但是卻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會凝結成冰或雪。但是如果溫度下降非常厲害,就會結成冰團,也就是冰雹。當然冰雹是日常生活中少有的天氣現象,形成的過程非常複雜。
與雨雪相比,冰雹的形成還需要又大又厚的冰雹雲。冰雹雲很大,最上面的雲層和最下面的雲層之間相差的溫度非常大,這是因為雲層頂部能達到1萬米以上的高空,而雲層下部距地面大約是1000米。
因為來自冰雹雲下部的氣流溫度比較高,比較輕,會自然地向上升;而來自冰雹雲上部的氣流溫度比較低,比較沉,便會自然地向下降。於是,兩股氣流在冰雹雲的中部就相遇了,便形成了冰雹最重要的組成成分——凍滴和霰。在這之後,雲中的水分便會不斷圍在凍滴和霰的周圍,於是它們開始凍結、凝華,就形成了小小的冰雹核。
在我國,冰雹大多出現在4月-10月。在這段時期,暖空氣活躍,冷空氣活動頻繁,冰雹容易產生。從每天出現的時間看,在下午到傍晚為最多,因為這段時間的對流作用最強。
知道了冰雹發生的條件,我們要怎麼根據天氣變化預測冰雹的出現呢?有這樣一些諺語可以幫助我們,下冰雹前常常出現大風而風向變化則烈,因此諺語常說「惡雲見風長,冰雹隨風落」、「風擰雲轉、雹子片」;如果連續刮南風,風向轉為西北或北風,風力加大時,則冰雹往往伴隨而來,也就有「不刮東風不下雨,不刮南風不降雹」的說法。如果下冰雹早晨很冷很溼,但中午太陽卻很強烈,則容易形成冰雹,「早晨涼颼颼,午後打破頭」、「早晨露水重,後晌冰雹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據科普中國)
如何防範冰雹
●關好門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如小汽車最好停在車庫裡,當然事先給車買保險就更好。
●居民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幼兒園小朋友、學校的學生應安置在教室內,暫停戶外活動。
●戶外作業人員要停工,應立即到室內暫避。
●戶外人員不要進入孤立棚屋、崗亭等建築物,或在高樓煙囪、電線桿或大樹底下躲避冰雹,儘量找到一個堅固的地方躲避,尤其是在出現雷電時。
●在做好防雹準備的同時,也要做好防雷電的準備。(據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