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晉新一線城市,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
安徽省境內優質的高教資源也基本集中在合肥,在全國知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3所大學均位於合肥。
在安徽的其他地市,也有一些在省內比較有名的高校。例如,位於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位於馬鞍山的安徽工業大學、位於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學、位於蚌埠的安徽財經大學等等。這些大學,在各自行業領域內,起碼在安徽省內都是比較厲害的學校。
但是,有網友認為,這些學校因為不是位於合肥,所以,在招生、知名度等方面都很吃虧。其實,安徽財經大學建校時在合肥,安徽理工大學有部分專業是從合肥工業大學分出去的,所以,有網友建議安徽財經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大學搬回合肥。
其實,整體搬回合肥難度較大,且不說這些地方這麼多年對這些高校的付出,如果所有優質高校資源都搬到合肥,就會形成一城獨大、分布不均的局面。再說,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中科大是不是得搬回北京?所以,這些高校在合肥建校區就成為另外一條路徑,也相對可行。
在網友們翹首以盼中,安理工、安師大率先做出了「挺進」合肥的舉措。
據安理工官網介紹,該校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正式籤約,落戶合肥廬陽。
而據合肥當地相關媒體介紹,安師大已經於合肥市達成意向,將肥西師範學校併入安師大,即將建設安師大合肥校區。
那麼,這些原本位於一般地級市的高校,為何熱衷向省會城市集中?
首先,有利於提高自身知名度。
大學因城而興,城因大學而盛,大學與城市的關係可謂相輔相成。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西部地區優質高校紛紛「孔雀東南飛」,到經濟發達地區建設研究院、分校或者校區的原因。合肥作為安徽的省會城市,無論經濟、交通等優勢在安徽都是首屈一指,利用合肥這座城市的知名度,可以提高這些學校在全國的知名度。
其次,有利於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相對而言,合肥比省內其他城市對優秀人才更有吸引力。這些學校建設合肥校區,將能更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強化自身師資力量,從而提升軟實力。同時,省會城市學校相對而言對考生也更有吸引力,能提高生源質量。
最後,有利於爭取更多政策支持。
新建校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離不開地方政策支持。一旦這些學校實力具備後,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在政策傾斜、財力支持等方面將會更有利於學校長遠發展,同時,也更提高學校所在城市知名度。
總之,雖然地理位置對一所大學很重要,但是,學科實力的建設與發展更重要。在中西部名校向長三角、珠三角城市挺進,非省會城市高校進軍省會城市的同時,我們同樣也看到一些名校卻反向而行,他們選擇的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乃至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