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昨天,養魚老道看看自己的幾缸觀賞魚,感覺它們是挨不過去了,因為近期的水溫還算是大致平穩,但是一直處於一個相對低溫的區域。
而如不太準確的天氣預報所示,明天我們這裡可能就會再次降溫,因此最遲在這一兩天之內,就需要給它們全部加溫了。
那麼,在昨天就有魚友提出來了,最遲什麼時候,飼養的熱帶魚必須要加溫,加到多少度為好呢?
其實我也說句實話吧,飼養這些普通的熱帶魚,很多魚友都是如此,特別是飼養多缸熱帶魚的,我們是能挨一天就是一天。
但是,總有我們挨到頭的那一天。
有些觀賞魚,如果是體質強健的,給它們適度進行一下低溫鍛鍊,倒也不是什麼壞事,而有些觀賞魚,尤其是飼養時間不長的,或者以前根本沒有進行過這種鍛鍊的,那麼,它們極有可能就會留下隱患了。
這個隱患就是,可能在長期低溫環境中,它們已經患病,也有可能暫時沒有表現,一升溫,毛病出來了,這種情況其實也很常見。
那麼,我們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在從30度掉到25度這個範圍內,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這裡指的是普通比較耐低溫的熱帶魚,而不是龍虎魟、羅漢、七彩之類的。
從25度再往下掉,接近20度以上,問題還不是很大,但是我們也要看降溫的幅度和時間,不能太大意,時間也不可以過長的,如果魚缸水溫已經持續在20度上下徘徊,並且動不動就在十八九度及以下,那麼,不好意思,還是及時加溫為妙。
諸如鬥魚、地圖、狗頭、皇冠、燕魚、菠蘿魚、燈科魚、乃至孔雀魚、月光之類的很多普通熱帶魚,都有可能在這個區間患病。
再者就是,我們一定要觀察到觀賞魚的狀態、體色和食慾變化,這一點也很重要,越是接近極限溫度值,它們的消化能力就會越下降,尤其是投餵葷食。
它們很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消化不良,繼而開始出現腹水或者腸炎,而處在低溫環境的觀賞魚,即使我們下藥,這個下藥的藥效也會被水溫大打折扣,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很麻煩。
同時,觀賞魚的體色和遊動速度,狀態等,全部都有所變化。
比如說,平時較為明亮的體色,開始慢慢暗淡無光了,魚鰭的舒展度、遊動的速度,都會有所降低,看起來觀賞魚的行動非常遲緩、心理壓抑,連個打鬥的精神頭都沒有了。
攝食起來吞吞吐吐,平時最愛吃的食物,也能在魚缸內殘留下來,觀賞魚對於食物開始不聞不問,也不願意搶奪,這個問題就有點大了。
到後來,可能就是開始頻繁蹭缸、或者開始集體趴缸了,這就可能是白點或者水黴前兆。
可能它們已經患病了。
關於冬季給觀賞魚加溫,我們第一次的水溫設定在多少度合適?
這個問題我們要看魚,也要看起始溫度。
一般來說,大部分魚友,都會選擇在20度及以下的小範圍內,開始給魚缸加溫,也就是十八九度左右。
首次加溫,我們可以把加熱管設定在24度,這個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不管它是一夜升溫還是幾個小時升溫,都不會對熱帶魚造成任何的影響,因為從低到高升溫,特別是極限溫度,升個五六度、七八度,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升溫之後,觀賞魚的活躍度一定會增加,與此而來的,就是它們的食慾和排洩,也就是新城代謝開始迅速活躍,這個時候,我們首先關注的不是投喂,而是水質問題。
因為水溫一上升,必定魚缸內的異養菌最先趨於活躍,硝化細菌肯定會滯後,即使是有機物和糞便的發酵過程也會加快,所以說,我們在加溫後,第一關注的一定是魚缸水質,尤其是加溫過快更要注意。
如果有條件,可以在加溫前,適度抽底換水一次,順便兌點熱水提升一兩度水溫也不是不可以的,這樣會有助於加熱管更好的工作,然後等到溫度上來以後,再去觀察一下水質變化,但是不必換水過多,最多以四分之一為宜。
之後的問題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主要在於觀察觀賞魚的食慾和狀態恢復。
不要投餵過度,一定是少量,循序漸進增加,主要目的還是保護水質。
至於說大部分觀賞魚的溫度設定,其實二十四五度、二十六七度,都是可以的,這個就要看我們個人的需求了,以及觀賞魚的品種不同而定。
當然了,如果一經發現了,觀賞魚出現了明顯的白點或者水黴病,水溫可以持續再上升,到30度,甚至於32、34度,這個也是要看觀賞魚的疾病情況,水質情況,以及觀賞魚的品種,等等。
只要是說到了熱帶魚的加溫問題,總會有人問到金魚和錦鯉還有草金、蝴蝶鯉,還是那句話,看我們的個人需求,感覺願意讓它們在冬季裡正常生長,那就最低保持在18度及以上,最佳溫度還是在二十五度左右。
如果沒有那個條件,低溫過冬也不是不可以,這個沒有必要再去糾結。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