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作為山東人山東魯能的比賽看的真不算多,中超的比賽看的更多的是廣州恆大和廣州富力、上海上港和上海申花、北京國安和江蘇蘇寧,原因無外乎這幾個球隊的比賽還是好看一點,而今年李霄鵬掛帥後對山東魯能還是多了些關注,也算是對青島老鄉的關注吧。
不具體的說這兩場足協杯決賽了,因為杯賽還是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就今年看過的近20場山東魯能的比賽來看,李霄鵬並沒有在山東魯能內部掀起比較大的戰術改革,戰術打法基本沿襲著馬加特的那套體系,只是在激發球員能力的問題上李霄鵬比馬加特做得好,馬加特更多的是以「導師」的身份來面對山東魯能的球員,而李霄鵬不一樣,作為山東魯能的功勳球員他本身在球員裡就有較高的威望,而且年紀上與球員的差別不大而更容易與球員打成一片,「帶頭大哥」的形象更會讓球員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感,所以場上表現也就大不一樣,包括外援也是這樣,無論是佩萊還是塔爾德利和吉爾,都對李霄鵬沒有任何質疑,反而是用更飽滿的狀態去賽場上拼搏,即使是遲遲不進入狀態的格德斯也對李霄鵬讚不絕口,更能說明李霄鵬的人格魅力。
李霄鵬的執教能力到底如何我們不好判斷,在青島開始的男足職業隊主教練生涯不能算成功,當然那支球隊自身有許多的問題也不能怪李霄鵬,但是至少李霄鵬當時沒有展現出高人一籌的對球隊技戰術的調教能力,您說這換到山東魯能就一下子提高了也不現實,只能說在主教練的個人魅力和溝通能力等方面李霄鵬已經體現出自己的水準,至於技戰術的改造也不是一個賽季就能完成的事,臨場指揮應變更需要經驗的積累,希望山東魯能的管理層能有廣州富力那樣的耐心吧,中國太缺乏有耐心的俱樂部管理層和投資商了。
再說說山東魯能的球員吧,山東魯能的青訓是國內一流這沒有人會質疑,即使是在缺乏投資熱情的「反賭掃黑」之前的時代山東魯能也是青訓的佼佼者,但是「魯能製造」在中超、中甲雖然人數眾多,可是卻缺乏拔尖者,就是總體感覺「魯能製造」的球員們性格都太溫和,沒有霸氣、缺少「狼性」精神,現在山東魯能陣中有這些氣質的都是「外來者」,比如王大雷和戴琳,如果說「魯能製造」一個這樣的「刺頭」也沒有也不對,秦升和韋世豪也都是「魯能出品」,只是沒能留下罷了,留在山東魯能陣中的都成了「乖寶寶」,不是說「刺頭」好、「乖寶寶」就不好,只是一支球隊在場上如果連與對手「頂牛」的勇氣都沒有,很多時候氣勢上落了下風就拿不下本該拿下的比賽了,尤其是明年又要徵戰亞冠聯賽,不要再被說是「外戰外行」了。
我們的青訓在培養球員的時候是否注重對球員的個性化培養,而不是一味的去打壓球員的個性,把原本稜角分明、特點鮮明的小球員都教成一個個程序化的「機器人球員」,球迷們埋怨的「一代不如一代」其實並不是現在的球員都比不上前輩們,而是缺少前輩們那些個性十足、特點鮮明的球員,都是各項「數值」都不錯、沒有突出點的「大眾臉」,這是整個中國足球青訓、甚至中國的教育體制需要反思的問題。
話說回來,山東魯能這賽季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在大多數人意料之外了,國內球員和外援的硬實力都排不到前四的水平,李霄鵬又是作為主教練的第一個中超賽季,能夠挺進亞冠已經算是驚喜,對於失去足協杯冠軍遺憾是遺憾,卻也不必太過在意,如果能夠補強陣容,尤其是塔爾德利基本留不住、格德斯還稍顯稚嫩的情況下,外援的補強勢在必行,國內球員方面首先要留住今年特別出彩的金敬道,在更新換代的速度上也要加快步伐,一支球隊有實力出眾的外援壓陣,有國內比較出色的中生代球員支撐,再加上許多優秀的青年才俊競爭出場名單,良性的競爭體制下成績自然會好,冠軍的爭奪中也不會儘是遺憾,水到渠成之日,才是刀過竹解之時,那時才能不負山東魯能之後的「泰山」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