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圖丨網絡
是否準備貓籠,是現代養貓家庭裡飽受爭議的一個話題。
一部分鏟屎官覺得貓咪就完全不該關在籠子裡,不需要準備貓籠;一部分鏟屎官覺得貓咪在家搞破壞,就應該準備貓籠,實施籠養;也有一些鏟屎官會準備貓籠,但平時是散養貓咪,只有緊急時刻才會使用貓籠。
所以,誰才是「正確」的呢?
其實,每一種做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不存在誰對誰錯。因為每個人的養貓處境不同,養貓階段不同,對貓籠的理解不同,各地區文化差異不同,貓咪的自身情況也不同,所以對貓籠的使用也會不同。但不管怎樣,我覺得準備一個貓籠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的話題:
下文共分為三部分,分別為:貓籠的六大作用詳解、什麼情況下的貓需要貓籠、貓籠多大合適。按照慣例,重點加粗,如有興趣,歡迎詳細閱讀全文。
貓籠的六大作用詳解
貓籠被認為至少有這六大作用,分別為:方便大掃除消毒、預防交叉感染、避免不必要的競爭、幫助改正壞行為問題、被迫曬太陽、隔離。
方便大掃除消毒:養貓家庭,保持環境衛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家中的死角、床下、柜子下,都是貓咪比較喜歡寵幸的地方。打掃乾淨,開始消毒,很多品牌的消毒液對貓有毒性,這時可以把貓暫時性放在籠子裡,等消毒液完全揮發完畢或作用完畢後,把貓咪放出來即可。
預防交叉感染:這裡的交叉感染指的是人與貓、貓與貓、貓與其他生物常見狗。比較常見的傳染病有貓蘚疾病、寄生蟲類疾病。貓蘚疾病可交叉傳染給人和狗,需要注意。寄生蟲類疾病基本上是跳蚤,其他寄生蟲類疾病傳染性極低,如果貓咪身上有跳蚤滿屋子跑肯定不合適,暫時性放籠子裡驅蟲了就好。
避免不必要的競爭:常作用於多貓家庭。在貓病學上有這樣一種病,叫做貓社交恐懼症。這類貓咪一旦處於和其他貓的競爭中,應激反應非常嚴重,不吃不喝不拉,呼吸急促血壓高等症狀較為常見。準備一個比較優質的貓籠優質貓籠尺寸第三節會詳細介紹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幫助改正壞行為問題:比較容易理解,一些貓咪喜歡亂撒尿,放在限制空間的籠子裡,可以有效幫助貓咪改正這個壞行為問題。
被迫曬太陽:把貓咪放在朝陽的房間。貓咪曬太陽可以平衡體溫、可以殺菌、可以緩解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貓蘚或治療貓蘚。
隔離:新成員來家裡,為了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隔離是必須的,而貓籠就是性價比較高的物品。
什麼情況下的貓需要貓籠
在這幾種情況下,暫時性的籠養真的是利大於弊。
當貓咪即將分娩或正在分娩時:很多母貓在第一次生育時會表現的不知所措,非常緊張警惕,會到處亂跑,甚至選擇床底下或衣櫃下進行分娩,無論是環境還是被人照顧的方便程度都是非常不理想的,而貓籠可以解決這一點。
當貓咪已經分娩結束、照顧小貓時:照顧小貓時,把貓媽媽及小貓放在家裡,貓媽媽可能會出於各種奇怪思維比如噪音、別的家庭成員、氣味,甚至一陣風到處叼小貓。對小貓生長發育不利。
當小奶貓會獨立爬行到斷奶期間:當小奶貓年齡在這個區間之內,為了安全著想,可以考慮放在籠養或封閉式空間。
當貓咪生大病時:籠養可以方便照顧及觀察。
有行為問題的貓:一般就是亂拉亂尿亂咬東西的貓,放在籠子可以減輕環境汙染,幫助改正不良習慣。
處於發情期的公貓:絕大多數公貓在發情期會通過滋尿的方式標記領地及吸引異性。
家中的新貓咪成員:貓籠起隔離作用,可以阻止傳染病、可以阻止不必要的競爭,幫助適應環境及緩解壓力。
社交恐懼的貓:貓籠可以作為一道防護牆。
貓籠多大合適
在國際CFA協會有這樣一則官方意見,我認為可以借鑑。
被認為貓籠最小尺寸應該為30立方英寸,常見搭配長寬高為:5*3*2單位/英尺。
隨著年齡增長,最少尺寸應該擴大至40-50立方英尺。
本文所有知識點到此結束,這篇文章是站在客觀角度上來分析貓籠的作用。貓籠可以暫時性使用,但永久使用是對貓完全不利的。如果暫時性放在籠子,務必要通過餵食零食及娛樂設施幫助緩解壓力及焦慮。
大家在養貓生活中有準備貓籠嗎?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