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之前寫花姐的一篇文章,說道:花姐用男人的方式活,生活最終會還她一張美麗的臉。後來花姐受到了大眾的認可,粉絲過千萬,還出了屬於自己的個人單曲。2018連續發行《狂浪》《流浪花》《夜之光》
對於花姐的新歌我想說,花姐用男人的嗓音唱歌,唱出了最女人的味道。
聽過花姐歌的人都能夠深切感受到,歌曲還是繼承了她在做流浪歌手那段時間的風格。歌曲裡面都透露著很強烈的豪放狂野氣質。
第一首歌《狂浪》直接就不跟你妖媃做作,要在你伴著音樂,拿起麥克用最大的分貝把比心底還深的野性吶喊出來。你有見過這樣唱歌的女人嗎?這簡直就是換了一個場景的夜場酒吧,她直接人到你耳朵邊帶氣氛。對你說:現在燥起來,不跳沒你的份!
而聽這首歌讓人聯想到的女人,身上一定滿是風塵氣息,一定是有故事的人,不會輕易表露人。有的人會喜歡,大部分人則會望而興嘆。可是有哪些人會願意自己有風險看上去像有隔閡,並不平易近人。梨花帶雨,多愁善感一點不好嗎?這樣會引來更多的機會。
花姐做不到,好像她也就沒想改變過。自己本來是什麼樣子,呈現出真實的被生活歷練過的自己,這樣很舒服很自在。
如果不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打拼,一定不會造就現在真如鐵一般的花姐。
雖然在花姐走紅之前的生活經歷我們很少有人看個全貌,但是從她出的單曲我也大概了解了。反過來了解了她的曲風由來。
夜市裡煙滾酒聲,炭燒火鍋底料伴著消化過後帶著胃酸的海侃碎語,這樣的情景少不了一桌以中年大叔為主力的酒局。而花姐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穿梭謀取生存,唱歌博取開心和同情,專攻此道。時間長了,便知道了現在中年人的需求都是什麼。用什麼歌曲,用什麼唱歌的方式,才能把興致和共鳴來兼益表達,同時收穫金錢。
於是我們在花姐的每一首歌曲裡,就聽到了這種只有在夜晚的城裡才能顯露出獨有的紙醉金迷、激情暗湧、豪情四射。每唱完一首歌,每次接到從吃客那裡遞過來的錢,更加讓花姐確信了這樣的曲風,從而根植在花姐的內心和嗓子裡。這和女人無關,因為當男人點歌的時候,稀疏摻雜三倆女人,她們忙著在桌下扯衣角,翻白眼。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花姐也變相的從夜宵飯局這個帳篷大的小圈子裡,衍生看清楚了整個社會,看清楚了男人,同時自己也慢慢變成了男人。
而當花姐成名,擺脫了那種沒有遮風擋雨的生活後,依然維持了以往的風格。幸好她的新歌一問世就引來很多人的追捧,不僅沒有人覺得這樣的沙啞粗獷嗓音和這個90後女孩很不符合,更多的是有一種不同於本性別的女人味。這一切,也正是花姐堅持做真實的自己所帶來的!
今天的非洲鼓教學,我們從《狂浪》這首花姐第一首個人單曲中,看看這個真實的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