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社記者 鈕國洪 黎志飛
《智「惠」法院》系列報導之六
智慧之「神」:宜賓轉型顯功力
線上庭審抗疫情
選好的日子定就的期!面對疫情,原定的庭審是不是就不開庭了?
「上訴人,能聽到我說的話嗎?」
「被上訴人,你的網絡信號正常嗎?」
「好,雙方信號已經接入,我宣布本次庭審正式開始!」
2020年2月5日下午,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首次通過網際網路庭審系統審理二審民事案件:2019年8月1日,周某駕駛的車輛與陳某駕駛的摩託車發生碰撞。後經長寧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認定,周某承擔事故主要責任,陳某承擔次要責任,周某車輛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商業險。陳某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周某、某保險公司賠償各項損失157759.5元,一審判決某保險公司賠償150891元。某保險公司不服,提起上訴。
在「沒有當事人出庭」的庭審現場,宜賓法院的法庭電子顯示屏上清晰顯示出法官和雙方代理人的畫面,法官在線上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宣布庭審紀律,經過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法定程序,不到40分鐘,一場同步錄音錄像的在線庭審順利結束。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宜賓中院用實際「神操作」果斷說「NO」,2020年2月3日至2月18日期間,宜賓市兩級法院「雲」庭審49件次,實現了人民群眾在國家防疫與個人案件庭審面前「兩不誤」,足不出戶打了官司,既保證了自身健康安全,又積極響應了國家突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1級響應的要求,可謂一舉多得。
「雲」庭審在宜賓兩級法院的全面推行,得益於該院智慧法院信息化的率先探索與創新。
2016年4月,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作出重要講話,宜賓法院通過對重要講話內容學習並制定了內網加強安全分區,同時從WEB伺服器安全防護、資料庫安全防護、接入網安全防護、內網終端安全防護四個方面入手,來實現由基礎接入層到管理層次的多層次安全防護。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真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要求,不斷加快「智慧法院」建設步伐,把信息化建設當成法院工作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斷深化法院信息化應用,加強方便群眾訴訟,服務法官辦案,提高審判質效,優化法院管理的應用創新和技術保障,逐步實現由傳統法院向智慧法院的轉變。
該院依靠信息化技術,致力於構建與社會公眾相互溝通,深度融合信息平臺,把智慧法院建設放在「心」上,把方便辦理案件作為根本。
如今,在宜賓的訴訟參與人,可以通過網上立案、網上開庭、網上調解、網絡查控、網上接訪等手段,辦理相關訴訟業務。
實現智慧有根基
在抓基層基礎工作方面,宜賓中院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兩級法院應用需求,及時制定《宜賓法院網絡安全及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和相關工作細則,明確發展目標及方向,構建起具備宜賓特色的網絡安全綜合體系。
按照上級法院建設標準,宜賓法院建立數據交換平臺,實現了內外網數據的交互安全;建立兩級法院堡壘機和防火牆,規範了對網絡的安全使用及日常運維;建立360天擎法院定製版,定時對宜賓法院內網終端進行查殺,同時實現了安全策略精確防控和實時動態掌控。
基礎建設方面,該院建設智能、模塊化「冷池機房」,有效解決機房降溫、能源消耗大的問題,提高與消防的聯動,實現機房環境信息的動態掌控;建設智能化訴訟服務大廳、執行指揮中心、警務指揮中心;建設數位化多功能會議室,集人工智慧、雲識別、行為多模態識別的高清數字法庭,為各項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服務支撐起到了基礎保障作用。
實現難點能破冰
如何創新工作機制,如何破解院庭長監督管理難題,做到「放權不放任,用權受監督」,成為改革實踐中全國各地法院不斷探索的課題。宜賓中院緊跟司法改革進程和重點工作布局,根據司法責任制的落實和扁平化審判體系建設的需求,加強改進院庭長審判管理這一司改難點和痛點,創新構建全院全員全程審判監督管理(以下簡稱「三全管理」)體系;以涉眾涉穩、疑難複雜、類案衝突、違法審判等「四類案件」監管為著力點,積極探索「四類案件」智能監管、「敏感案件」標識預警。
針對在司法責任制改革後,部分員額法官不願接受監管;有的院庭長不願履行監管職責;有的院庭長對「管什麼」「怎麼管」感到茫然;如何監管面臨普遍困惑。為實現院庭長監管的剛性運行,讓監管更透明,不流於形式,宜賓中院依託信息化技術,積極探索審判管理現代化應用。由該院組成課題組負責專題調研,技術室牽頭完成監管系統開發,按照領導高度重視且思想與「三全管理」「四類案件」「敏感案件」監管理念同步,對信息化服務審判工作認識深入;有典型的「四類案件」案例,有針對性選擇筠連縣人民法院作為試點法院。
宜賓中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廣平臺應用,2018年3月23日,宜賓中院在筠連縣人民法院召開全市法院「四類案件」監管平臺應用現場推進會,現場交流試點法院應用做法及應用後監管效果。同時,充分發揮審判管理部門的槓桿引領作用,通過專題報告、審判監督管理情況通報、監管情況通報,倒逼兩級法院強力推進監管應用。
2018年3月底,「四類案件」監管系統在宜賓兩級法院上線運行,院庭長依託信息化技術,履行「四類案件」監督管理職責。為實現制度的剛性運行,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宜賓法院探索打造「四類案件」智能監管平臺,實現了「四類案件」監督管理從理念倡導到現實操作的轉變,實現了對審判行權從隨意化、行政化、碎片化到清單化、組織化、平臺化的轉變和對「四類案件」的監管從粗放式到精準化的轉變。
2018年6月19日,國家版權局向宜賓中院頒發了「四類案件」智能監管系統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2019年4月,「四類案件」智能監管系統獲「2019年度第三屆法檢信息化(智慧法院)最佳創新驅動實踐獎」,同時案例收錄《推薦目錄》,向全國法院、檢察院推廣。
2019年,宜賓中院網上立案1.5萬餘件,跨域立案500餘件,微信立案數佔一審民商事案件的43.38%,在線調解、在線接訪1000餘件次。
「勇於爭一流」,宜賓法院積極向上級法院申報信息化創新項目,如期完成了最高人民法院指定該院承建的敏感案件自動標識預警(「四類·敏感」案件監管)重點研發項目任務,並配合按照「一北一南」格局推進項目在全國法院推廣運用。
助力智慧能轉型
宜賓中院審理的被告人羅某某、袁某非法採伐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一案,該案系宜賓中院開展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以來審理的第一起提級管轄典型案件,該院把此案納入「四類案件」中的新類型案件。
承辦法官李紅彬將該案通過「四類案件」監管平臺提請了「四類案件」監管程序,院長為監管院領導。在監管過程中,楊玉泉院長通過平臺,積極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查閱卷宗,向承辦人推送典型案例,要求報告案件進展。最後,為更好發揮監督管理以及示範引領作用,楊玉泉決定擔任案件審判長,更好地進行監管。
院長通過「四類案件」監管平臺積極進行監管,進一步統一了環境資源刑事案件裁判尺度,為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樹立了標杆;通過判處被告人繳納生態修復金,充分體現了宜賓法院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作出的積極努力;案件庭審被評為2018年全省法院「十佳庭審」。
宜賓中院負責人介紹,2018年以來,全市法院新收案件80360件(不含減假、執行案件),納入「四類案件」監管5401件,監管比例為6.72%。其中,2018年監管「四類案件」1926件,2019年監管「四類案件」3475件,佔新收案件的比例分別為4.90%、8.47%,「四類案件」監管比例逐漸上升。
如今,法官接受監管的主動性變強,主動提請監管案件數直線上升,案件類型變得集中,監管主體多元又統一,方式和手段多樣化。
實現智慧可支撐
在四川省全省法院中,宜賓中院率先部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及深度應用系統,同時配合改造歸檔結案流程,用技術手段為法官減負。該院堅持向當事人提供便捷查詢服務;將法信法條法規智能推送、文書智能糾錯系統及類案對比檢索系統集成到審判系統當中,為輔助法官辦案、提高審判質效提供有力支持;推進政法大數據平臺使用,有效提高公檢法之間數據資源共享;用好執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統、全國網絡查控系統和宜賓法院點對點查控系統,提升宜賓法院執行工作查控廣度和力度。
宜賓中院按照「建、管、用」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反饋準確、響應及時、解決高效、規範有序的常態化管理機制,用科學的管理制度保障軟、硬體的正常工作,為「智慧法院」建設、運行提供堅實的保障。
宜賓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呂偉告訴記者,智慧法院建設應用讓訴訟程序更便民,特別是在當下防控疫情關鍵時期,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法院通過微法院、網上訴訟服務中心,當事人實現了線上立案、繳費;通過「雲」庭審、移動庭審,當事人實現了足不出戶打官司;通過智能諮詢、類案推送等大數據分析系統,當事人實現了對自己訴訟案件的合理預期分析;通過四大司法公開平臺,當事人實現了自身案件信息查詢、查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
智慧法院建設應用把法官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更集中精力去處理那些必須依賴經驗、知識、邏輯推理進行獨立判斷的複雜案件。通過隨機分案、材料收轉、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左看右寫,電子送達、裁判文書智能分析等司法輔助手段,為法官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極大提高了審判效率。
智慧法院建設應用開創了法院管理新模式。宜賓法院通過「三全管理」「四類·敏感」監管平臺創新應用,深化了各監管主體的管理意識,使審判團隊的自律管理,院庭長的主責管理,審管辦的專責管理,綜合部門的協同管理變得看得見、摸得著。實現了對審判行權從隨意化、行政化、碎片化到清單化、組織化、平臺化的轉變,切實讓審判監督管理運行在制度化、智能化的新型審判監督管理體系下。
如今,宜賓法院抓住「大學城科創城」發展機遇,藉助雲計算中心、智能終端、各在宜研究院和高校的知識、技術,繼續以「我住長江頭,勇於爭一流」的宜賓法院精神,推進宜賓法院「智慧法院」建設,極力貢獻信息化智慧成果,為審判執行提質增效。
原標題:《智慧之「神」:宜賓轉型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