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看到一隻老鼠,為難紀曉嵐出一上聯,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完美

2020-11-25 文逗的趣史

說起清朝歷史,有些呢非常的有趣,有些則很恥辱,這個恥辱就不多說了,只說說有趣的事,大家都知道對對子吧,清朝乾隆時期最為廣盛,尤其是乾隆自己,就非常喜歡對對子,只要一來了興致,就會說上幾個上聯,然後讓下面的大臣來對,這就流傳出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最有趣的當然是乾隆、和珅、紀曉嵐這三個人的故事,畢竟和他們三人有關的電視劇太多了,不記住都難,今天要說的就是紀曉嵐對對子的故事。

紀曉嵐可是乾隆時期的大學士,才學那都是毋庸置疑的,乾隆出的什麼對聯,都不在他的話下,他什麼都能對得出來,不過呢,這次是他和一位知府的故事,知府看到一隻老鼠,為難紀曉嵐出一上聯,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完美。這個故事還是比較有趣的,這個紀曉嵐呢被外放為官,還沒做多久就又被招了回去,這一回去,在路途中就遇到自己的老同窗,也是和他一起考取的進士,一位知府大人。

這知府看到自己的老同學就邀請紀曉嵐喝酒歇息,畢竟紀曉嵐復原,那也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知府就盛情款待紀曉嵐,叫他在乾隆身邊美言幾句,兩人呢酒過三巡,這個知府就說,自己前幾天看到一隻老鼠,就想出這麼一個上聯,不知紀曉嵐你能不能對出下聯。紀曉嵐一聽,有意思,就讓對方說,畢竟他的才情怎麼能難住他,知府就說出了下聯,「鼠無大小皆稱老。」

這個上聯一出,紀曉嵐頓時拍手叫妙,這個對子好玩極了,然後喝了一杯酒,想了想,立刻就想到了下聯,他出的下聯就是「鸚有雌雄都叫哥」,這個下聯一出,知府拍手叫好,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畢竟人生難得幾個知己,也不知道後面紀曉嵐有沒有為他在乾隆面前美言幾句了。

這個下聯可是被玩壞了,有沒有小夥伴想出另類的下聯呢,想到的就寫下來吧,大家一起研究探討,畢竟廣大看客才是最懂風情的,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風流才子紀曉嵐的下聯精妙絕倫
    風流才子紀曉嵐與一名知府也是至交好友,紀曉嵐到知府府上做客,兩人把酒言歡,非常愉快,知府見昔日的好友已是京城有名的人物,於是也想考考紀曉嵐,就出了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如今也有網友對出下聯:「馬有雌雄能長跑」,還有下聯:「狗有高低總是空。」 紀曉嵐才華橫溢,乾隆帝編著《四庫全書》,濃墨宰相劉墉便向乾隆帝舉薦紀曉嵐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而乾隆帝也常常與紀曉嵐對對聯,一回,乾隆帝與紀曉嵐還有其他臣子到了「觀音閣」。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在場之人紛紛叫好!
    古人有關對聯的小故事有很多,比如清代的紀曉嵐,就是一位對聯高手,有部電視劇叫《鐵齒銅牙紀曉嵐》,張國立老師把紀曉嵐演繹的惟妙惟肖,堪稱是經典。劇中的紀曉嵐經常與和珅鬥智鬥勇,也和乾隆作詩答對,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也是很擅長對對聯的。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的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有一次乾隆請紀曉嵐和和珅吃飯。和珅看到桌子上的一盤肉說了一副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幅上聯可以說出的非常工整。然後和珅要紀曉嵐對下聯。我們知道紀曉嵐是對對子能手,在對聯上從來沒有人能夠難得到他。不過紀曉嵐為了對對聯想了一個更厲害的方法。紀曉嵐對的下聯是「五兩六千七把蔥」。
  • 乾隆出了個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出一下聯,水平一目了然
    據相關的史料統計,乾隆在世的時候,一共是留下了近乎兩萬餘首的詩作,雖然這個數字看著是比較恐怖的,但是乾隆做出的詩作,很多都是非常晦澀難懂,經常會由感而發,這一眾的詩作,真正能夠被後世傳頌的卻是寥寥無幾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妙對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和珅、紀曉嵐三個人之間,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接下來就把這個故事,展現給大家。和珅出的上聯,紀曉嵐竟然秒對下聯,還成為了經典佳對。話說乾隆皇帝帶著和珅、紀曉嵐微服出訪,在吃飯的過程中,酒店上了一道五花肉,和珅為了討乾隆皇帝開心,更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打擊紀曉嵐,主動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從和珅出的對聯來看,非常有學問。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對下聯,和珅忙下跪認錯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對下聯,和珅忙下跪認錯在古代的時候,流傳下來不少俗語諺語,以及對聯文化,人們貼對聯可不只是為了好看、懷念、喜慶,而是為了鎮宅驅邪,每到年關,家家戶戶除了在門框、門頭上貼紅紙黑字的對子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妙對出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一、對聯的出現和發展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對聯是中國最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結構和語言上,對聯也可稱之為「二元結構」文體。一副標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上聯」,又叫「出句」、「對頭」、「對公」,而後一部分則稱為「下聯」,又叫「對句」、「對尾」、「對母」。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借勢巧對下聯,乾隆聽到弦外之音
    比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按照古代文人墨客的說法,對聯屬於一種傳統文化。雖然對聯的文化性不如詩詞歌賦,但卻是每一個文人的基本功。而且有很多詩詞大家,都有關於對「對聯」的軼事。明代大才子唐寅與祝枝山,看到農夫車水的場景不禁詩興大發。
  • 漁夫出一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滿盤儘是殼!紀曉嵐都對不上來
    咱們都知道,清朝年間鼎鼎有名的大才子紀曉嵐,憑藉超乎常人的對聯功底,成為僅次於和珅的大紅人,甚至天下沒有他對不出來的對子。飯不要吃太飽,話也不能說太滿,否則很可能會被打臉,做人一定要儘可能的低調,謹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曾有一位以打漁為生的漁夫,給紀曉嵐出一個上聯,結果把他給難倒了,紀曉嵐至死都未能對上來,估計這也是他人生當中的一大遺憾。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 下聯堪稱千古絕對,你能想到麼?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 下聯堪稱千古絕對,你能想到麼?中國古時候流傳著一種十分有趣的娛樂方式,那就是對對聯。這是一種才子佳人都十分熱衷的文字遊戲,主要講究對仗工整,押韻的話就更好了。所以非常考驗「遊戲者」的思維能力以及詞彙量,還有就是文學造詣。
  • 乾隆出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聽到鳥叫,立刻對出了下聯
    在很多人看來,紀曉嵐他一定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而且他還非常善於和別人溝通,在電視劇裡面,他非常擅長和別人對對聯,這也是他出名的一個原因了。只要別人出一個上聯,他就能很快的說出一個下聯來,這可能算是他的一項特異功能了,有關於他的這件事,在老百姓的口中相傳著很多的故事,一直被大家認為是神一般的人物。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和珅立刻變了臉
    《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很多90後應該都看過,這是當年記憶深刻的一部劇,不管是劇情還是主題曲都讓人那麼熟悉!這部劇雖然是歷史劇,但大有「戲說」的成分,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出來的,但唯獨一點沒改,那就是有做壞事的奸臣,也有做好事的忠臣,和珅和紀曉嵐就是這麼一奸一忠!和珅貪汙腐敗,背地裡撈了不少銀子,平常還喜歡整整紀曉嵐,這一天乾隆皇帝在場,他又出了一個題想難為一下紀曉嵐,這是一個對子,上聯是「三斤四兩五花肉」!
  • 火葬場出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令人很不舒服
    大多數時候,對對聯雙方都能寫出精彩的對子,但有時,對對聯的人所出的下聯,會令出上聯者和圍觀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火葬場出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令人很不舒服。歷史上有著許多因對聯而相識成為摯友的例子,其中詩人蘇東坡與佛印之間的故事廣為流傳。蘇東坡喜愛談論佛道,又熱愛文學,性格自在灑脫不張揚,所以他在和佛印對對聯並交流幾次後,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好友。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網友對的下聯奇趣橫生
    首先對穿腸出了一個上聯,聯曰:一鄉二裡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唐伯虎稍加思索,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笑,只聽他對的下聯是: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釐,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 農夫上聯「空有一身牛力,無地可耕」,才女下聯有意境
    紀曉嵐才華橫溢、伶牙俐齒,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歡。紀曉嵐的才華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甚至私塾的老師在紀曉嵐面前都自愧不如。這位私塾老師是山東人,在上課時,便以他的家鄉為題,出了這樣一個上聯「齊魯出聖人」。
  • 公子哥出一上聯:嘴上無毛,敢來市上騙豬肉!神童的下聯太絕妙
    明朝大才子解縉,熟悉明史的夥伴一定不會陌生,其自幼聰慧,才華出眾,小小年紀便有著神童的美譽,受到了父母族人,私塾先生的格外疼愛,長大後,步入仕途,歷經多朝,與朱元璋和朱棣都有交集,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最經典的一副是——「日在東,月在西,天生成明字;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運用拆字手法,上聯「明」拆成日月,下聯「好」拆成子女,可謂是經典至極
  • 過年送上鼠年上聯:老鼠娶親成故事,下聯精妙絕倫,令人會心一笑
    1.老鼠娶親成故事 大家別小看這7個字,它用的是民間老鼠娶親的故事當上聯,所以下聯自然也要有一個傳統春節的傳說。 2.鼠無大小皆稱老 與上一副聯相比,這一副明顯要刁鑽多了。
  • 老樵夫出一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 秀才對出的下聯太經典了
    比如書法文化,戲曲文化,詩歌文化,對聯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對聯文化。對聯俗稱對對子,也叫楹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主孟昶。之後,經歷了宋朝和元朝的發展,在明朝和清朝得到興盛。中國歷史上也出了很多對聯高手,有北宋文豪蘇軾,明朝才子解縉,清朝才子紀曉嵐。不過高手出民間,古代民間高手也不少。比如清朝康熙年間,一名叫張賓的秀才。
  • 千古絕對,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下聯更是妙不可言!
    對聯發展到宋朝,已經頗具規模,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或是吟詩作賦,或是用對聯考驗對方的實力水平,一副對聯高手對出的句子,可以贏得滿堂喝彩,甚至能千古留名。有一個上聯據說是乾隆皇帝在殿試的時候,出的一道考題。題目是「煙鎖池塘柳」,考生們面對這幅上聯一時間沒了主見,抓耳撓腮,不知如何應對。
  • 經典對聯:上聯「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 下聯成為絕唱!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曾經出現了一個千古絕對,這個上聯是「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下聯一直無人能夠對出!這個對聯其實並不是紀曉嵐說的,這個對聯而是來自於明朝。在明朝有個大學士叫做陳經邦。是明朝嘉靖年間的禮部尚書兼大學士。陳經邦這個人沒事的時候喜歡遊山玩水。經常到菜溪遊覽風景。這天剛下過雪,陳經邦就攜同妻子一起菜溪巖的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