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過幾次內蒙古,走過很多城市, 赤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十字路口赤峰,東南與遼寧朝陽接壤,西南與河北承德接壤,東部與內蒙古通遼接壤,西北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接壤,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非常便利。
關於赤峰的形象,最先誕生於紅山文化的「玉龍」, 赤峰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紅山文化的象徵器物c型碧玉龍在史學界被稱為「中華第一龍」,但由於紅山文化「國寶」碧玉龍的發現,赤峰又被稱為「玉龍之鄉」,提高了這個城市的聲譽。
赤峰、蒙古語是「烏蘭哈達」,有「紅山」的意思,以城區東北部赭麴黴毒素的赤峰命名, 赤峰市總面積9萬平方公裡,住著30多個民族,總人口近465萬,約佔內蒙古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內蒙古的第一人口大市。
赤峰位於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橫跨華北地臺和天山興蒙地溝,位於陰山東西構造帶和大興安嶺構造帶交匯處,約7000萬年前發生的燕山造山運動促進了赤峰地區近代山系的形成。
特定的環境和複雜的氣候形成了赤峰雄奇俊美、千姿百態的地理奇觀,具有山地、丘陵、草原、森林、河、湖、熔巖臺地和沙丘坤等豐富的地形類型, 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溫泉、冰雪、湖、冰臼、花崗巖石林、稀有動植物、蒙古族風情、文物古蹟等多種多樣,一應俱全。
另外,歷史悠久和燦爛的文化繞過赤峰充滿了無限的魅力, 小河西文化、興盛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富河文化、沿小河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赤峰已經發現古人類文化遺蹟達7340處, 豐富而厚重的文化遺蹟和資料可以在赤峰博物館看到。
不僅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赤峰還是超「有礦」的城市, 這裡橫跨大興安嶺和華北地臺北緣兩大金屬成礦帶, 赤峰曾經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成為全國唯一獲得這一榮譽的地級市, 目前赤峰發現礦產資源83種,主要有銅、鉛、鋅、錫、鎢、鉬等有色金屬,金、銀等貴金屬及錳、鐵等黑色金屬,儲量豐富,價值巨大, 據專家估計,礦產資源遠景儲量的潛在價值超過5萬元。
赤峰人樸素善良,勤奮友好,面對日益惡化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這裡的人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甚至在街上賣水果的流動小販,也在環保,用廢紙箱做的遮陽帽上寫了「節能環保,涼爽宜人」的標語 乍一看有肚子,但其背後顯示出普通市民的環境意識越來越高,值得我們學習和稱讚。
大家對這個城市有什麼樣的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