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很多魚類的魚鰭除了用於遊泳,還可用於感知壓力或辨別質地——事實上,某些魚類的魚鰭對觸碰的敏感程度堪比人類和其他靈長動物的指尖。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3日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亞當·哈迪說:「我們認為靈長動物是特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有非常敏銳的觸覺,但實際上觸碰物體是一切動物的日常行為,包括魚類。」
他說:「在水底生活著大量的魚類,它們常常接觸粗糙或者光滑的表面。判斷這些表面觸感如何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報導稱,哈迪及其同事梅利娜·黑爾分析了圓頭蝦虎魚辨別不同質感的能力。圓頭蝦虎魚是一種身體柔軟的底棲生物。
據報導,研究人員從密西根湖收集了一些圓頭蝦虎魚。他們在把這些魚放入水箱後發現,這些魚會在不同的表面展開魚鰭,比如預先置於水箱底部的一塊板子或者塑料。這表明魚鰭有某種程度的觸覺敏感性。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為判斷這種敏感性的大小設計了一種滾輪,滾輪的外表面有2毫米寬的隆起,就像齒輪一樣。不同滾輪上的隆起之間有3毫米、5毫米或7毫米的空隙,這是為了模仿沙子和卵石等不同的質地。空隙越小,表面越精細,也就需要感覺神經元具有更強的敏感性。
研究人員讓這些滾輪沿著蝦虎魚魚鰭滾動,速度從每秒20毫米至每秒80毫米不等。他們記錄了滾輪是否觸發每個鰭條的神經信號。鰭條是魚鰭內部的骨質棘狀突起。
報導還稱,無論哪種滾動速度和隆起間距,神經信號都與觸碰的模式保持同步。這說明神經對觸碰的敏感性在空間尺度上堪比此前靈長動物研究中記錄的結果。
哈迪說,魚類感知細密質地的能力可能在低能見度環境中發揮作用,例如渾濁的水域。
來源:上遊新聞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