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是毛用羊的主要產品,剪毛是毛用養羊業的收穫工作。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環境差別較大,因此各地應在適宜時間組織好剪毛工作,以提高羊毛的產量和質量,確保羊體健康和養羊效益。
一、剪毛次數和時間
1、剪毛次數
根據紡織工業對羊毛長度的要求、羊毛的生長狀況、氣候條件等因素,決定一年中毛用羊的剪毛時間和剪毛次數;在我國,一般純種毛用羊及其雜種羊,在春季剪毛一次,粗毛羊多數在春、秋季節各剪毛一次。
2、剪毛時間
具體時間依當地氣候變化而定。過早和過遲對羊體都不利,過早則羊體易遭受凍害;過遲既能阻礙羊體散發熱量而影響羊只健康,土種粗毛羊有的還會出現羊毛自行脫落而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春季剪毛,應在氣候變暖,並趨於較穩定時進行。我國西北牧區春季剪毛,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青藏高寒牧區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農區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剪毛多在9月份進行。
二、剪毛前的準備
剪毛的季節性很強,剪毛持續的時間越短,越有利於羊只的抓膘。為保質保量做好綿羊的剪毛工作,在剪毛前要擬定剪毛計劃,內容包括剪毛的組織領導、剪毛人員及其物品的準備。
剪毛場地的選擇,應根據具體條件而定。若羊群小,可採用露天剪毛,場地應選擇高燥清潔,地面為水泥地或鋪曬席,以免沾汙羊毛;羊群大,可設置剪毛室。剪毛室一般包括三部分,即羊只等候剪毛的待剪羊只室、剪毛室和羊毛分級包裝室。
在剪毛臺上剪毛,既有利於剪毛操作,也可減輕剪毛員的體力消耗。剪毛臺長2.5~3.0m,寬1.5~1.7m,高0.3~0.5m。羊毛分級臺長2.5~3.0m,寬1.2~1.5m,高0.8m;臺面用木質格柵製成,格柵木條間距為2.0~2.5cm;臺下設有收集小毛塊的毛袋。分級臺的前面設盤秤,用來稱量每隻羊的毛被重;剪毛臺的附近設有盛裝羊毛的毛袋。在剪毛室大門出口處,設有磅秤,用來稱量綿羊體重和毛包重量。
羊群在剪毛前12h停止放牧(或飼餵)和飲水,以免在剪毛過程中糞尿玷汙羊毛和因飽腹在翻轉羊體時引起胃腸扭轉事故。剪毛前可使羊群擁擠在一起,使油汗融化,便於剪毛。雨後因羊毛潮溼不應立即剪毛,否則剪下的羊毛包裝後易引起發熱黴爛。剪毛可從羊毛品質較差的綿羊開始。在不同品種中,可先剪異質毛羊,後剪基本同質毛羊,最後剪細毛羊和半細毛羊;同一品種中,剪毛順序為羯羊、試情公羊、育成公羊、母羊和種公羊,這樣可利用價值較低的羊只,讓剪毛人員熟練技術,減少損失。
三、 剪毛方法
主要有手工剪毛和機械剪毛兩種。手工剪毛是用一種特製的剪毛剪進行剪毛,勞動強度大,每人每天能剪30~40隻羊。機械剪毛是用一種專用的剪毛機進行剪毛,速度快,質量好,效率比手工剪毛可提高3~4倍。目前,世界養羊業發達的國家,不斷改進剪毛工藝,採用先進的剪毛法,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如在紐西蘭一個熟練的剪毛工人,平均每天可剪綿羊260~350隻,最高紀錄是9h剪500隻綿羊。
四、我國機械剪毛工藝的主要程序如下:
(1)剪毛員用兩膝夾住羊背,左臂把羊頭夾在腋下,左手握住羊的左前肢,使腹部皮膚平直,先從兩前肢中間頸部下端把毛被剪開,沿腹部左側剪出一條斜線,再以弧線依次剪去腹毛(圖8-2)。左手按住羊的後胯,使羊兩後肢張開。先從左腿內側向蹄剪,再從右腿內側向蹄剪,後由蹄部往回剪,剪去後腿內側毛(圖8-3)。
(2)剪毛員右腿後移,使羊呈半右臥勢,把羊兩前肢和羊頭置於腋下,左手虎口卡住左後腿使之伸直,先由左後蹄剪至肋部,依次向後,剪至尾根,剪去左後腿外側毛(圖8-4)。從後向前剪去左臀部羊毛。然後提起羊尾,剪去尾的羊毛。一生 男左右腿外側毛肢內外側羊毛(圖8-5)。剪毛員左手握住前腿,依次剪完左側羊毛。
(3)剪毛員膝蓋靠住羊的胸部,左手握住羊的頜部,剪去頸部左側羊毛,接著剪去左前肢內外側羊毛(圖8-5)。剪毛員左手握住前腿,依次剪完左側羊毛。
(4)使羊右轉,呈半右臥勢,剪毛員用左手按住羊頭,左腿放在羊前腿之前,右腿放在羊兩後腿之後,使羊呈弓形,以便於背部剪毛,剪過脊柱為止;剪完背部和頭部,接著剪毛員握住羊耳朵,剪去前額和面部的羊毛(圖8-6)。
(5)剪毛員右腿移至羊背部,左腿同時向後移。左手握住羊頜部,將羊頭按在兩膝上,剪去頸部右側羊毛,再剪去右前腿外側羊毛(圖8-7)。然後把羊頭置於兩腿之間,夾住羊脖子,依次剪去右側部的羊毛。
剪完一隻羊後,須仔細檢查,若有傷口,應塗上碘酒,以防感染。剪毛後防止綿羊暴食。牧區氣候變化大,綿羊剪毛後,幾天內應防止雨淋和烈日暴曬,以免引起疾病。
五、羊毛的分級和包裝
剪毛員將剪下的毛被送到分級臺,由技術人員稱重記錄後,再根據國家羊毛收購標準,包括文字標準和實物標準,進行羊毛分級。確定等級後,除去糞塊毛和邊坎毛,將套毛卷折好,可將各類羊毛分開,如白色的同質細毛、半細毛和異質毛,雜色的同質毛、異質毛和邊坎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