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多雨潮溼的季節,空氣溼度大。從事魚塘養殖行業的人都知道,每逢夏天的時候,特別是下雨天,早晚有霧的時候,魚經常性的缺氧而浮頭,如果是長時間的浮頭,得不到很好救治措施的話,最後會泛塘而死亡,造成很大的損失,這就是養殖戶最頭疼的事。
那麼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好的預防措施嗎?有些魚塘有活水進入,還需要配置增氧機嗎?圍繞這些問題,我們來做一下簡單的分析。

1.魚塘面積的大小
要看魚塘的面積有多大,如果是面積很大的水庫,水比較深,水下面溫度比較低,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農村小面積的魚塘,如果有足夠的活水入塘也是可以的。
主要是活水的進入,能否足夠的提供水裡的溶氧量,供魚在水裡有足夠的氧氣生存,而不會浮頭。如果像河流、小溪等,有足夠的流動水,肯定的能使魚生存。所以,一些大面積的水庫和小面積的農村魚塘,有活水進入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2.養魚的密度
看魚投放的數量,如果放的少,魚在魚塘裡也是夠氧氣生存的。如果太多魚的話,就不夠氧會浮頭,浮頭時間長了就會翻白肚後死亡。浮頭時,基本全部魚都浮起來看得見,如果是密密麻麻的,肯定就是不行的,時間久了就會死魚。
投放魚的密度,是有很大的決定因素,如果是只投放少量的魚,怎樣養都是沒有問題的。投放的魚多了,必須有比較好的應急措施,因為,隨時都有缺氧浮頭的可能。

3.入塘活水的大小
有多大的水流入塘,能不能足夠的給魚塘的水提供新鮮水。如果水流夠大的話,魚塘的溶氧量是足夠的,魚就不會浮頭,也不會聚集在來水的地方,全塘的魚是散開的看不見的。否則就是溶氧量不夠缺氧了。
所以,水流的大小是關鍵因素,能及時提供新鮮的水,來供魚生存也是可以的。但是,也不利於魚的生長,俗話說,水清則無魚。特別一些水面魚,是吃浮遊微生物長大的,水質太瘦,沒有東西吃,生長會比較慢。有些養殖戶,不喜歡長流水的魚塘,因其不利於養殖高產。

4.最後建議
最好還是配置增氧機,夏天的天氣氣溫高,下雨起霧溼度大的時候多,經常會引起魚塘的魚浮頭。特別是早晚的時候,更容易浮頭而死魚,中午太陽大的時候情況好點。要多去巡塘,傍晚的時候,發現有魚浮頭的話要及時處理,有足夠的水衝進魚塘也可以,不然就要開增氧機到次日的早上太陽出來後。投餵料最好在中午喂,早晚不要餵料,不然魚吃飽了還未消化,就缺氧浮頭死得更快。

總結
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地作出安排。每個魚塘的條件都是不同的,自然做出的應對措施也是有所差別的。養殖最重要的是預防,做好預防措施,以備緊急的時候,有備無患,儘量的減少損失,發現問題要及早解決。
以上是我的觀點與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共同交流,記得關注@光頭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