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標點符號,我們讀書得有多吃力?弄不好還要鬧出大笑話

2020-12-04 指點江山

標點符號是書面上用於標明句讀和語氣的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

在古代,古人的書寫方法和我們今天人大相逕庭,我們是從左往右,古人是從右往左,我們是一排排書寫,而他們是一行行刻字。但是,最讓我們頭疼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文言文中沒有標點符號,所以,經常會因為斷句問題出現一些理解歧義,甚至,鬧出大笑話。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說一句話的時候,前後之間都會有意識地停頓一下,並且,會按照一定的調子說話。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出我們想要說的意思,同時也讓別人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想法。不然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比如說:「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句話。

這樣的句子,讓不同的人來讀會有不同的理解,斷句起來可以有好幾種解釋。而這時候,聽的一方就很容易聽不懂句子的主人想要表達些什麼,從而,造成溝通的障礙。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在近代的時候,就有人提出用一些標記,作為句與句之間的間隔,從而,把長長的句子分割開來。

而到了現代,標點符號早已被人們熟知,並且,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和書面表達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果在古代沒有標點符號的時候,古人又是怎樣去理解文章和溝通的呢?還是說,古人會用一些特殊的標記方法呢?

考察一些文物、研究和文獻等,我們可以發現,標點符號早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只是,這時候的標點符號還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就連完整的定義也沒有。比如說,在現存的甲骨文裡,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是一串長長的文字,但是,每個字之間會用一些線條來區分、斷句,把不同的段落區別開來,從而,使得文字更容易被人們所理解。

除此之外,在青銅器上刻著一些祭祀、歌頌等用途的銘文。而這些銘文之間會用一些特殊的符號來區分段落,使得它們讀起來的時候順暢許多。從挖掘出來的戰國時期的竹簡裡,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用「└」這樣的符號來表示文章的結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用「_」來斷開句子。根據清朝史學家的說法:「斷句用特殊的符號來標註這種方法,早在漢朝建立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在一部研究中國字形和考究中國文字起源的書裡,也說道:世界上最早的字詞書裡,就已經有標點符號的記錄了,其中,包括很多現在我們仍然在使用的標點符號。舉例來說,頓號在這本書裡被解釋為「讀到這裡就是一個句子」的意思。所以,這樣看來,中國古代是有標點符號的,只是古人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並未有太過深入的鑽研,對標點符號的定義,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到了近代的時候,中國雖然對標點符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仍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標點符號系統。甚至,就連標點符號也是從外國引進國內,而第一個引進的人,就是清朝末期的張德彝。

在洋務運動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興建同文館,為大清培養一批外交人才。而張德彝,就是同文館裡第一批正式學習英語的外語系學生。1868年,前任駐華大使浦安臣作為團長,率領一個名為「中國使團」的團體一起到了歐美,而張德彝恰好就是這個團體中的一員。

張德彝是一個很喜歡把沿途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的人,他去到歐美的時候,把當地的江河山水、人文風情和文學歷史等,都在日記裡記錄了下來。而張德彝,在接觸西洋標點符號的時候,覺得很是稀奇,於是,便把這些標點符號也記錄了下來。他覺得歐美的書籍讀起來,不僅太長,還很煩人。因為,外國的書籍每說完一句話就用「。」來表示結束,用「,」表示待續未完,用「;」區分句式相同的句子。

由此,中國系統的標點符號雛形開始顯現。

儘管,張德彝並不是想要介紹和引進外國的標記符號,甚至,可以說他本人更是很厭煩外國人的這些標點符號。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他對於標點符號的介紹,恰恰開闊了國人的眼界,也為之後標點符號的系統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新文化運動的時候,雖然,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人,極力推進漢字白話式。但是,人們在品讀經典、報刊和各類文章的時候,總會遇到斷句不清晰、讀起來有障礙等問題。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便提出了使用標點符號的想法。

後來,胡適出版了一本書,加了標點符號的《水滸傳》,這也是中國第一次使用標點符號出版古典書籍。可以說,他這樣的做法,強力推動了中國標點符號的使用。再後來,北京政府教育部予以批准,於1920年2月2日頒行了《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及其用法,表示支持使用新的標點符號。

由此,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標點符號誕生,而標點符號的系統框架,也初步形成。

參考資料:

【《標點符號的起源及其演變》、《中國古代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使用規範(新)》、《張德彝:向西方文化學習的先行者》】

相關焦點

  • 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該怎麼讀?古人:我的傷痛你不懂!
    句讀只是為了斷句,可以算作標點符號的前身,但表示感嘆、疑問等語氣的工作,句讀卻無法承擔,還得交給專職的語氣詞—— 比如「也」、「乎」、「耶」、「焉」等。 中國的古人沒有標點符號, 那外國古人呢? 其實,不光中文沒有標點符號,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也都沒有。 西方標點起源於古希臘,經過逐步發展,英語標點在18世紀晚期才完備。
  • 胡適與新式標點符號
    1915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了《論句讀及文字符號》一文,提倡新式標點符號,在學術界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後來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之所以引起爆炸性的重視,與他的這篇文章引起大家關注所做的鋪墊有關。可以說,胡適提倡新式標點符號的這篇文章是他暴得大名的先聲。
  • 標點符號新用法,這些年沒用對的,請幫孩子收藏!
    再別擔心用錯:標點符號新用法,這些年沒用對的,請收藏!古人讀書,第一件要搞通的事,就是「句讀」。句讀是進入文言文體系的方式,俗稱「斷句」,也稱為句逗。因為,古書多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三字經》對學生有明確要求,要求要「明句讀」。
  • 清朝詩人,因為近視鬧出大笑話,新婚之夜看不清和丫鬟入了洞房
    眼睛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眼睛,我們將看不到這個世界上的美麗風景,也看不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算暫且不提風景以及身邊美好的事物,如果眼睛看不見,也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畢竟在夜間黑燈瞎火的時候,我們的行動都會有所阻礙,那就更別說眼睛看不見了。既然如此重要,我們總是得好好保護它才行,科學的規劃時間用眼,是一件我們能夠做到並且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 小學語文標點符號用法大全,附有視頻及練習題,一文搞定標點符號!
    原標題:小學語文標點符號用法大全,附有視頻及練習題,一文搞定標點符號! 小學生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標點符號又是考試的重點,很多家長對於標點符號都拿不準,也不敢不敢隨便教孩子,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標點符號,特整理了小學語文標點符號用法大全,請參考。
  • 追溯標點符號的前世今生(下):標點符號趣事多
    這種看法在當時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提倡新式標點符號的幹將劉半農也曾有類似觀點。  胡適在回信中剖析了自己以前在《論句讀及文字符號》一文中的類似主張,而後借錢玄同的話說:「這兩種符號(?!)都不可廢。因為中國文字的疑問語,往往不用上舉諸字;並且這些字有各種用法,不是都拿來表示疑問的意思。」接著舉例說,中國京戲裡常有兩個人問答,一個問道「當真?」一個答道「當真。」
  • 不要亂打標點符號
    不要亂打標點符號   □未木  標點符號每個人都曉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寫篇文章,寫個證明假條,都需要打標點。學校老師經常都教學生,要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的意思不同,使用的地方就不同。
  • 中國標點符號的發展史:古人真的不使用標點,不標註符號?
    ——韓愈《師說》在中學學習這篇課文時,老師特別強調了「句讀」〈jù dòu〉兩字,並且補充說,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人們要斷句只能憑語感來「破讀」。其實,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就隱隱約約地知道,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標點符號是晚清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從西方引進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肯定地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
  • 小學生標點符號使用方法大全,看了才知道標點符號多...
    小學生標點符號使用方法大全,看了才知道標點符號多重要 常常看到現在的小學生不加標點或者亂點標點,今天,我們把有關標點符號的知識分享給大家,請有孩子的朋友收藏下來。 學標點,並不難,多看多練才熟練。
  • 古代的標點符號怎麼用?和今天有什麼不一樣?
    古人也用標點符號嗎?他們是怎麼用標點符號的呢?古人的標點符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有什麼不同嗎?東漢許慎早已經在《說文解字》中,收錄了「、」號,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先秦是標點符號的萌芽期,因此,這個時候的標點符號種類不多,形體不規則,使用具有任意性。但先秦時期出現的標點符號,是漢語標點符號的源頭,奠定了後代標點符號發展的基礎,後代許多標點都是由這一時期的標點符號發展而來。發展時期——秦漢秦漢時期,標點符號的種類和用法比起先秦有了長足的發展。
  •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使用解析
    但由於該標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因此發布施行5年多來,很多人還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這個新的國家標準,當然也就不能嚴格和自覺地執行這個標準。光明日報特邀該國家標準修訂課題組首席專家瀋陽教授和蘇培成、杜永道兩位語言專家,對《標點符號用法》的修訂和使用舉例做些說明。
  • 古人竟不說「之乎者也」 那用標點符號嗎?
    因為,古人可會用標點了~句讀有誤 句意解錯大家若是閱讀古書會發現,整本書是一路寫到底,密密麻麻的字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不信,你可以試著上網查找古籍看看,例如《欽定四庫全書》的影本。古人讀書,似乎就得訓練自己加上標點符號的能力。
  • 的故事:標點符號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胡適魯迅劉半農如果沒有標點符號,今天的文章不知該怎樣寫,書也不知該怎樣讀。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古代讀書人首先要下「句讀」的功夫。其實,古代的外國人也不用標點符號。新式標點符號,只是五六百年前出現並推廣使用的「新事物」。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武將瞎斷句,朱元璋差點被武將騙了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學習文章,必須第一步學習句讀(斷句),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就是說,學習句讀是學習閱讀文章的基礎。因為古代沒有句讀,也容易鬧出笑話,甚至鬧出悲劇的故事。
  • 說古談今|我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到今年2月2日整整99年了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在文章裡加入「句讀〈jù dòu〉符號」: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當前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這樣就經常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例如清代詩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說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種解釋方法。古代中文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
  • 誰創造了漢語中的標點符號?
    他在公開信中「承前」總結《新青年》標點符號發展史之後,便有「啟後」式的展望:「同人主張,各有出入,所以四卷一號裡所用,未能畫一。」於是,他親自捉刀,對「同人各種主張」進行「去」與「取」的加工,並「奉告」以後標點符號的走向:「(甲)繁式:用西文六種符號……,讀,;長讀,:冒或結,·或,。句,?問,!嘆;(乙)簡式:仍照以前用句讀兩號……、讀,。句」。
  • 重點專項訓練:標點符號理論一
    親愛的讀者,所有文章是針對中小學語文專題專項訓練,純手工製作,如有不妥之處,請給予指正!共勉!關於標點符號知識,我們分為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和練習部分。(如用錯的標點符號進行修改)在講標點符號運用之前,現在都是以命題的趨勢,大多以選擇題標註的形式進行考察。有的把標點符號考察運用到現代文閱讀中。輕鬆一刻明朝有個才子叫徐文長,有次外出訪友,正是黃梅季節,碰上淫雨連綿,只好在朋友家住下了。
  • 標點符號用法大全,學標點並不難,孩子錯過就虧大!建議收藏!
    在使用書面語進行交際時,為了能在「視覺」上「看」出句子中停頓、語氣和某些詞語的作用,就必須在書面文字上增加各種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用來明確句子意義,增強書面語的表達效果,這些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就是「標點符號」。
  • 小學生給句子斷句,標點符號逗笑老師:太有才
    家有萌娃的人都知道,不管孩子小時候多麼活潑可愛,一到了上學的年紀之後就開始讓父母頭疼了。雖然說孩子們上學之後能學到許多知識來提升自己,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們對新知識還不能靈活運用,反而因為自作聰明鬧出了許多笑話。
  • 2010中考語文考點梳理十一:標點符號
    專家解讀考點  常用的標點符號有點號和標號兩大類。點號包括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句號、問號、嘆號;標號包括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課標與教材對標點符......   1.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