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第一次兒女頂嘴的樣子嗎?
我記憶非常清楚,因為我女兒一直都是貼心小棉襖,在我心中的我說什麼她做什麼,非常懂事兒。但在8歲的時候,因為買一件裙子她在商場跟我頂嘴。當時感覺腦子裡像火山在噴發,我剛想發飆的時候,女兒的一句話讓我冷靜下來,她說:「這是我的裙子,憑什麼每次都要你做主」!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麼多年自己是多麼的「強權」,我也非常竊喜那一次女兒選擇了頂嘴,選擇了表達自我,要知道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會很大,不是一星半點。這是我在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中聽到的。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談到:「孩子的天性並非服從」,這與心理學家的結論很像,我之前在一本書中讀到:「頂撞是孩子成長必然階段,是孩子確定自我權利的一種方式」。而這張強調自我的方式,在孩子2歲左右孩子的叛逆、天天把「不」掛在嘴邊,其實就是最初的反抗,這有助於孩子更獨立自信。
心理學家的實驗也印證了頂嘴的孩子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的差異。當時選擇了2-5歲的孩子,此時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分為2隊,一隊是頂嘴組(反抗比較強烈)、一隊是不頂嘴(反抗性較弱)組。經過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得到下面的結論:
喜歡頂嘴的孩子,80%長大後具有較強的獨立判斷能力;不喜歡頂嘴的孩子,只有24%的孩子長大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依然喜歡依賴他人。
所以在哈佛大學從教的育兒專家Pamela Li認為孩子頂嘴並不一定是壞現象!除了孩子獨立性格的差異以外,在情緒調節能力上,頂嘴的孩子和不頂嘴的孩子差別也很大。
心理學家表示,孩子頂嘴是因為內心的無助和困惑,認為自己權利被剝奪無力反抗,用頂嘴來找到心理平衡,這其實是一種情緒的調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情商更高,活得也不憋屈。
其實這是一種情緒調節的方法,但如果不頂嘴的孩子面對這種權利被剝奪的狀況,內心也有無助和困惑卻選擇壓抑,看似是懂事兒的表現,其實是對性格的壓抑。
這種孩子可能是為了討好父母選擇隱藏自己的情緒,也可能是恐懼父母,總之他們不擅長表達情緒。這也暗示著將來他們可能成為老好人的角色,或者是不懂表達情緒、情商不高的人。
德國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表示:「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但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頂嘴第一反應都是「這孩子翅膀硬了!」我們鼓勵孩子強調自我,同時也要維護父母這個角色的尊嚴,必須讓孩子敬重我們。我在李玫瑾教授的演講中,總結出3步應對方法。
首先是冷處理,面對孩子頂嘴,對孩子表達我理解你很生氣,但是你這種表達方式不對,我們都冷靜一下,一會再說!其次,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當自己不滿的時候,要讓孩子直接說出媽媽你這麼做,我很不開心,而不是你是一個專制的媽媽!最後,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用語言說服我,而不是頂撞我!
如果你能做到這三步,不但學會讓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表達情緒,還能幫助孩子建立邏輯關係,還能完善孩子的性格。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要下功夫把孩子培養成樂觀、自信、懂得情緒管理的高情商孩子。
最後我為所有粉絲分享2套,塑造孩子好性格、好習慣的書籍。第一套是來自原創早教領導品牌歪歪兔的《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是一套銷量已經累計超過5000萬冊的兒童教育書籍,我給孩子看這套繪本的時候,就感覺在情商培養的教育方法上特別專業。
這套書一共共分為8冊,包含了行為習慣、性格教育、情緒管理、品格教育、逆商教育、社會交往教育、財商教育、性教育。可以說包括了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性格教育這冊書致力於把孩子培養成樂觀、自信、開朗的孩子,與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很像,她曾經說過,我寧願我的孩子不上明白大學,也要他活得快快樂樂。
當然性格是基礎,想要一生活得快快樂樂,還需要良好的情緒管理,當遇到困難、壓抑情緒的時候如何表達、如何釋放就需要情緒管理的能力。當遇到人生的挫折很容易打消自信心,不知道如何跨越的時候,就需要逆商幫孩子走出來。所以我認為這套書非常實用,分享給所有家長。
除了培養性格以外,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也是塑造好性格的基礎。這也是歪歪兔旗下的書籍《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系列》,10冊書有10個好習慣的培養。包括做作業不馬虎、上課集中聽講、做事不拖拉、不找藉口。
還包括遇到困難別放棄、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做事細緻、勇於表達、學會和別人分享、不要盲目聽信別人的話。是針對學齡前孩子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好幫手!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身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所以說當孩子頂嘴時,請淡定一些,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