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我是想說這款名為《黑潮之下》的遊戲體驗還挺硬核的....」
在開始今天的文章前,我想向你們分享一下這兩天我玩《黑潮之上》的心路歷程,從剛接觸時的「阿sir,這麼多美少女給我做老婆真的不犯重婚罪嗎」
初上手時「上能斬妖除魔,下能撒嬌賣萌,這就是新時代的美少女嗎,i了i了」
初見被第二章關底BOSS一回合帶走後的「美少女是什麼?今天不過這關我就不睡了!」
因為現在站在你面前的應該是最有動漫味兒,故事講得最完整的牌庫構築類對戰遊戲,或許也是二次元卡牌手遊中玩法最硬核的那一個(笑)。
和它的畫風一樣,《黑潮之上》的背景故事和展開都異常的日式王道,在近未來時代,世界已經發生了兩次黑潮,逝去者紛紛歸來淪為魔物,人類存活數量銳減至不到20%。這一切都是源於人類掌握了起死回生的技術,將死亡這條歸宿親手斬斷,於是靈魂所在的深淵世界與現實世界碰撞融合,人間地獄沒有界限。第三次黑潮到來時人類就會完全毀滅,遊戲的女主角艾爾莎、未來、琳、阿爾提奧一起組建了異能者小隊,試圖阻止末日到來。
但反套路的是,最後異能者小隊失敗了,而且失敗了很多次,只能靠著未來的時間回溯能力,重複嘗試著改變結局,在未來力量耗盡的最後一次回溯中,異能者小隊遇到了「你(玩家)」,在設定中你是這個輪迴中唯一的變數,你需要拯救絕望赴死的少女們,並贏得人類的勝利。
▲序章可以說是另一個世界線上的終局
靠著寥寥幾分鐘倒敘的序章,《黑潮之上》就將末世下天災降臨的背景故事勾勒了出來,圍繞故事展開的不同個性的女主角和她們背後的故事,以及她們所組成的異能者小隊,多重幻想元素相互鋪墊,相互加成,《黑潮之下》的故事兼顧了傳統王道故事的流暢展開,也有著不少扣人心弦的懸疑伏筆。
但在美少女、異能戰鬥之外,《黑潮之上》還有一個核心玩法「卡牌對戰」,對於任何一個接觸過任何一款DBG(牌庫構築卡牌遊戲)或者TCG(集換式卡牌遊戲)的玩家來說,上手不會存在任何「卡關點」。
每輪抽6張卡,每回合費用都固定5點,不同卡牌有對應的效果(直接傷害、BUFF、DEBUFF)和消耗費用,一回合內沒打完的卡就會進入棄牌區,《黑潮之上》的基本機制是相當淺顯易懂的,不用考慮為下個回合存牌蓄爆,也不需要等待費用上限到達一個閾值的質變點。
只要做好每個回合的n+n...+n=5都是最優解就行了。
在簡單易上手的卡牌對戰之中,《黑潮之上》又學習並融合了其他類型遊戲才有的特色玩法,讓它的玩法更具策略性和深度。
就比如你所看到的,每場對戰中,我們都能上3個角色,並且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專屬的卡池。
如果連續3張同一個角色的卡牌,在當前回合就會獲得一張該名角色的「必殺技」卡牌,沒有任何消耗,效果也比一般的卡牌更強大,這個有些類似「同色消除」的特色系統又讓玩家在出牌過程中需要考慮優化自己的出牌順序。
這次測試總共登陸了12位角色,不同角色可以使用的卡牌是不同,且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特色玩法或者流派,女主角艾爾莎除了大量直接傷害的卡牌之外,還可以簡單BUFF自己或者debuff敵人,她是傳統遊戲中的萬金油職業戰士;
直接傷害的卡牌很少,但有大部分卡牌能嘲諷敵人並給自己套盾的阿爾提奧應該很符合標準的坦克地位;
而單卡傷害很高,同樣消耗很高,有些卡牌還會帶有凍結其他卡牌(讓被凍結的卡無法被打出)的琳,像不像高爆發高消耗且生存能力很弱的法師。
不止是自己的手牌會有聯動效果,許多角色之間也有著相性很好的配合,比如阿爾提奧有一張卡,效果是獲得大量護盾,代價是給自己的牌堆加入兩張無用的「傷痕卡」,看上去只是簡單的等價交換,以生存換爆發,而艾爾莎則有一張傷害卡牌「傷之刃」,傷害值是根據牌堆中「傷痕卡」數量而提升的,這讓阿爾提奧和艾爾莎之間有著獨特的聯動效果。
倒是給了我一種坦克犧牲輸出在前排頂住傷害,戰士在盾牆後見縫插針的感覺。
不同角色也需要組合構築,並得出最優解,這就是《黑潮之上》中非常RPG的部分。
就算真的打不過特定關卡,那麼《黑潮之上》也有著它獨有的憐憫,通過給角色升級和升星,通過穿戴、培養裝備,角色的強度可以通過培養而提升,有時候打不過不一定是你牌技不行,或許只是角色練度不夠了而已。
當然這種不用精心布局就能獲得屬性成長,甚至可以通過氪金就能構築出自己想要的BUILD的代價,在策略性上會存在一定缺失,難免會讓想找個手機版的《殺戮尖塔》來啃一啃的你有些失望。
那麼等到通關了2-13後,《黑潮之上》所解鎖的玩法「空無之域」,應該會讓任何一個想要追求更硬核遊戲體驗的玩家都無法對它說不。
在「空無之域」中,《黑潮之上》的遊戲體驗立馬就變得有些單機遊戲起來,當然也不能缺失了「ROGUE味兒」。
一開始,你需要帶著自己組建的隊伍進入空無之域,和主線需要展開劇情而做的有些一本道不同,空無之域被分成了許多層,初次進入或者每次挑戰失敗後,你都會從最底層開始爬起,當然每一層的路線分支是非常自由的,也都有著各自的功能,總體可以被分成「獎勵」和「怪物」。
在獎勵層中,我們可以選擇從系統提供的異能者隊員中挑選其一進行僱傭,而這些隊員的等級和卡牌構成都是按照空無之域的難度所固定的,對於那些沒怎麼涉足培養的人來說,可能只是起點稍微低了點,沒準運氣好直接招募到個強力角色也能輕鬆通關;
我們可以選擇稍事休息,讓在戰鬥中手上的異能者恢復體力;
在怪物層中,你能在難度更低獎勵稍差的「普通怪物」,或者很容易翻車但同樣高回報的「精英怪物」之間選擇進行攻略。
打敗怪物之後,我們還能在3個幸運物中自由選擇一個,不同的幸運物都有不同的階級和效果,很多幸運物之間還能提供不同的聯動效果,也讓空無之塔的策略性和自由度又提升了許多。
空無之域玩法基本可以理解成是其他DBG遊戲中「爬塔」的復刻,看似平平無奇,但如果和我剛才所提到的「3人組隊」和「同色消除」特色融合,就足夠讓《黑潮之上》成為一款非常有新意的「爬塔DBG遊戲了」。
總結《黑潮之上》直到現在給我帶來的遊戲體驗,一個引人入勝的末日故事和許多個性鮮明的美少女角色,出色又不發新意的核心玩法,在不同的遊戲模式中,它還能分別照顧到輕度玩家和硬核玩家的不同需求。
作為一個測試中,只對部分玩家開展搶先體驗的遊戲來說,《黑潮之上》已經有了完整的底子,至少對於以後會出怎樣的新角色,新舊角色強度又該怎麼協調,又會不會開發出更有意思的新模式上,它的未來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