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在新聞學院的課上,老師都會跟學生講:請大家記住,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
但是,先生這句話可能講得不對。現在,「狗咬人」動不動成為新聞,而且新聞發布後,無論是愛狗人士還是那些怕狗的、或者因為孩子被狗嚇過、咬過而對那些不文明養狗人充滿怨念的人,大家的心裡都會泛起不一樣的波瀾。
其實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各種情緒都可以理解。
前天,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傳出消息:上海將推動養犬信用積分制度和智能項圈技術。
萌萌特地搜來看看。還好,和其他一些地方出臺的一些所謂的「史上最嚴養狗規定」相比,這次上海的新措施顯得比較有智慧,兼顧各方的利益和感受,一些規定比較柔性,也比較人性化。
發布會現場
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和狗之間的衝突,從根本上說,跟狗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是一些不文明養犬人的行為打擾到了周邊人的正常生活。只不過,由於人的紛爭因狗而起,法律、行政措施又要不斷去平衡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所以很多時候,平衡、調整到最後,只能讓狗暫時買個單。
比如,某個地方有一條瘋狗咬死了人,那相關部門大概就要迅速派出專業力量到附近去抓捕瘋狗,順便為了公眾安全,把地區周邊的流浪狗都「收拾」一下。如果案件關注度高,那麼對狗的打擊力度就更大一點,以平民憤。
如果新聞裡咬人的是一隻大型犬,為了維持秩序,有些地區甚至還會直接上門查狗,凡是中大型犬一律沒收。
回頭過來,之所以說這次上海擬出臺的管狗新政比較「智慧」,是因為這個細節:相關部門準備使用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比如研發智能項圈,並建立養犬信用積分制度等等。
帶GPS功能的智能項圈
在如今的法治社會,過去很多人認為比較難或者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因為技術的革新和法律的健全,輕易就解決了。能看到最直接的就是交通整治,在大街小巷只要裝上了攝像頭,開設了違規計分措施,交警不用再站崗,司機就不敢亂來了。現在的高清攝像頭,是誰開的車都能分辨清楚,只要被拍到,罰款、扣分,直到進培訓班重新考駕照,司機就要為自己「任性」的結果買單。
當然,在派出攝像頭、無人機執法的同時,交通管理部門也從制度層面加大了對違章的處罰,從而形成管理合力。
對養狗的管理也是如此,就像交通整治,攝像機拍到的是違章車輛,而整治的對象不是車,而是不守規則的司機一樣。如果最終研發出來的智能項圈真的像宣傳的一樣,那麼約束的應該不是狗狗,而是養犬人的行為。照理說,辦理狗證的狗脖子裡應該植入晶片,像歐洲一樣,晶片裡可以讀取的不止一行數字,而是主人的地址、電話等信息。所以等智能項圈研究出來了,還要出臺相應的佩戴政策。
萌萌覺得,智能項圈不能只有狗狗的運功軌跡,GPS定位,一鍵走失報警等功能,否則和市面上出售的這些GPS項圈並無兩樣,無法解決不文明養犬的問題。應該增加更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可以檢測出主人是否規範牽引、是否按時接種疫苗及是否清理狗狗糞便等功能,以便於評估養犬人的行為評分,以便累計積分及嚴厲懲治。
養狗信用積分要起作用,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新規要真正落地,可操作,起到約束作用,需要把養狗的信用記錄和狗主人的銀行信用記錄或者其他身份記錄進行捆綁,對不規範的犬主起到有作用的懲罰,而不是一些不痛不癢的罰款。
相信真正愛狗的人,都希望狗和人能和平相處,都願意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是什麼規定,應該最終要聚焦到可以負責任的人身上,而不是讓無辜的狗為不負責任的人買單。
萌萌相信,人、狗真正和平共處的年代指日可待o(* ̄ ̄*)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