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外人對榴槤臭的形容,頗為到位,喜歡榴槤的大廚安東尼·波登,曾繪聲繪色地描述吃過榴槤後的感受如「你的口氣聞起來就像你和死去的奶奶接吻」。他是懂榴槤的。很少水果能同時讓你在「吃前、吃中和吃後」都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臭牛肉,寫過《馬來群島》的著名生物學家華萊士向友人寫信形容榴槤:就像帶有杏仁香味的濃鬱奶黃,讓你想起奶油、洋蔥醬、雪莉酒和其他的毫不協調的菜餚。由華萊士頗為厚道的形容,就能看出這英國人應該懂得欣賞這南洋名物。
當城市越來越乾淨,我們也就無法容忍榴槤那霸道的味道,開始使用塑料盒子和保鮮紙來裝榴槤,後來還發明出真空包裝,一直在努力馴服榴槤的野性。記得好幾年前去買榴槤,年邁的小販把榴槤打開後,就裝入袋子裡,要我沉甸甸地帶回家。小販說,那麼好的榴槤,就不要裝進盒子裡,這樣吃,榴槤才會好吃的。
疫情關閉了一些餐廳,似乎唯有榴槤店越開越多。這十幾年榴槤的品質提升了,吃到差榴槤的機率也變小了,現在流行的「包吃」,就是讓你支付更大的代價,以獲得品質的保證。在榴槤品質沒那麼穩定的年代,就算是同一籮筐裡的榴槤,好壞兩極,像賭博,有輸有贏,但這不就是吃榴槤的樂趣嗎?差的存在,成全了好的價值,用雙手用力掰開榴槤的過程,總是滿心期待的,似乎打開的不是榴槤,而是人生的美好,美夢將要成真。(葉孝忠)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