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的拷問:填飽肚子就已筋疲力盡,社會底層人又該怎樣活著?

2021-01-08 騰訊網

當一個人的靈魂在浩瀚宇宙中寂寞飄零、恍惚不定時,該怎麼找到自己的歸宿?面對這樣或深切或激昂或憔悴的追問,我們也許心照不宣,也許上下求索,但更多時候可能對此不置一詞。

人生走到了這一時刻,就會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無奈。"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經筋疲力盡了",這是來自現實生活的拷問,也是社會底層群眾的發聲,他們都像是活著的木偶,偶爾,也有自己的思想……

拾荒老人,窮困潦倒

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諮詢發布的一篇報導中,講述了一位拾荒的老太太,她來自一所城鄉結合部,七十有餘。雖然年事已高,但她每天為了生活都要邁著緩慢的步伐前往幾個固定的地方撿垃圾,日日如此,年年如此。

後來的一段時間,人們發現她有四五天再沒有出現,街道辦就派人去尋。這老太太倒是好找,在她家中就被尋到了。原來老太太生病了,無法下床,一直到街道辦的人找到她,這時已有3天沒有食物吃

老太太餓急了就會啃被子上的棉絮,她的床邊放著一個飲料瓶,裡面的水也喝下去有大半瓶,估計也是老人迫不得已才會喝這救命之水!

至於老太太的屋舍,就是一個不到四平米的土房子,裡面除了床就是牆,留有一扇小小的窗戶,屋舍很矮,大部分人都要彎腰才勉強能擠進去,也沒有燈光,沒有蠟燭。冬天下雪的日子,沒有錢買煤燒炕。

老太太的大兒子在十幾年前因為打架被砍死,小兒子在小時候就得了重病,因為沒錢治療也去世了,只留下孤苦伶仃的老太太,她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後來街道辦給辦了低保,生活勉強維持,現在還是依靠拾荒來度日

這一個真實又悲傷的故事,引發了人們的靈魂拷問:社會底層的人究竟怎樣拼命活著?"倉廩實而知時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連溫飽都無法解決的拾荒老人,活著都是奢望,更不要說依靠何種方式活下去。

他們儘可能預想著所有殘忍的可能性,因為現實永遠無法被預測,而且又吝於給人慈悲。現實殘酷,情義幾人顧,那些社會底層的人,究竟怎樣拼命活著......

櫛風沐雨,艱難竭蹶

"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有一類人,就像那位拾荒老人,支撐她活下去的便是沒日沒夜的撿垃圾,以維持生活的繼續。"活著"對於這類毫無經濟來源與社會根基的底層人來講,是"忍受",忍受現實給予他們的苦難

他們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哪怕丟掉尊嚴,衣衫襤褸,狼狽不堪,也要為了填飽肚子拼命活下去。

除了拾荒者,也不乏那些拼命工作的中年人或者青年人。他們起早貪黑,依靠苦力勞動而獲得一些收入,勉強維持生計。也許他們也懷揣著對生活的希望,只是生活不曾給予他們一絲希望的光芒。

這類人完全依靠自己的身體素質來討生活,如果哪一天,苦力勞動者的身體出現問題,也許他們的世界就此崩塌。而在此之前,他們唯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消耗身體,直至身體各項機能遭到破壞損傷。

而在社會的底層,還有更讓人大驚失色的生活方式,他們觸碰了法律卻不自知,是本身的愚昧無知,是來自生活環境的粗俗淺陋。

就像那個溺死女兒而被判刑的男人,在審判結束時說到的,他們村裡無法承擔新生命的開銷都是這樣做的,從未聽說過這種事情是犯法的。

也許他們祖上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深山之中,得到的教育與其他人也大不相同,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便只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掉這一切問題,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活下去。

社會中的底層人經不起任何波折,無論是生病還是受傷,甚至多一張嘴對於他們來講都是極大的負擔。而當一個人的物質匱乏到極致,自尊和臉面就成為奢侈品,不擇手段成為動物的本能,底層社會之所以受眾人排擠,就是因為物質上的匱乏需要不斷面臨人性的拷問

命運的枷鎖束縛著這一切

如果你質疑他們為何不努力擺脫這樣的身份束縛,那也許是你從未站在底層去仰視世界。身不由己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知道,生活本身就有很多無奈,無數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無數次面對不同的方向選擇,向左走,向右走?

沒有路標,沒有嚮導,但無論走向哪一邊,迎面向你奔來的永遠都是生活的柴米油鹽,"布帛菽粟,一日不得而饑寒至。"這是只有社會底層人群才能深切感受到的。

身為底層人,要想跳脫這樣的階層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他們與其他人相比,除了文化教育方面的差異,和眼光格局的短淺之外,更重要的是來自原生環境的影響

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這些因素甚至促成了他們每一個人的人格品行,所以來自底層的人群,很難改變他們的命運。

但偏偏在社會競爭中,最看重的就是這些自身條件。社會是殘酷的,它羅列了條條框框去束縛你,不會因為你想要擺脫生活的困苦而憐憫你。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生活就像這官家一樣,不會遷就任何人。那社會底層人又該怎樣活著?

千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人們的腦海裡,也一直困擾著人的思想。理性與情感,價值與非價值,在"活著"的面前都變得毫無意義

濤濤不盡的似水光陰,足以引出世間的萬千苦難,"艱難念溫飽,日夜積涓滴。"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沒日沒夜的為了溫飽而奔波,也許從事的不是體面的工作,也許收入難以維持生計,也許生活從未善待他們,但是為了"活著",仍然負重前行……

相關焦點

  •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真的不忍說出真相!
    其實,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本就是一個隨機事件。所以,既然來了,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活著。活著,是一種本能。從一開始,我們就是為了活著而努力。小的時候,餓了,就會哭叫,只是為了能夠喝口奶,填飽肚子。小的時候,有父母可以依靠。因此,小的時候沒有感覺到為了活著有多艱難。餓了,只需要哭鬧、撒撒嬌,就能夠得到父母給的食物。
  • 2020年所有人都在拼命努力地活著,底層人員更是心力交瘁
    註:對於當今社會的大部分人來說,2020年,用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來形容,可能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在未知的疫情情況下,人們就像是在極夜裡行走,沒有方向,沒有依靠,就像漂泊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失去風帆的小船,弱小而無助,我們只能僅靠自己手裡的漿,憑藉著以往的經驗,對生的渴望,不斷的摸索前行。
  • 《我不是藥神》看哭多少人?電影藝術取材於現實生活
    而今天要提的就是在2018年的時候由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看了這部劇的人有多少人哭了呢,不得而知,文牧野打破了現實題材中的固有慣性,融入了自己的思維,無疑擴展了作品的深度,也是一個積極的嘗試。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原本是個底層「買藥」從平民晉升到有錢有勢的商人,再到一個英雄的蛻變,在道德與法律之間,在利益與情味之間,構造了「陸勇案」的現實重現。
  • 為填飽動物們肚子,智利動物園給動物找「養父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坐落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郊區的布因動物園原為人氣旅遊場所,近日卻因新冠疫情和社會動蕩的雙重打擊而受到重創。為了填飽動物們的肚子,園方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社會熱心人士花點錢「認養」動物,做它們的「養父母」。
  • 《駱駝祥子》:老舍先生的靈魂拷問,如何像狗一樣毫無尊嚴地活著
    他來自農村,雖然是個一無所有的破產農民,但是他勤勞、樸實,那農村人獨有的忠厚教養一直在他的心裡。他有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一個小小的底層勞動者的理想,他希望能夠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買到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雖然生活艱苦異常,可是有著駱駝一般的積極性與堅韌精神的他,忍受著一切的委屈,堅強的活著。
  • 格林童話的《小紅帽》故事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媽媽說:「趁著現在天還沒有黑,趕緊動身吧。在路上要好好走,不要跑也不要離開大路,否則你會摔倒和迷路……」叛逆期的少女總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即便是和媽媽拉勾的約定也轉瞬就忘。甜美可愛的姑娘人見人愛,父母精心養育呵護,外婆更是寵她寵上了天,孫女想要什麼,就給她什麼。
  • 坐火車帶上這3種食物,不僅可以填飽肚子,而且價格實惠
    如今大家的出行越來越方便了,因為有了高鐵飛機火車等等,這些出行工具確實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捷,很多人考慮到價格方面的因素,可能會選擇坐火車來出遠門,火車確實是經濟又實惠的,但是一想到要坐長途火車,很多人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夥食問題,火車上面是有飯菜提供的,但是大部分人都覺得火車上的飯菜味道不怎麼好。
  • 女孩摔壞外賣後含淚道歉,底層民眾生活不易?
    女孩摔壞外賣後含淚道歉,底層民眾生活不易?想必諸君都知道,近些日子,社區團購引起了民眾的憤怒,原因在中國的資本家開始盯住底層民眾最後的生存,對於社會來講,當資本決定社會的時候,那麼窮人的出路會變得越越窄,當底層民眾無法生存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想想也是另人害怕。
  • 時隔一年再看《活著》,活著未必是為了活著,活著也不該只是忍受
    很多人都翻閱過這本書,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活著應該類似於餘華在作品的《序》中所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因此,活著的力量也應該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曾經我也是如此認為,並以此為方向去尋獲生活的力量,慰藉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難。可直到去年的一次突發事件,讓我改變了以往對活著的理解。
  • 白領成為社會新底層?_財經_鳳凰網
    儘管有言過其實之處,但白領階層在當今社會並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般幸福如天使一般,他們中的不少人正成為「脆弱的白領」、「貧困的白領」與「迷茫的白領」。只有內心貧窮的人,才會一件一件去數自己擁有的東西。白領們可以數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白領為何會由一個人人豔羨的階層逐漸墜落?
  •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我為什麼要活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我有過。很多人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太累了。生活不緊不慢的過著,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我們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多。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希望在《活著》裡,我看見了人生悲苦,看見了一個又一個的死亡過程,看見了底層人民的樂觀與堅強,也看見了生命的柔韌,看見了他們的生活態度: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活著才有意義。
  • 除了填飽肚子,還可以交朋友、應酬客戶……吃夜宵成深圳人新社交方式
    燒烤、砂鍋粥、麻辣燙,不少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深夜食堂」,吃夜宵是不少人特別是「90後」「00後」等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日前,外賣平臺美團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美團夜宵指數發展報告》就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夜宵指數為16.4,即每百單中約有16單在夜宵時段產生,深圳夜宵交易額和訂單量均位居全國城市首位。▲市民在夜晚「尋味」吃夜宵。
  • 為了填飽肚子,大象每年殺死500個印度人
    同一時期,印度全國有1474人死於人象衝突。為了解決全世界最激烈的人象衝突,印度正在求助一些高技術手段。農民與大象同歸於盡印度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亞洲象種群,全球現存40000多頭亞洲象,大約有27000-30000頭生活在印度的23個邦。土裡刨食的印度農民,對大象的感情複雜而矛盾。
  • 郭富城楊千嬅的《麥路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港島底層流浪者生活
    該片揭秘港島中你所不知道的底層流浪者生活,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我們現在過得有多好。01 意帶雙關的取名《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在香港,每當踏入凌晨時分,就會有一群無家可歸的人棲息在麥當勞,次日早上才離去。該片就是講述這群人的故事。
  • 對現實和自身的靈魂拷問才是真諦
    ——為什麼兩隻兔子能夠共存,而人卻只能活一個?細節2——斧子:紅衣女和藍衣女,兩個人只有一把斧子。藍衣女認識到遊戲規則後,搶奪紅衣女手中的斧子而被另一個藍衣女所殺,並且提示紅衣女,只能有一個人活著。——社會告訴我們,資源要不惜一切代價索取。當自己成功了,還要告訴其他人要像我們一樣殘酷,才能活下去。
  • 底層人士往上爬是很困難的,不是你不夠努力
    我們今天很多人,一生都是要活在社會底層的,包括我自己。人口數量太大,而好崗位、高收入工作又很有限,與人口數量一對比,存在巨大的落差,你不想活在底層都難。客觀環境已經限制了你往上爬很困難,畢竟落差擺在那。體制內需要多少人呢,很有限吧,每年考公務員有多激烈。
  • 流浪小貓餓到上門討吃 成功填飽肚子還找到新主人
    某天餓得飢腸轆轆的小貓,突然造訪一處民宅、還有事相求般地對著屋主一陣喵喵叫,這隻「自來貓」不僅填飽了自己的肚子,最終還脫離街頭流浪生活成功擄獲新主人的心!
  • 人一輩子活著到底為什麼?
    「人一輩子活著到底為什麼?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都問過自己,很多人也問過別人。很多人也在夢裡心裡暗暗地在問自己,特別是當人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者遇到不順的時候,都會想人活著到底為什麼。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裡,在不同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答案,不一而終。人活著到底為什麼?
  • 如果你覺得生活太難,就看看這些人怎麼活著
    每當我生活陷入危難的時候,我就喜歡看看身邊人活得怎樣,有比我好的,有讓我無數次羨慕的,但也有人,比我苦多了。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當你覺得生活太難,最好別嫉妒別人,而是去街頭走走,看看那麼多辛苦的人辛苦的活著,你這點難,也許並不算什麼。
  • 先婚後愛:現實社會你敢賭嗎?
    但現實社會的複雜,所處的圈子太小,都導致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自己想要遇見的人。很多人幻想著,能和電視劇中的主人公一樣,擁有這樣一段奇遇。但,現實中的你敢賭嗎?賭輸的結果你是否又承擔的起?電視劇《從結婚開始戀愛》就是這樣一部先婚後愛的片子。它講述了家居集團「鹿鳴」的霸道女總裁鹿方寧和溫柔外科醫生凌睿,因契約結婚,婚後相愛的愛情故事,當然他們也收穫了一枚鹿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