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不同地層裡埋藏著各個年代各種動物的化石,讓我們可以追溯到生命演化,氣候變遷,板塊漂移,甚至一顆巨大的隕石,在6500萬年前砸進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
但是,有些東西卻是無法追溯的,比如,人類的語言能力起源於何時?
有據可查的文字記錄大約在幾千年前,甲骨文、羊皮紙,記錄著古代先人的重大活動和哲思,但聲音呢?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
科學家們認為,低喉頭是產生元音的關鍵,而元音又是語言的基礎,根據人類化石的解剖結構,7萬到10萬年前的現代智人才開始具備說話的能力。
但一些研究已開始挑戰低喉的假設,科學家們在沒有能力產生元音的其他動物中也發現了降低的喉部,而人類嬰兒雖然擁有非常高的喉頭,卻仍然可以產生與成年人相同的元音範圍。
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喉部的高低或許並不是產生元音的關鍵,舌頭的位置以及運動和控制可能更為重要。
一個法國科學家團隊研究了生活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靈長類動物中心的15隻幾內亞狒狒(12隻雌性和3隻雄性),發現它們能夠發出類似人類的5個元音,並且能夠將兩個元音快速合成「哇」的聲音。
進一步解剖兩隻死於自然原因的狒狒的聲帶後發現,它們的舌頭與人類的舌頭具有相同的肌肉,這表明它們可以控制舌頭的運動以發出準確的元音。
控制舌頭的能力,而不是喉部的位置,才是產生元音聲音的關鍵,舌頭的肌肉和嘴唇收縮氣道的方式對於產生言語比喉部的位置更為重要。
如果這一發現得到確認,可能會對我們認識人類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有重大影響,人類語言演化所必需的能力,或可追溯到2500萬年以前,由我們和狒狒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共享。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X射線重建獼猴的聲道解剖結構,發現它們和人類的也很相似,也能發出相似的各種元音。
或許這些研究最終會確認,其它靈長類之所以不能像我們一樣說話,並不是聲帶和舌頭上的差異,而是大腦裡沒有可以產生語言的神經迴路,無法控制它們發出有意義的聲音。
我們之所以成為獨一無二的人,是因為擁有控制發聲的能力,而不是聲帶和舌頭等硬體設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