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和人類共享同一祖先,2500萬年前已具備語言能力

2021-01-08 徐德文科學頻道

在地球的不同地層裡埋藏著各個年代各種動物的化石,讓我們可以追溯到生命演化,氣候變遷,板塊漂移,甚至一顆巨大的隕石,在6500萬年前砸進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

但是,有些東西卻是無法追溯的,比如,人類的語言能力起源於何時?

有據可查的文字記錄大約在幾千年前,甲骨文、羊皮紙,記錄著古代先人的重大活動和哲思,但聲音呢?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

科學家們認為,低喉頭是產生元音的關鍵,而元音又是語言的基礎,根據人類化石的解剖結構,7萬到10萬年前的現代智人才開始具備說話的能力。

但一些研究已開始挑戰低喉的假設,科學家們在沒有能力產生元音的其他動物中也發現了降低的喉部,而人類嬰兒雖然擁有非常高的喉頭,卻仍然可以產生與成年人相同的元音範圍。

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喉部的高低或許並不是產生元音的關鍵,舌頭的位置以及運動和控制可能更為重要。

一個法國科學家團隊研究了生活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靈長類動物中心的15隻幾內亞狒狒(12隻雌性和3隻雄性),發現它們能夠發出類似人類的5個元音,並且能夠將兩個元音快速合成「哇」的聲音。

進一步解剖兩隻死於自然原因的狒狒的聲帶後發現,它們的舌頭與人類的舌頭具有相同的肌肉,這表明它們可以控制舌頭的運動以發出準確的元音。

控制舌頭的能力,而不是喉部的位置,才是產生元音聲音的關鍵,舌頭的肌肉和嘴唇收縮氣道的方式對於產生言語比喉部的位置更為重要。

如果這一發現得到確認,可能會對我們認識人類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有重大影響,人類語言演化所必需的能力,或可追溯到2500萬年以前,由我們和狒狒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共享。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X射線重建獼猴的聲道解剖結構,發現它們和人類的也很相似,也能發出相似的各種元音。

或許這些研究最終會確認,其它靈長類之所以不能像我們一樣說話,並不是聲帶和舌頭上的差異,而是大腦裡沒有可以產生語言的神經迴路,無法控制它們發出有意義的聲音。

我們之所以成為獨一無二的人,是因為擁有控制發聲的能力,而不是聲帶和舌頭等硬體設施本身。

相關焦點

  • 共享祖先?科學家發現狒狒在2500萬年前已具備語言能力
    世界上的生物那麼多,卻只有人類會說話,人類的語言天賦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最早的語言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一直到今天,關於人類的語言起源仍然是一個找不到答案的未解之謎,科學家們也對於提出了不少的假設。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可以得知,人類和猿類是同一個祖先,不過,在上世紀60-70年代,曾經有很多科學家都對猿猴進行過實驗,簡單來說,就是教它們說話,不過最終實驗結果都是失敗的,因為猿猴根本就不具備語言天賦,它們也無法像人類一樣,發出聲音。所以,這表明動物是很難擁有語言能力的,雖然地球上的物種非常多,但是語言卻只有人類是獨有的,這一點看起來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前段時間卻被顛覆了。
  • 人類的語言天賦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在狒狒的身上找到答案
    上帝得知了人們的想法,感到非常的恐懼,認為自己的尊嚴和地位受到了威脅,於是,上帝變在一夜之間,讓人類的語言變得五花八門,第二天人們照例去修建通天塔的時候,卻發現彼此之間都再也無法聽懂對方的語言,於是矛盾和分歧就開始滋生,最終,吵得不可開交,無法達成一致的人們也就放棄了修建「通天塔」。
  • 研究發現:狒狒叫聲隱藏人類語言起源的秘密
    人類語言是如何在2500萬年前起源的,一直被認為是科學界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科學家近日發現,這個謎可能從狒狒的叫聲中找到答案。來自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等6所高校的科學家對1335隻狒狒進行了聲學和舌部解剖學研究。結果發現,幾內亞狒狒的幾類叫聲中包含著獨特的類人元音。
  • 科學家重大發現:狒狒、猴子、猩猩在未來都有可能發展出語言
    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認為「人類語言通路」大約是在五百萬年前出現的,起源於猿類和人類共同的祖先。但最近科學家發現,遠在2500萬年前,「人類語言通路」就已經起源,比起之前的猜測早了足足早了 2000萬年。
  • 七萬年前的基因突變,讓人類祖先橫掃各類人種,人類崛起基於語言
    現今世界上唯一的人種就是智人,多數人認為智人是從直立人進化而來的,但《人類簡史》給出了另一種解讀。作者赫拉利認為,250萬年前,人類最早開始在東非演化,我們最早的祖先是古猿。從兩百萬年前到一萬年前,世界上有不同人種同時存在。
  • 人類的祖先竟是「老鼠」,曾與恐龍活在同一時代,成功度過大滅絕
    早期的古猿在大約2500萬年前開始出現,這個階段的猿類就是人類和猩猩還有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大約1400多萬年前,古猿開始了分化,有一支隨著時間的演化成為了類人猿,隨後又到了600多萬年前開始又產生了分化,其中有一支演化成了黑猩猩,但還有一支,演化成了我們的人類,所以無論是黑猩猩還是類人猿還是人類,曾經都擁有著共同的祖先。
  • 人類真的沒天敵?此獸最愛捕食人類祖先,如今大家都愛養它的後代
    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從最早的水生動物也就是原始的魚類,進化到陸生動物(兩棲類),進而進化到爬行類,然後在距今一億2500萬年前出現了哺乳動物的始祖——始祖獸,一種長得像老鼠的小型哺乳動物,這也是我們人類和現今所有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
  • 菲律賓「食人猴」,已具備思考能力並進化語言能力,政府派軍隊鎮壓
    在日常生活中,形容小孩子機靈,都會說「像猴子那麼精」,的確,猴子在大眾人的眼裡,就是活潑精靈的代表,會爬樹會剝香蕉還會砸核桃,人會做的事情它們基本都會,據說,人和現在的猴子都是一個祖先(以前的猴子)進化而來的,在進化之後,有些猴子進化成人開始吃肉,有些猴子則是又當回了猴子繼續吃香蕉蘋果。
  • 7個動物的冷知識,它們也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一直認為人類的語言是很特別的,它將人類與其他的動物分別開來,其實動物的語言你真了解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貓的語言:每一聲「喵」都是貓在和你互動的過程中習得的、為了獲取你注意力學會的。在中文裡,我們習慣把貓叫稱為「喵~」,但是不過在某些語言中,小貓出生發出的叫聲,和與人類生活後的叫聲是做區別的。二、海豚的語言:第一種是表達喜怒哀樂的語言,人類能用面部表情和情緒來表達這些,海豚則能通過哭和笑兩種方式表達它們的意願。第二種是海豚之間交流時使用的特殊語言,也就是海豚之間的方言。
  • 人類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科學家曾提到一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數百萬年後,偽貓再次分化,形成了偽劍齒貓和後貓兩個族群,而後來令人恐懼的貓屬於後貓族下的一個屬——劍齒貓的族群。恐龍貓生活在距今500至150萬年前的歐亞大陸、非洲和北美地區,雖然與劍齒虎共存過一段時間,但並沒有發育良好的劍齒,整體上更像貓。
  • 人類祖先瘋狂雜交史!70萬年前就與未知人種春風幾度!
    眾所周知,人類祖先在漫長的進化史中,曾與多個人種有過頻繁的雜交行為。2010年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發現,現代人類在40,000至60,000年前就與尼人雜交,致使現在非洲以外人群的基因中有1.5%到2.1%源自尼人;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5萬年前消失的丹尼索瓦人也通過這種方式將其基因遺傳給智人。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來源:科技日報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新解記者9月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該所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雲南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 科學網—誰是我們的祖先?
    緊接著,作者帶領讀者進一步尋找更加古老的祖先,這個祖先,即「1號祖先」,並非所有現存人類的共祖,而是所有智人(Homo Sapiens)的共祖。在這段旅程中,我們首先在1.2萬年前遇到了進行農業革命的農民祖先,接著又在5萬年前遇到了作為狩獵採集者的祖先,然後又在20萬年前遇到了作為「早期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的祖先。
  • 誰才是蝙蝠的祖先?內蒙古曾出土過這種化石,其已具備飛行能力
    可以確定的是,雖然蝙蝠具備飛行能力,但它們是哺乳類動物,因此它們的祖先不可能是鳥類。早在2006年的時候有考古團隊在內蒙古寧城地區挖掘出了一具遠古哺乳動物的化石,根據考古隊的研究該化石距今至少有1.2億年的時間,從骨骼結構上來看可能已經具備了滑翔能力,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物種很可能就是哺乳動物。為此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並推測它與現代蝙蝠可能有關係。考古人員通過後期的研究發現,遠古翔獸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 研究稱狗的大腦具備語言處理能力 或能與人類交談?
    狗能夠理解部分詞彙,通過訓練對一些命令做出反應,例如「臥」、「過來」和「別動」等。不過這些只是訓練狗狗工作的冰山一角,導盲犬和警犬能夠學會更多詞彙,並對更多命令做出反應。 分子生物學家和基因組學研究人員阿德裡亞娜•何蓋伊(Adriana Heguy)對狗的語言理解能力,以及人-狗對話複雜性進行了研究。
  • 超低風速風電場全新解決方案:WD125-2500已具備產業化條件
    在此背景下,運達風電2.5MW級第二代超低風速風電機組WD125-2500喜報頻傳,先後完成設計認證、首臺樣機的運輸吊裝、調試併網,並通過500h試運行考核、完成2000h連續併網運行驗證,已具備產業化條件,為中東部、南方低風速山地風電場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中猴化石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隨後,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萬—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 人類祖先或曾與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交配過
    科學家發現,在約20萬年前的撒哈拉南部非洲,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家系也許曾與現代人類的祖先雜交繁殖過。  這項新研究指出,一種與唾液黏液有關的蛋白質顯示,現代人類的祖先曾與一支早已滅絕的人類分支交配過。而這一支人類距我們的親緣關係比尼安德塔人還遠。
  • 昭通市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本報訊(胡遠航) 9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在昭通水塘壩發現一組三件640萬年前中猴化石標本。,研究成果於近日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上。
  • 雲南昭通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中新社昆明9月2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在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一組三件640萬年前中猴化石標本。該組化石的發現,證實此前科學家提出的金絲猴的祖先是由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