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銀合歡,為含羞草科銀合歡屬灌木或喬木,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熱帶優良植物。按其形態分為夏威夷型、薩爾瓦多型和秘魯型。原產於中美洲的沿海地區,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1645年由荷蘭人引種到我國的臺灣島,20世紀20年代傳人廣東省,以後在一些地方漸漸逸為野生,1961年8月海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從中美洲引進了少量的薩爾瓦多型銀合歡種子,經試種發現其植株生長勢和產量等方面均優於普通銀合歡,將其定名為新銀合歡,之後又將種子分到南方各省試種,目前全國已約有2萬多畝。
一:生長特徵
喜暖熱溼潤氣候,適生於緯度18。~28,年降雨量900~2600mm,年平均溫度19~23℃,最低月平均溫度7~17℃的低海拔地區,在22~30"(2溫度條件下生長良好。喜陽光,稍耐陰,耐旱,不耐潰,要求高度專性的根瘤菌,常生於低海拔的荒地或疏林中。幼株對凍害比較敏感,成熟植株具有較強的抗凍害能力。根系能夠深入到土壤深層,抗旱能力非常強。
二:種植技術
(1)種子處理
用熱水(82度左右)浸泡3~5min或沸水浸泡50~l00s,撈起涼幹拌以銀合歡根瘤菌種製成丸衣化種子。
(2)播種安排
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即春季2~3月,在苗床上開行條播經處理的銀合歡種子,也可隨採隨播,畝播3~4kg,株行距10cmX30cm,覆土2~3cm。播後保持土壤溼潤,一周內即出苗。如不作苗床,也可用營養杯育苗。
(3)日常管理
苗木定植後前期生長緩慢,要注意除雜、培土。如根部結瘤太少或未發現根瘤,每畝追施尿素2kg。
(4)病蟲防治
銀合歡雖有較強的抗蟲能力,但也常見異木蝨(一種銀合歡的蟲害)侵害,尤其是在乾旱季節更易發生。當發現異木蝨侵害時,可用滅淨菊脂進行殺滅,每畝用量l0ml,稀釋1000倍,用超低容量噴霧法,滅蟲效果達90以上。
三:銀合歡的主要價值
銀合歡速生豐產,木材可作家具、建築材料、紙漿、膠合板等。作薪炭林栽植,因宿根性和萌芽力強,耐砍伐,薪材燃燒值較高。也可用於荒山造林、改良土壤,或作其他作物的蔭蔽樹和庭園綠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