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蜂擁而至」用來形容人群、車輛、船隻。現在「蜂擁而至」被用得很濫,幾乎什麼東西,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只要數量眾多、一起出現,就說「蜂擁而至」,顯然是不恰當地擴大了這條成語的使用範圍。
「蜂擁而至」的意思是像成群的蜜蜂那樣擁擠著到來。形容很多人擁擠著聚集過來。語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三十二回:「方才出得府來,只見陳梧領眾將持火把,蜂擁而至。」例如清·林則徐《籌辦永昌哨匪起程日期折》:「該處七哨匪徒,不下數十萬人,每聚眾時,用牛角一吹,無不蜂擁而至。」林語堂《京華煙雲》三十二章:「張勳的失敗,段的皖系軍隊開入了北京,北京南城的天橋平民娛樂場,各派各系的大兵蜂擁而至。」熊召政《張居正》一卷十九回:「聽說你在昭寧寺開壇講授《妙法蓮華經》,京城善男信女蜂擁而至,把個昭寧寺擠得水洩不通。」
這條成語不難理解也不難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它的使用範圍。用成群的蜜蜂形容擁擠的人群,非常形象生動。所以這條成語從它一出現就是用來形容人群的。擴大一點,也可以形容車輛、船隻。例如清·李汝珍《鏡花緣》五十回:「忽有無數小舟蜂擁而至,把大船團團圍住。」現在這條成語被用得很濫,幾乎什麼東西,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只要數量眾多、一起出現,就說說「蜂擁而至」,顯然是不恰當地擴大了這條成語的使用範圍。例如:
1
盛夏之時,西瓜便開始責無旁貸地佔據其中;到了八九月份,葡萄又開始蜂擁而至……(中國經濟網2014年5月22日)
2
時下小滿剛過,雨水就蜂擁而至了。(《長江日報》,2017年5月24日)
3
青春片忽然成為了「香餑餑」,同類型電影蜂擁而至。(《解放日報》,2017年7月2日)
4
蜂擁而至的節目看似拉動了方興未艾的產業,卻也埋下了過度透支的隱患。(《文匯報》,2018年7月12日)
5
剛生完孩子,與新生兒相關的推銷電話就蜂擁而至。(《溫州都市報》,2017年2月10日)
6
消息一出,網上好的壞的評論蜂擁而至。(《錢江晚報》,2017年4月4日)
例1說的是「葡萄」,例2說的是「雨水」,都超出了人的範圍,但是還比較具體,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例3說的是「電影」,例4說的是「節目」,例5說的是「電話」,例6說的是「網上的評論」,這些就只能看或者只能聽了。顯然更不能使用「蜂擁而至」。
7
但是繁華景象的背後,一些缺乏文化責任、歷史認知、社會擔當或者別有用心的文化形態……紛至沓來,蜂擁而至。(《光明日報》,2018年6月26日)
8
先是蜂擁而至的同情和感動,接著是紛至沓來的口水和責罵……(《成都商報》,2017年12月20日)
9
開網店並不是他人想的那麼悠閒和簡單,接連不斷的困難和艱辛蜂擁而至。(搜狐網,2016年2月14日)
10
看完《擺渡人》,青春所有的回憶蜂擁而至。(中華網,2016年12月24日)
例7說的是「文化形態」,例8說的是「同情和感動」,例9說的是「困難和艱辛」,例10說的是「回憶」,這些都是誰也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事物,說它們也像成群的蜜蜂那樣聚集而來,就更加離譜了。
例1例2可改為「接踵而至」,例3可改為「相繼湧現」,例10可改為「湧上心頭」。其餘諸例都可以改用「紛至沓來」。「紛至沓來」的意思是形容連續不斷紛紛到來(紛:繁多;沓:重複)。它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物,可以形容具體的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例如清·魏秀仁《花月痕》十四回:「又因痴珠今天說起紅卿,便覺新愁舊怨,一剎時紛至沓來,無從排解。」葉聖陶《倪煥之》二十八章:「為了許多的事紛至沓來,一一要解決,要應付……也就夠他忙的了。」丁玲《芝加哥夜譚》:「新的印象,新的懸念,紛至沓來,疊印在腦中。」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十三章:「不幸的消息一時間紛至沓來……局面難以應付。」張平《抉擇》十八章:「那些大腹便便、顧盼自雄的款爺和老闆,那些衣著華麗、頤指氣使的夫人和小姐,竟然紛至沓來,可謂門庭若市!」麥加《暗算》上部:「手指輕巧捻動,頻率旋鈕隨之轉動起來,同時沉睡在無線電海洋裡的各種電波聲、廣播聲、囂叫聲、歌聲、噪音,紛至沓來。」張平用例形容的是人,葉聖陶用例形容的是事,麥加用例形容的是聲音,姚雪垠用例形容的是消息,魏秀仁用例形容的是新仇舊恨,丁玲用例形容的是印象和懸念,可見「紛至沓來」的使用範圍比「蜂擁而至」要大得多。
(作者為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副主編/文章摘自《青年記者》2019年4月下)
編輯: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