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採取一系列有效舉措傾力推動林業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市秦巴生態保護和林業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秦巴生態保護深入推進。編制出臺《漢中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開展縣級實施方案編制和秦嶺保護區勘界立標試點,順利完成巴山生態環境保護6個專題研究。全面推行「山長制」,設立市、縣、鎮、村四級山長1920名,設置山長公示牌1794塊。持續開展「五亂」問題整治,全年新排查65個「五亂」問題,已按時間節點完成整改。建立健全「山長+檢察長」工作協作機制、考核機制和督辦制度等,開展「當好秦巴生態衛士守護漢中綠水青山」宣誓籤名活動,營造了全社會共建、共享、共治秦巴生態保護的濃厚氛圍。
生態扶貧覆蓋面不斷擴大。續(選)聘護林員8531名,佔年既定目標任務數的170%。872.95萬畝集體所有國家級公益林實現補償資金全覆蓋。新實施的2.2萬畝退耕還林項目中,在貧困戶中實施面積就達1.003萬畝,佔比45.6%。全市29個符合條件的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相繼面向貧困戶提供生產經營場地或直接設置公益崗位聘用務工。市本級林業工程項目持續向貧困地區傾斜,累計向貧困縣區安排林業重點工程項目30個,下達項目資金5.04億元。
造林綠化紮實有效推進。全市完成營造林62.02萬畝,其中人工造林7.79萬畝、封山育林10.5萬畝,退化林修復12.5萬畝,森林撫育31.23萬畝;組織帶動全民開展「四旁」義務植樹854.8萬株。全市18個村被國家林草局授予「森林鄉村」稱號。
森林資源管護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實天然林資源管護責任,嚴格林地審批和林木採伐源頭管理,紮實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累計防治作業48萬畝次,其中無公害防治作業44.9萬畝,無公害防治率93%,全市松材線蟲病蔓延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遠低於4.6‰的省控指標。同時,高頻次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加大對火災隱患的排查檢查力度,森林火災受害率遠低於0.9‰的省控指標。
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新成果。累計巡查各類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棲息地8000餘平方千米,清查農家樂、飯店酒店、集貿市場、肉製品經營店等各類經營場所1386家次,先後查處野生動物類案件42起。與陝西理工大學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栽植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苗1000餘株。同時,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高效推進,全市11個縣區所有處置補償工作已全部完成。
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取得階段性成果。《漢中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已原則通過了省級評審組審查。整合優化後,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地41處、淨增加3處,總面積3189.87平方千米、淨增加93.04平方千米。漢江溼地保護區範圍及功能區劃調整取得重大進展,11月30日省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審定通過了漢江溼地保護區調出比例為20.74%的「過渡性方案」,為我市市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大利好。
林業產業發展不斷壯大。大力扶持發展幹雜果、中藥材、木本油料、食用菌、苗木花卉、森林旅遊以及中蜂、林麝特種養殖等7大主導產業,全市經濟林總面積已達497萬畝。發展森林休閒旅遊地60餘處、興辦農家樂674家,年接待遊客超600萬人次,林業經濟總產值超百億元。同時,積極開展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建成科技示範縣1個、科技示範點23個,技術示範推廣13.5萬畝,舉辦技術培訓152期,培訓林農7586人次。 (漢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