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婆婆媽媽:為什麼自古婆媳關係都難相處?

2021-01-10 粉紅色的喬治

2020年央視《春晚》賈玲、張小菲小品《婆婆媽媽》演繹了一段婆媳之間的情感糾紛,

引發了網友的大討論:為什麼自古婆媳之間關係難處?婆媳之間該如何相處?

賈玲和張小菲的婆媳關係因為一些細碎的家庭事務而變得劍拔弩張,

但在兒子面前,兩個人卻要表現出和睦相處的樣子。

其實在這個小品中婆媳的關係比起現實中很多婆媳的關係要簡單,

最起碼還維護表面的和睦,兩個人的矛盾,也能放在桌面上說。

而現實中的婆媳的矛盾大都暗藏在心裡,暗裡較著勁,表面上一團和氣,

實際上心裡各有各的理,根本沒有開誠布公的相互溝通的可能。

賈玲飾演的婆婆保持著老一輩的生活習慣,

婆媳二人因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產生了矛盾,

好在最後通過換位思考矛盾得到了化解。

相比小品中的婆媳矛盾,現實生活中的婆媳矛盾要複雜得多得多。

今天我在知乎看到一個關於婆媳矛盾的帖子,給我以非常大的觸動。

今天的文章有點長,大概有四千多字,家長理短,一般總是很難用三言兩語說完。

我曾經為人兒媳,現在兒子也已經上大學,用不了幾年,我也將成為婆婆。

在這條帖子的答案裡,最觸動我的是現在的媳婦們,

她們的思想與我初為人媳時的思想,已有太多的不同。

在回答婆媳為什麼不好相處這個問題時,有一個高贊的回答說,

其一,在婆婆心裡,媳婦永遠都是外人;

其二,在婆婆心裡,媳婦不好可以隨時換掉;

其三,親媽在自己生孩子時,聽到女兒疼痛的叫聲會心疼會著急,

會抓心撓肝,會坐立不安,會掉眼淚。但婆婆著急的卻是啥時候能抱上孫子?

兒子要不你先回去睡一會兒吧,這麼多人都在這兒耗著沒用。

其四,親媽是生你養你的人,打一下罵一下都無所謂,但婆婆是帶著惡意審視你的人,

比陌生人還可怕,要你伺候她伺候她兒子,要求你孩子,哪兒涼快哪呆著去!

婆婆是因為老公這根線連著,否則的話就是街邊的一個老婦女!

其五,關於帶孩子的問題,孩子不姓我的姓,姓你兒子的姓,是你兒子的兒子,

也是你的孫子,你帶是理所應當的事。

以上的回答都出自於年輕一輩的兒媳之口。

那麼,作為一個曾經為人兒媳也即將成為婆婆的我,來解讀一下這四個答案。

第一,在婆婆心裡,媳婦是外人,這話不假,但反過來講,作為兒媳,

你又拿婆婆當過親媽嗎?所以說,這個說法本身就沒有跳出自己身份去看待事情; 

第二,在婆婆心裡,兒媳不好,可以隨時換掉。產生這樣想法的兒媳,

不是攀了高門,就是自己在婆家的言行有明顯的不妥之處,

要麼,就是她很不幸遇到了惡婆婆。

幾乎沒有幾個婆婆會產生兒媳不好就換掉的想法,能不能一起生活,取決於兒子,

並不取決於婆婆,而且,娶回來的兒媳一旦生了孩子,除非做了出格的事情,

否則婆婆就是看在孫子的份上,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當然,如果婆婆夠強勢,媳婦做的事夠出格,不排除婆婆有這樣的想法,

但這種情況,應該佔比很小,而且離婚的成本很大,

有三分奈何,沒有哪個婆婆會主張自己的兒子離婚。

第三,生孩子時親媽和婆婆的反應不同是一定的,但是如果婆婆和親媽同時生病,

媳婦和女兒的反應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對於這一點,換位思考即好。

第四,重點來說說第四點。

親媽是生你養你的人,婆婆是充滿惡意審視你的人——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這要看你遇到的是什麼樣的親媽,什麼樣的婆婆。

如果你的親媽對你百般呵護,生怕你受一點委屈,

到了婆婆家,你會感覺婆婆根本與親媽無法相比。

而且,如果你成了家,當你遇到婆媳矛盾時,跟你丈夫的態度,

和你親媽對此事的態度都有關係,他們的態度,會影響你的認知。

如果你丈夫是一位既會當兒子又會當丈夫的男人,

他會憑藉一幾之力將此事處理妥當,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笨男人,

他可能不會調和你和他媽之間的矛盾,甚至於會激化婆媳之間的矛盾,

那麼,你們婆媳之間的矛盾就需要自己去化解。

很多做兒媳的在婆家受了氣,會回娘家訴苦,

喬治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我剛結婚時,我公公有一天晚上喝醉酒回家了,走進院子就開始破口大罵,

罵完兒子罵婆婆(婆婆常年臥病在床,得的是肺心病),

罵完其他人把我也一併捎上了:老子辛辛苦苦賺錢,全花在了讓你進家門上,

你們娘家還居然要彩禮(六千六百塊),而且拿我的彩禮買了冰箱當賠嫁,

就這還號稱條件比我兒子好?什麼狗屁娘家!

說完把我偏房生的火爐給一腳蹬倒了。

我沒有誇張,這就是我公公當時的說的原話。

當時我氣極了,我要回我媽家,被病在床上的婆婆哭著叫住了,

她說:媳婦兒啊,你不能回去,你回去了我咋跟你爸媽說這事?

他喝醉了嘴上沒把門的,你就當他放了個屁,我給你道個歉,你不能回去啊!

看著婆婆喘口氣都廢勁的樣子,又想想公公也是因為她常年吃藥經濟負擔重,

思想壓力也大,我忍住晚上沒回去。

第二天我就回家跟我媽說這件事,我媽把我公婆一頓罵,然後教我如何懟他們。

正好我爸聽到了,把我媽一頓批評:你不要教她跟公公婆婆做對,

她現在是人家的媳婦兒,你這樣教她,她回去了只能是激化矛盾。

覺得人家老人對你好,你就離他們近點,覺得不好,就避免跟他們過多交集,

畢竟那是你的公婆,你跟他針鋒相對的話,你讓你的丈夫夾在中間該咋辦?

以後見了他給他個冷臉就行,不要聽你媽瞎說跟人家爭吵,無不是的老人,

他老了,你還年輕。過好自己的日子,他再這樣說話,你丈夫會給你出頭,

不用你跟他吵,你吵,首先得自己的男人向著你。

我父親的話,影響了我的後半生。

當公公第二次喝醉又發酒瘋時,他兒子不讓他了,出去把老爺子罵了一頓,

老頭從此消停了。

我沒有經歷和婆婆的矛盾,卻經歷了和公公的矛盾。

婆婆身體不好,常年有病,自己不能做飯,我每天按時上下班做飯,給她端過去,

老太太在我流產坐月子時天天出去給我打牛奶(身體不好扶著牆),

我是很感動的,她沒有經濟能力,也不能幹活,她能做的就是給我打牛奶,

但我依然是很感動的,因為我媽媽是一個相對比較寡情的人,

她對我和我姐都不怎麼關心,她只關心她兒子。

可能是缺愛的人,但煩一有點點溫暖就能填滿整個心靈吧,我感覺婆婆雖然得我伺候,

但依然比我媽跟我要近,這種感覺大概很多人不會有。

但對公公,我是無論如何無法敬重的。

他偏大兒子,他會不經過我們同意,把我們的東西偷偷拿給他大兒子。

我同學在我結婚時送給我的茶具,突然就不見了,

結果我去老大家時,發現明晃晃的擺在桌子上。

我問我妯娌,我說你買的這套茶具跟我同學結婚時送我的一模一樣。

她說是公公拿給她的,會不會這個就是你的?

老大知道這件事後把他老爹狠批了一頓,但老頭總也改不了這毛病。

後來,我婆婆去世了,而且是死在我的懷裡。

當時聽她微弱的呼吸聲一點點消失時,我失聲痛哭,

那時剛剛25歲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

我沒吃過她做的一頓飯,她也沒給過我任何禮物,

但是就因為她每天都扶著牆給我打牛奶,這點好,我記了一生。

至今,我都囑咐兒子(婆婆去世後他才出生)每年要去祭奠婆婆,

我也總會給孩子講他奶奶的事情。

對於公公,我內心很討厭,他生性自私,但我也從來都是一是一,二是二,

我們搬到另外一座城市生活,公公過來看孫子,進門的時候,手裡拿著一包山楂片(五塊錢),

然後什麼都沒給孩子買,我兒子是他的第一個孫子。

住了兩天,他要回家,我給了他一百塊錢,當時我一個月才掙六百多,還要還房貸。

那年大概是2004年,他拿著錢就走了,他兒子那時在外地,回來我跟他說這事,

他也只能嘆氣。過了幾年,大兒子賭輸了房產,他又過來借走五千塊。

那時我們還沒有房子,他把我們原來的房子分了一半給了他大兒子。

我沒有多麼聖母的思想,只是感覺,每個人都會老,可能我們老了的時候,

做事說話會有不妥之處,儘量互相理解吧。

也許是因為我媽從小就偏親我哥,我沒有別人那種跟親媽特別親近的感覺,

我養成了一種跟任何人都保持適當的距離的習慣,反而使我在公婆關係的處理中,

不會受到原生家庭情感的過多幹擾。

至於說婆婆對兒媳是惡意審視的,可能她遇到的婆婆是有與兒媳爭寵思想的婆婆。

我閏蜜的婆婆就是這樣,她總希望自己兒子對她比對媳婦好,有了這樣的心態,

婆媳關係一般都不會好。

而且在婆媳關係中,做兒子和丈夫的男人在這層關係中的作用很重要。

我曾經遇到一位顧客,他就是既會當丈夫又會當兒子的男人。

不但是他,就連他哥哥也是。

兄弟倆商量好每年都要給自己媽幾千塊錢,然後告訴自己媽媽,要經常打電話給兒媳,

叫兒媳回家吃飯,叫得多了兩個兒媳就一起回去了,

然後兩兒子讓自己媽拿出三五百塊錢再給媳婦,這樣婆婆媳婦都高興。

當婆媳之間不小心有矛盾時,兒子當和事佬,不該說的話絕不出口,

他會在老婆面前不經意間透露出婆婆對兒媳的誇讚之詞,

同樣也會在自己媽面前讓婆婆感受到兒媳對自己的誇讚。

自古婆媳之間關係難相處,主要的根源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往往母親不願意放手兒子獨立出去成為另外一個年輕女人的丈夫,

她們在這段關係中總覺得自己生的兒子就應該離自己近,

突然多出一個人來跟自己分享這份愛,有的婆婆接受不了。

然而對於兒媳來講,從夫居的家庭模式,使兒媳不自覺的進入了婆婆的家庭,

無法獨立出來,把自己的人生和婆家形成一種無法彼此獨立的關係,

加之有的婆婆愛管事,同樣也沒有獨立生活的意識。

這才是婆媳矛盾的根本。

兒媳要有自己過自己的,不依靠於婆婆的思想,反之婆婆過好自己的餘生,

不要去幹涉兒媳如何生活,如何帶娃,出力不如出錢,讓兒媳自己的親媽去帶娃。

雙方都沒有獨立生活的思想和行為,最後交集多了,一旦發生矛盾,

相互無法理解對方,開始站在自己的視角上各說各的理,於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第五,關於帶娃的問題。

我的娃,我自己帶大的,他出生時,婆婆已經不在了,即便在,也帶不成。

我媽不給我帶,於是只能自己帶。我沒有感覺有什麼委屈的,因為生孩子,是我自己的選擇。

很多兒媳的說法都是給婆家生孩子,姓婆家的姓,所以婆婆帶娃天經地儀。

其實此言差矣。人類之所以生孩子,是為了使婚姻穩定,家庭生活豐富,

使自己的生命更完整,現在沒有哪個女人生孩子是為了讓婆婆高興生的,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她的婚姻一定是取悅於男方的,是被動的。

生下來之後,將孩子撫養成人,將來孩子伺候的是媳婦,而不是婆婆。

婆婆親孫子是人類的天性,是無所圖的行為,親兒子是為了養兒防老多少有私心,

但親孫子,更多的是本能。但很多兒媳以婆婆的這種天性來要挾婆婆,

只要婆婆對自己稍有慢待,就不讓婆婆見孫子,想想也是可笑。

見不見,對婆婆來說本沒什麼,只不過是一種情感依託罷了。

《婆婆媽媽》這個小品的主題是婆媳之間要互相理解,換位思考,

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和睦的關係。

我對我兒子說:等你將來結婚生子,媽媽不幹涉你們的生活,

你們需要時,我會盡力幫助你們,我不會管你們太多,我們彼此獨立生活,

有一天,我行動不方便需要靠你的時候,你能把我安排到醫院最後把我安葬了就行了。

彼此獨立,放手讓孩子獨立的去經營他的家庭,

讓他去盡情的享受愛情,去愛另一個女人,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再出現,

不要去幹涉兒子的生活,更不能與兒媳爭奪兒子的愛,這是為母親必須要有的心態。

而作為兒媳,自己的日子自己過,生孩子,是為自己而生,不是為任何人,

經營好自己的家庭,不要去依靠任何人,可能會辛苦一點,但你會省去很多麻煩。

也不要將婆婆當成是敵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否則你幹嘛結婚呢?

因為,我也曾為人媳,而且我也將為人婆婆,

我就是這樣一直獨立過來的,也將會一直獨立下去。

當人人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不依靠於別人時,對別人沒有過多希望,

也就無所謂失望,更無所謂矛盾了。

我更贊成婆媳之間保持一些距離,好過總想著親密無間,結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相關焦點

  • 婆媳關係相處之道: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
    02聰穎智慧其實,婆媳關係是難相處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婆媳關係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看過下面這個案例後,或許大家會瞬間明白婆媳關係相處其實還可以另一種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在《婆媳一家》的節目中,有一對中美夫婦尤其引人注目。
  • 賈玲春晚小品《婆婆媽媽》刺痛萬千中國家庭
    婆媳關係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家庭中比較微妙的關係,也讓眾多家庭頭疼。這次賈玲的《婆婆媽媽》更是刺痛了中國萬千家庭,其實就小品本身來說亮點確實不多,賈玲在B站擁有許多小鮮肉老公的形象,對於婆婆這個角色還是很有違和感。但是其背後的社會問題確實能引起我們的深思,這個話題一直在我心間縈繞。
  • 婆媳太難相處?聰明的女人往往用這三招搞好婆媳關係,別不懂
    婆媳太難相處?聰明的女人往往用這三招搞好婆媳關係,別不懂這個世界上最難相處的關係可能就要屬婆媳關係了,兩個毫不相關的女人,突然因為一個男人而,不得不生活在一起。在現實生活中,媳婦和婆婆之間的矛盾也是會經常發生的,不可避免的。
  • 婆婆媽媽:婆媳最好的狀態,就是我把你當媽媽,你把我當女兒
    我們常說,婆媳關係是最不好相處的,婆媳之間也是最容易產生矛盾的。一個陌生的女人嫁到原本的一家人中,總會有點格格不入,而女人,有時候又是最排生的生物,就像女孩子出門,你會發現,原本玩得很好的一群人中突然多了個新人,那麼大多數情況下會讓原本就玩得很好的這群人產生矛盾,而婆媳之間也是這樣。
  • 《婆婆媽媽》來了,都在批判林志穎媽媽,真的有那麼差麼?
    最近比較火的一個綜藝節目《婆婆媽媽》。節目同時開拍好幾位明星的媽媽和兒媳的相處之道。現在已經出的就有林志穎媽媽和老婆陳若儀這一對婆媳還有的就是秦昊的媽媽和伊能靜這一對婆媳。另外的一對就是姜潮的媽媽和未婚妻麥迪娜的這一對準婆媳。
  • 婆媳關係難搞?聰明的女人只用這幾招就夠了
    從古至今,街坊鄰居之間的家長裡短討論的最多的就是婆媳之間了。婆婆與兒媳之間的相處關係是否融洽,直接關係到了兩個人的婚姻是否能走到最後。其實想要領悟婆媳之間的相處法則並不難,只需要掌握以下這些內容就可以搞定讓你為之困惑的問題了。
  • 你最喜歡《婆婆媽媽》哪個家庭的相處方式?最不喜歡哪個?
    好的老公能讓人舒心一輩子,好的婆婆能讓家庭關係更和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婆媳相處方式,因為社會環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婆媳在相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衝突。第一種:好姐妹似的婆媳關係。伊能靜和婆婆的關係有點像姐妹,都是愛表達的人,關鍵是還能聊到一塊去。第二種:聽話的女婿和照顧人的丈母娘。這一對是李佳航和李晟夫婦,兩人的婚姻挺讓人羨慕的,平淡的生活時時透露著愛情的甜蜜。李佳航和李晟媽媽的相處方式挺特別的,像李佳航這樣聽話懂事的女婿還是挺難找的,有叫必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丈母娘愛「使喚」李佳航,李佳航也樂意去幫忙。
  • 和婆婆相處還融洽嗎?看看遠嫁的哈哈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不可避免的,婆媳關係和睦一家幸福,處理不好老公為難,家庭不和睦!前幾天看到一段這樣的視頻,小雪和老公小志婚後住在公公婆婆隔壁小區,三年的婆媳關係一直都不錯,問題出在了三年後公公去世了,小志和小雪商量婆婆一個人太孤單,於是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住過來沒幾天婆婆嫌兒媳太懶,每天規定,小雪早上上班前要把地拖兩遍再去上班。
  • 婆媳關係到底有多「難搞」,住在一起你就知道了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一大難題。隨著現代人素質的普遍提高,婆媳關係極差的情況是少數,多數的婆媳是處於一種相對淡薄,互不觸犯的狀態。梁爽也曾以為自己這輩子,能和婆婆做到相安無事,就是燒高香了。可是老公的出差,卻讓兩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人總是先入為主,習慣靠外在去判斷一個人的品性,缺乏耐心深入了解。
  • 婆媳關係是我們日常生活普遍關心的話題,我們該如何處理才好了?
    說起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相對比較複雜!婆媳關係也是一種特殊、比較難處理好的人際關係。婆媳關係關乎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命運和幸福。處理好婆媳關係勢在必行,既是維護中華民族忠信禮義孝的文化傳承,也是守護家庭幸福美滿的關鍵所在!
  • 英研究揭秘為何婆媳難相處
    一項針對數百個家庭的調查發現,婆媳關係比嶽母和女婿的關係難處得多。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兒媳稱她們的婆婆「溺愛兒子,常常吃醋」。另有相同比例的婆婆則抱怨由於兒媳的出現,她們被冷落了。英國劍橋大學紐漢姆學院的心理學家特裡•阿普特博士在過去20年中對婆媳衝突的類型進行了研究,由影星簡•芳達和詹妮佛•洛佩茲主演的電影《怪獸婆婆》就講述了婆媳之間針鋒相對的故事。為編寫新書《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
  • 當代婆媳關係的四大圖鑑,你是哪一種?新型模式讓雙方都更好過
    看伊能靜就知道 想起伊能靜,在於之前她參與的《婆婆和媽媽》節目,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她和現任婆婆的相處之道,就像母女一般。 很多明星夫婦都參加了,反映出來的婆媳關係都不一樣,唯有伊能靜和婆婆的關係獲得了大批網友們的稱讚:情商太高了。
  • 鼠年央視春晚,看點都在這了!
    此前宋丹丹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春晚,她還感慨到「小品太難弄了,讓觀眾笑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比讓觀眾哭有壓力」 而張國立也在接受採訪時說
  • 最好的婆媳關係:婆婆把兒媳視為親生,兒媳把婆婆當親媽?理想化
    看到閨蜜兩個相愛多年的人白白被拆散,我真的都不敢結婚了。請問,最好的婆媳關係是什麼樣的呢?」這幾天,因為左眼球疼痛,幾乎沒怎麼上網,打開手機看到消息,還是忍不住寫了這篇文章,算的公開回復吧。有人說:「婆媳天生是天敵。」雖然這話說得有點兒絕對,但是也說明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最棘手的問題。在一個大家庭中,如果婆媳關係處得好,這個家庭就幸福。
  • 「最討厭奶奶來我家」,6歲女兒童言無忌,撕開婆媳關係遮羞布
    我們為什麼會認為小朋友非常可愛呢?因為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單純,沒有被世俗影響,有什麼就說什麼,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童真,正所謂:「童言無忌」。原來大成的媽媽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的觀念,結婚這些年李莉沒給家裡生個兒子,所以受了婆婆不少冷眼和謾罵,李莉怕大成為難,所以一直都沒有跟大成訴過苦,大成只知道自己媽媽重男輕女,但是沒想到自己的妻子在背後居然受了那麼多委屈。
  • 婆媳相處寶典:高情商的兒媳,懂得這樣做,婚姻更幸福
    #婆媳那些事#關注微光,看盡世間百態《媳婦的美好時代》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對一個男人來說,結婚是他人生的轉折;而對女人來說,結婚就是第二次投胎。他能給這個女孩子的,就是一份安穩的生活,讓她開始她的媳婦的美好時代。」結婚相當於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開始另一段嶄新的生活。而成為媳婦的這段生活中,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經營婚姻、養兒育女,還有一個最讓人頭疼的,那就是婆媳關係。
  • 為什麼德國人裡的婆媳沒有矛盾?他們有兩點,很多中國老人做不到
    如今許多年輕女性都有恐婚心理,首先,他們擔心生孩子會影響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二是怕將來和婆媳相處不好,導致家庭矛盾。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敏感話題,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數人婚後都會不可避免地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的生活習慣自然與兒子一致,她可能不習慣兒媳的各種行為習慣。
  • 婆媳關係:結婚當天下雨,我和婆婆留下心結,幸好有姑姑出手
    按照當日風俗傳說,結婚當天下雨,娶進門的媳婦都不是善茬子。而趙甜一看婆婆這樣子,更窩火。原本她想趁著五一結婚,還能多幾天假,但是婆婆非說找高人看過了,選了這麼個日子,她還沒不高興呢,婆婆倒是給她甩臉色看!就這樣,婆媳兩人,就因為結婚當天的這場雨,落下了不大不小的一個心結。
  • 婆婆生病兒媳悉心伺候,羨煞鄰床:將心比心在婆媳關係裡太重要
    「百善孝為先」,每一對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們也通常都會為父母著想,如果父母生病了,兒女前去照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讓兒媳去伺候婆婆,讓丈夫去伺候嶽母,要想伺候的舒心,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在婚姻裡面,不管是婆媳關係還是嶽婿關係,一旦處理不好,都會影響到夫妻關係。
  • 婆媳關係:女性之間的親密與排斥
    《媳婦的美好時代》劇照 從兩個方面出發看婆媳關係: 【媳婦方面】 再延伸一點說:你可能用早年的關係模式,應對現在的任何關係。 所以早年沒解決的關係問題,都會在現在重現。 或者說,你看起來活在現在,其實卻活在早年的關系所製造的限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