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長考試,一九年年末舉辦過一次,政策出臺的之時,民間可謂是一片歡呼聲,有人甚至用中醫的春天來了來形容。
一個政策的實施,如果要讓它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在許多環節細節經得起考驗。一個好政策,如果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再好的改策也形同虛設,再好經也得念歪了。
民間中醫考試有什麼問題?
首先是推薦制,民間中醫需要三名推薦中醫師和一名本地中醫師推薦。這其實在給民間中醫設門檻,用條條框框來限制民間中醫的入門。上層制定這個政策,原意大概是,篩選出民間已經有些聲望的中醫師,從這一條,就把那些在民間悄悄地已廣泛為百姓治病的中醫們擋在門外。而即便那些已有些名望的民間中醫師,讓其他的正規中醫推薦,是憑民間中醫的名望呢,還是憑民間中醫的真本事?然而推薦人只是帶著「正規」二字,但正規不等於醫術精湛。中醫之現狀在現實中本身就令人堪憂,推薦人又豈能不堪憂。姑且不論有沒有資格,單這種流於形式的教條,就明顯帶有對民間中醫的歧視。表面看是嚴格把光,實際說得不好聽點,這是那些設計者們,圖省事偷懶的結果。
民間中醫師專長考試,應該像國外的大學一樣,寬進嚴出,誰認為自己有本事,不妨都可以去考去試試,而考場的把光從嚴就是了。將考前弄出條條框框,這哪裡有民間的春天可言。
其次,問題出在「專長」二字上,專長分明是西醫的一個分法,西醫因為各科是獨立的,所以要分細才能讓病人明白。比如鼻子病了找鼻科,頭痛的找神經科,生腫瘤的找腫瘤科。但中醫不是,沒聽說過中醫會治鼻子的就不會冶感冒。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決不是中醫而是西醫。中醫是對證用藥,但對證的話,就沒有什麼專長之分了。很可能鼻子的病,你認為的專科(專長),是腸胃引起的。那是不是中醫就只看鼻子就不看腸胃了呢?這是瞎扯蛋。中醫因為講對證,不可能只針對某一種病,能治脾胃的當然也一定能治婦科。說徹底,這種分法完全是不顧中醫自身邏輯瞎折騰出來的。
某部分中醫,的確擅長某個領域,也即所謂的專長,但這並不等於他只是擅長這個領域,對別的領域也同樣擅長,這是由中醫整體觀的辯證論治特點決定的。如果只擅長某個領域,別的不懂,那麼這樣的中醫師,在所謂的專長領域也是令人懷疑的。中醫特點是,一通則全通,只有一點通,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