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如何擺脫焦慮?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2020-12-05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公文選萃,ID:liyongxin201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焦慮肯定是你的老朋友了。

它總是像背景噪音一樣存在著,雖極為熟悉,卻從來不知道:它是誰,它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很多人和我一樣,默默地忍受了多年。

直到某一天,在被它反覆折騰之後,我實在忍無可忍,鼓足了氣力和它對視了一番。

終於,它慫了!

從此一點一點離我遠去……

雖然,偶爾還會反撲過來,但再也無法近身,因為我徹底看透了它!

今天我把這個認知大殺器送給你,願你此生不再受「焦慮」的煎熬。

「焦慮」之戰

35歲是我的覺醒元年。

在此之前,我過得很混沌。

那時的我,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就是到處和朋友們聚會,時常喝到爛醉。從不主動看書、主動運動,打發時間就是看搞笑的電視、刷有趣的新聞,實在沒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覺……

回頭望去,業餘時間幾乎都被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佔據

沒有生活目標,也少有壓力,過得倒是「無憂無慮」,下意識中,我覺得生活會永遠這樣繼續下去。

直到一天,身邊兩位關係極好的朋友因為各自的意外,生活軌跡發生了劇變。我猛然意識到,如果這些意外發生在我身上,現有的一切被「剝奪」之後,我還有什麼,會什麼,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讓我倒吸一口涼氣,我居然發現自己幾乎「什麼也不會」!

從那時起,一股從來沒有過的焦慮油然而生,我強烈地感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亟需改變。

我想要自己讓腦子變得清晰,不再稀裡糊塗。我想要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不再一招至死。我想要主動創造成就,不再被動承受。我希望自己馬上能變好,立即見成效……

但是,一陣忙碌之後卻發現根本無處下手,也沒有看到任何的變化與轉機。

「極其要想卻不能」的心情,你知道嗎?就像一個餓鬼面對食物、一個孩子面對最喜歡的玩具而不能得的心情一樣。

好在網絡學習時代來臨,抬頭發現各路牛人現身網絡,也有很多和我一樣希望變好的人出現在各個社群裡。我看到了一些希望,跟著報了很多課,買了很多書,希望能夠改變自己。

每次收到書的那一瞬間,就會產生一種好像已經擁有了這些知識的錯覺,事後才發現讀書的「艱難」和買書的「愜意」相差十萬八千裡。

為了緩解焦慮,就不自覺地讓自已學更多、學更快,結果又陷入了刷閱讀量的低水平勤奮陷阱。

讀了很多書,每本書都讀得很快,回頭發現什麼都沒記住,跟沒讀差不多。

再抬頭看,那些年紀和自己相仿的人已經早已高不可攀,甚至那些比自己年輕的人也已經成就滿滿,而自己還得從零開始。

面對這種局面,我陷入了無比的煩躁和焦慮,情緒極度低落。那段時間,心裏面不斷地迴旋著一句話:

來不及了,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焦慮」的面孔

我就像一個落水者,被焦慮徹底包裹,慢慢沉入河底,看著河面上的波光逐漸消失。

在百無可戀的時候,我終於想通了一件事:做總比不做強

褚時健八十歲還在種橙子創業,王德順大爺八十歲還在走T臺!這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例子。而我現在才三十幾歲,人生之路還很長,跟他們比,根本談不上晚。

我不應該跟那些「成功」人士的現在比,如果非要比,也應該跟他們剛起步的時候比。

事實上,我更應該跟自己的過去比。

面對現實,從零開始,就算不能功成名就,也肯定比自暴自棄強啊!只要能改變,哪怕比現在好那麼一點點,也值得去做啊!

大概是觸底反彈,焦慮慢慢消失了。

這時我才回過神來,自己面對焦慮從來都是「被動承受-下沉見底-反彈清醒」的模式,主動權從來不在自己手中,我既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出現,也不知道出現了之後應該怎麼請它走。

為了不讓自己今後再經歷這種情緒起伏,我必須正視焦慮,徹底解決它對我的困擾。

一天下午,我拿起筆紙,把心中所有的煩惱、擔憂、顧慮和欲望全部羅列了出來,大到自己的終生願景,小到十分鐘後要做的事,全盤倒出。

慢慢地,我勾勒出了焦慮的幾個面孔:

1、完成焦慮

總是給自己安排得太滿,每天都活在Deadline前面,比如:

同時想學很多東西,但時間根本不夠;每天例行性完成的事情太多,耽誤一天就喘不過氣;隨意承諾他人,時間總被並不真正重要的事情打亂……

但凡是內在欲望涉面太廣,或是外在日程安排過緊,就很難做到深入和從容。

2、定位焦慮

就像我自己的經歷一樣,若是在零基礎就直視牛人們現在的所做所為,不焦慮都不行啊!

某某某這麼年輕就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了啊?!他們已經抓住風口、佔據先機,我們何年何月才能做到這樣?!原以為這個絕妙的點子只有自己想到,人家居然已經把產品都做出來了!!!

錯誤的定位只能讓人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事實上這根本就是錯誤的對標。

3、選擇焦慮

有時選擇太多也會讓人陷入焦慮。

突然有一個大塊的自由時間,卻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把時間都浪費在了猶豫和搖擺上,靜不下心做最重要的事;A說讀書要隻字不差地閱讀,B說按主題閱讀,不用讀完,兩個人講得都對,卻又是完全相反的,到底用哪個方法啊?

人天生喜歡唯一性和確定性,面對多元和不確定,用天生習慣恐怕是很難克服的。

4、環境焦慮

因為外在條件的限制,不得不面對一些現實環境。

比如因家庭、工作的影響,有些事情想做卻做不了,還有些事情不想做,卻又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在上面。

這種低效或無力狀態,有時也會讓人抓狂!

5、難度焦慮

有些文章就是很難寫,有些書就是很難讀,有些知識就是很難懂,有些技能就是很學……

真正能讓你變強的東西,核心困難是無法迴避的,不下決心死磕,始終在周圍打轉,時間越長越焦慮!

「焦慮」的根源

歸結起來,焦慮的原因就兩條:

同時想做很多事,想立即看到效果

幾乎所有的焦慮都可以歸因到這兩點上。

但是,這還不夠根本,最根本的原因是能力不足

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痛恨。

焦慮的本質深深地符合這一點:欲望大於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

再往深了說,焦慮並不完全源於我們的主觀,而是來自我們大腦的生理結構。

在《重新認知你自己》一文中(點擊藍字可查看原文),我詳細闡述了強大的「情緒腦」和弱小的「理智腦」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情緒腦」的特性決定了我們的天生屬性:急於求成,避難趨易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早早就埋下了這樣的種子:急於求成,同時想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這是天性,是人類的默認設置,所有人都一樣。

面對這樣的自己,其實並不需要感到愧疚。要不然,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是這種狀態,為什麼成事的人總是少數?

保持耐心

在我看來,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克服天性的過程。

那些能夠成事的人,本質上就是比其他人克服了更多的天性。

所以,克服焦慮的方法並不難找到,反著來就行了:

克制欲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階段;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接受環境,在受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直面核心,狠狠地逼自己一把突破它。

當然,這些方法也只是表面上的,改變的根本是要讓自己保持耐心

「耐心」這個品質可以說是人類最珍貴的品質之一了,它直指人類急於求成,避難趨易的自然天性。

從孩童時代開始,人們的競爭力實際上都集中在這個品質的較量上,只是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後依舊沒有意識到這個品質有多重要,依舊沒有長性、沒有遠見,不能主動地進行刻意練習。

在對待焦慮這個問題上,你看它是如何應對的:

有了耐心,我們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實際上並不大,就像每頓只能吃一碗飯,幾天才能讀透一本書,幾年才能精通一個技能。知道了積累的重要性和不可跨越性,才能收縮和節制自己的欲望。

有了耐心,就不怕學得慢、學得少了,也不怕暫時看不到成果,沒有即時反饋了,畢竟只有深入下去,才能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東西,就會知道即便是持續做到一個小點也比知道無數道理要強太多。

有了耐心,就會把視線放長、放遠,看到成長的全貌,懂得真正的收穫是在數年之後。他人的成功是他人的積累和努力,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積累和努力,只要馬上開始就是最好的時機。

有了耐心,就知道積累遵循冪律法則,前期會有個極漫長的過程,漫長到似乎看不到任何變化,甚至在某些階段還會回退,那個時候你依舊不會放棄,知道這是必經之路。等你真正做到時,就會明白為什麼想成事的人那麼多,但真正成事的人那麼少。

有了耐心,就會明白原來根本不需要「堅持」這個概念,所有的行動並不需要多少意志力來支撐,僅僅是因為看清了、看透了,就能通過認知產生比別人大得多的持續動力。

越有耐心越不焦慮,越不焦慮越有耐心。

現在的我,已經走出知識焦慮和成長焦慮,甚至在《當下的力量》(點擊藍字可查看原文)中找到了保持平靜的力量。

願你也擁有比常人更強大的耐心,通過認知驅動自己,從此不僅遠離焦慮,同時轉變為一個真正的持續行動者。

相關焦點

  •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擺脫焦慮,一隻白熊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就像天邊最美的雲朵春天又來到了花開滿山坡種下希望就會收穫……」看完這個開頭,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樣回憶起了那些年被神曲支配的恐懼……經驗告訴我們,每當不小心聽到或者想起這首歌,無論怎樣警告自己,頭腦中都會單曲循環一整天,根本停不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新手養魚,如何能夠擺脫不斷死魚的煩躁,這篇文章告訴你
    怪不得養魚老道在自媒體發文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這近萬篇的文章中,哪篇文章能出爆文,哪篇文章閱讀量高,哪篇文章能中獎,我自己心裡那可是一清二楚的,通過這麼多文章的閱讀量來分析的話,我得出了以下結論:為什麼最實用的文章,閱讀量反而低?
  • 面對焦慮的媽媽,爸爸們能做的,絕不是「轉篇文章讓她學學」
    「講得太好了,我要發給我老婆看,小孩子才上一年級,每天晚上跟殺雞似的虐待孩子,我都快崩潰了!」在我的育兒文章下面,有時會看到爸爸們類似這樣的留言。首先得感謝爸爸們的留言和認可,願意閱讀教育孩子文章,還能夠留言的爸爸們,一定是對孩子非常關心,希望能夠做些努力的爸爸們。
  • 焦慮症人群必讀的10本書 | 擺脫焦慮的唯一方法就是讀書
    這些書的思維方式可以讓你重新認識焦慮情緒、焦慮症,對你在心理成長和建設上都會有幫助。介紹的書籍可直接上當當網或亞馬遜自行選購,這篇是純分享內容,非廣告。如果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一種對你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妨花點時間去看看這本書,也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 如何治癒中產階級的集體焦慮 噠噠英語給你答案
    如何治癒中產階級的集體焦慮 噠噠英語給你答案   • 2018-04-24 10:55:58 來源:網際網路 E8615G0
  • 2021安徽省考申論寫作指導:如何寫文章開頭
    2021安徽省考申論寫作指導:如何寫文章開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文章主體第一部分開頭至關重要,文章的開頭起筆應開門見山,有力量,有氣魄。申論文章的開頭更應如此,要獨具特色,如鳳頭一樣短小,漂亮,令人一見鍾情,過目不忘。
  •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熊,四隻腳的熊,今天下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如何才能製作乾冰冰淇淋?用二氧化碳滅火器製造的冰激凌是完全可食用的,只是不要吃那些有可能夾在冰激凌中的硬塊,那可能是遺留的乾冰。這是什麼原理呢?液體蒸發的時候會變冷。例如,當一個人身上被弄溼的時候會感覺很冷。
  • 掏心窩:我如何做到每天寫2000字的文章?
    昨天我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每天都寫2000個字的文章這個學生思維,請你一定要遠離!你可能不是在寫公眾號,你應該是在學習這方面上,和我有著相同的心路歷程,每天都在網絡上,搜索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方法,以此來緩解自己從來沒有認真學習的焦慮。
  • 「我不想外出,也不想和別人講話」?擺脫社交焦慮,嘗試這四個妙招!
    很多人在社交場合容易表現出焦慮症狀。美國焦慮與抑鬱協會(ADAA)進行的調查發現,美國每年約有4000萬成年人經歷各種形式的焦慮。其中,約有1500萬人患有社交焦慮症,它表現為強烈害怕在社交環境中被他人「評判」或「拒絕」。   「仿佛有一把很重的雨傘圍繞著我的頭。」  「在我不認識任何人的情況下,我有一種強烈的恐懼感。
  • 文章結構如骨架,是連接主題與材料的紐帶
    文章和書籍的「結構」,構成了文字的空間和框架。文字、故事、內容和素材,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充填在這個空間和框架之中,才形成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書籍。  結構是文章和書籍的主題與各種素材、材料之間聯繫的紐帶。結構並不是孤立存在的,結構服務於內容,並有效反映文章的主題。
  • 300 寫材料就像揉麵團
    我寫材料時間也不短了,這個比喻倒是第一次聽說,覺得挺新鮮,就認真琢磨了一番,越琢磨就越覺得有道理。我琢磨,寫材料與揉麵團的相似相通之處,主要有這麼幾點。第一,用料不在多,合適就好揉麵團,最基本的用料是麵粉和水。寫材料,最基本的用料是文字和思想。
  • 寫過3000多篇文章,分析11篇爆款標題,總結出4個起標題技巧
    此前寫過關於如何起標題的專欄文章,但是一些讀者反饋這些文章雖然提到了各種各樣的起標題的方法與技巧,但缺乏一定的實際案例支撐。那麼作為讀者在學習的時候總會找不到相對應的標題來參照學習。這就造成大家在閱讀專欄文章的時候會留有困惑,因此小北整理了自己起過的文章標題,將一些爆款文章的標題拿出來作為案例。
  • 焦慮、孤獨、迷茫,是屬於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事
    每個人好像都很多焦慮,孤獨又迷茫。不關心任眼前利益之外的事情,甚至都不太關心自己究竟是誰。也許你會意識到這是不對的,隱隱察覺這種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昨天發了一段文字,想聽聽大家的想法或是秘密,看過以後有感而發,匯總此篇文章。其實我壓根就不會安慰人,就好像看到朋友在我面前哭,我會手足無措,詞不達意。
  • 如何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這是我聽過最真實的答案
    那千紙鶴飛走了,不知飛往何處,但會帶著我的夢想。三.多嘗試著寫作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去寫,不知道該寫什麼,不知道寫的對不對。古人云:萬事開頭難。只有踏出第一步,才會走好後面的路。寫作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多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並將其用筆很好的記錄下來。
  • 如何找到人生目標,擺脫迷茫?你只需要做到這四點就夠了
    人生中有一些至關重要的命題,比如工作、情感、使命、健康、財務,想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你必須要知道哪些命題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對於每個命題你的具體目標又是什麼。在《美好人生運營指南》這本書裡,作者通過親身經歷和感悟,從人生最關鍵的幾個命題出發,告訴我們該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命題,讓自己的生命輪滾動起來。
  • 黔東南榕江縣: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黔東南榕江縣: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發布時間:2021-01-06 14:41:39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年來,榕江縣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通過新建富民、臥龍、陽光
  • 每天堅持下班後寫文章,我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我之所以選擇下班後寫作,是因為自己生活過得太無趣過得太舒服了,而且自己比較懶惰,為了自己找一些事情做,我通過朋友做自媒體的介紹,10月份剛剛接觸自媒體,於是我每天下班開始堅持寫文章,用寫作來強迫自己去學習和閱讀,當時我也是心血來潮去寫文章,沒有想到一直堅持到現在,自己在寫文章都快兩個月了,一 每天堅持寫文章,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首先在網絡上寫文章,是可以賺錢的
  • 疫情之下,我們應該如何擺脫焦慮,避免恐慌?
    這不,一張NASA(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說今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立掃把的圖在網絡上走紅以後,網友們表示不信邪,一定要照著做一下看看掃把是不是可以立起來,朋友圈裡竟出現了一股立掃把的潮流,千奇八怪的掃把被一幫無聊的人玩弄,花花綠綠的掃把聳立在乾淨潔白的大理石地板上,仿佛參加了一場掃把的選美比賽。
  • 給正在不知如何寫好「工作總結」的你一封信
    2019年馬上就要走到了尾聲,此時,無論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是個人都要對過去一年的工作總結一番,形成書面材料。關於寫好工作總結,我頗有些心得體會,想在這兒與你一起分享,希望對你寫好工作總結能有所幫助。工作總結,是對單位或自己一年來的工作進行全面回顧、分析、研究、提煉,以明確取得的主要經驗,存在改進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
  • 作為職業讀書人,我推薦這本
    在過去的2020年,我發現自己這一年讀了50+本書,寫了近百篇書評,主要以個人成長類書籍為主,在這些書中,有一本讓我看了就移不開眼,並且極力想推薦給大家的書就是周嶺的《認知覺醒》。《認知覺醒》凝聚了作者3年多的思維和實踐精華,既有深入底層的認知,也有觸手可及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高效學習的同時,深入思考、專注行動,最終在行為上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