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前魯迅照片公布:魯迅還是一個「暖男」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114年前魯迅照片公布:魯迅還是一個「暖男」
2016-10-27 04:37:09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2016年10月27日 04:37 來源:華西都市報

參與互動 

  10月19日,是魯迅去世80周年。自五十年代以來,魯迅被深深地烙印在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之中,然而關於魯迅的影像,留存的卻不多。

  日前,迄今為止最全的魯迅生平照片在南京展出,共有127張照片,最早的一張拍攝於1902年秋,最晚的一張拍攝於1936年,跨越34年。

  在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魯迅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還可以看到魯迅對兒子和家庭的愛,還有和朋友間的情誼,錚錚鐵骨的魯迅還是一個「暖男」。

  魯迅嫡孫、魯迅文化基金會秘書長周令飛對封面新聞記者說:「我對這些照片很熟悉,如今首次公之於眾,希望大家都能從中看到一個更溫和、全面、不一樣的魯迅。」

  展覽由魯迅文化基金會與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共同舉辦。據介紹,所有展品均由當年原版照片掃描製作而成,與此同時,一些照片原本的卡紙、相框和籤名也被保留了下來,以最大限度還原歷史風貌。

  展品中80%以上的照片來自魯迅直系家屬的收藏,少數由社會徵集。例如1930年1月4日,魯迅之子周海嬰百日全家照,攝於上海春陽照相館。那年魯迅49歲。

  周海嬰70歲時寫了《魯迅與我七十年》,這本書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我是意外降臨於人世的,原因是母親和父親避孕失敗。父親和母親商量要不要保留這個孩子,最後還是保留下來了。

  魯迅溺愛周海嬰的事,很多人的回憶文字裡都可見到。比如蕭紅和鬱達夫均在文章裡寫過。1931年,魯迅還自題過一首《答客誚》的詩: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周海嬰過生日,魯迅必帶他去拍照紀念。

  還有魯迅遺容照片攝於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的死,在風雨飄搖的三十年代,有一股難名的政治意義。

  關於魯迅先生的治喪委員會,現在可見有四個版本。其中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裡存有一個,據說是馮雪峰當年用鉛筆擬定的一個九人名單: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毛澤東、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矛盾、蕭蔘。 封面新聞記者王國平

相關焦點

  • 當年魯迅獨子意外出生,許廣平難產,魯迅毫不猶豫要求保大
    當然,除卻這方面因素外,魯迅心中還有另一顧慮:之前於日本的時候,魯迅曾學習過一些醫術。 而當時的環境,貿然流產的話,對母親的身子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但在醫生那裡,卻是沒有孩子,而是帶給了魯迅另外一則壞消息:許廣平難產,請家屬決定是保大還是保小。
  • 「魯迅的身影——原版照片珍品展」在瀋陽展出
    「魯迅的身影——原版照片珍品展」在瀋陽展出 (1/3) "← →"翻頁
  • 她是魯迅明媒正娶的妻子,卻從未與魯迅圓房,死後被葬在這裡
    魯迅的妻子只有一個,那就是與魯迅拜過天地的朱安。許廣平只能算是魯迅的一個伴侶,當時在上海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起同居,不過他們兩個人是真心相愛的,她還曾經為魯迅生了一個孩子。其實魯迅並不喜歡母親為他相看的這個妻子,特別是在他對朱安家提出了送朱安去上學,但是卻被拒絕之後。於是魯迅就去了國外留學。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世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藤野先生一直都是魯迅心中的好老師。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對藤野先生的描述也是帶著極為深厚的情感的。藤野先生當時的魯迅在日本留學學醫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
  • 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背後原因是魯迅的性格缺陷
    關於魯迅,雖然對他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但是對他的評價基本上都是褒大於貶的,畢竟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當做中小學的教材,簡單來說,如果魯迅的貢獻沒達到一定程度,也不會有今天這種對他的推崇,但是畢竟人無完人,魯迅雖然在文學和教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本人還是有很多缺陷的
  • 謝其章︱魯迅「老虎尾巴」的傳播史
    魯迅走後,魯迅的母親魯瑞將自己住的東間也往北擴出一間「灰棚」與虎尾相連,稍有不同的是魯瑞的虎尾開了個後門可以直接進到後院。由此我想到八道灣11號中院的北房也曾增建過一間虎尾,甚至在堅固的西牆開鑿出一個小門方便進出(我疑惑這個小門的作用)。
  • 魯迅,認識中國文化的一個潛力無窮的窗口
    部分魯迅作品英譯本徐 強攝新世紀以來,魯迅研究在英語國家呈現突破性進展——除發表大量魯迅研究論文外,自2002年起,英語國家的多家著名大學出版社出版魯迅研究專著8本,傳記2本,作為中國文學巨匠的魯迅,在海外學界影響力不斷提升。
  •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魯迅記錯了?
    這就是皂莢的果實  百草園裡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可能,魯迅先生也想不到,他在文章裡隨手寫下的一棵樹,在多年後依然會不時有人來問,真的是那一棵麼?  那一棵,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高大的皂莢樹」。
  • 魯迅這個偶像人物,已經下了神壇,平凡而犀利
    作者 |耕心堂G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魯迅日曆》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年9月版。這一本日曆特別有意思,沒有具體的年月,你什麼時候都能用。今年過去了,明年還能有,後年還能有,記滿了,你不是魯迅,你會多少理解魯迅。
  • 魯迅罵人的那些事:緣何魯迅要懟天懟地?
    說到魯迅,人們總體感覺之一就是「罵人」。但魯迅是否真的罵人?又為何罵人?又是「罵」的什麼人?魯迅「罵人」的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遠。魯迅純然是懷著對中國民眾的真誠關心,懷著對中國社會的深重憂慮,懷著對中國明天的熱烈嚮往,而拿起戰鬥的筆進行猛烈戰鬥,進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這一點又集中表現在對魯迅雜文的閱讀中。
  • 鄧曉芒:孤獨的魯迅
    博爾赫斯曾經說過,一個民族的精神的代表人物,往往是與這個民族大多數人的精神狀況背道而馳的,如莎士比亞就與英國人優雅的紳士派頭相去甚遠,塞萬提斯無情嘲弄的正是西班牙傳統的騎士精神。如果他對魯迅有所了解,他一定會說,魯迅也正是以他獨立的人格抗拒整個國民的劣根性,而成為了「民族魂」。  而這也就註定了魯迅的孤獨了。
  • 魯迅與美食(六)
    魯迅常用梅乾菜扣肉招待朋友。在知味觀宴請賓客時必點這道菜,而在家裡面請客的時候,他還會對這個菜做一點創新,就是放幾個辣椒。這種創新和四川的鹽菜扣肉很相似。鹽菜扣肉裡面加的是泡椒。    不僅是梅乾菜扣肉,很多用梅乾菜製作的紹興民間菜,都是魯迅喜歡的口味。如梅乾菜炒肉、蝦米乾菜、梅菜炒毛豆等。魯迅還喜歡用梅乾菜和豬肉末做成餡料製作包子。
  • 魯迅故裡:吃好吃透「名人飯」
    「鑑湖越臺名士鄉」是古城紹興的真實寫照,而魯迅無疑是紹興「名人譜」中最具分量的一位。正因如此,外地人到紹興旅遊,魯迅故裡是必到的一個景點。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等,魯迅筆下一個個生動的場景,都能在魯迅故裡一一找到,魯迅故裡也成為古城旅遊的一張金名片。  提升環境、豐富業態、促進新消費,從15年前的整體打造,到近年來的精雕細琢,圍繞魯迅故裡的文商旅文章一直在續寫。
  • 魯迅先生憎惡和尚喜歡道士?魯迅:我沒這麼說
    在這裡面,魯迅把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等外來的都說遍了,而道士是我們本土的。魯迅先生這樣進行對比,絕不是說為了讚美道士,而是為了說明當時中國的國民性:對於外來的,如果稍微有毛病,就會全盤否定,對於本國的,哪怕再糟糕,也會包容。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魯迅先生自身的經歷思想來理解。
  • 她是魯迅明媒正娶的妻子,不識字裹小腳,魯迅將她視為自己的責任
    魯迅的一生之中曾經有過兩位伴侶,一個就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還有一個就是和他真心相愛的女子,那個被魯迅迎娶的女子就是朱安。朱安是當時非常常見的那種保守女性,個頭不算高,從小就裹了一雙腳,不認識字,但是卻非常忠於自己的丈夫,不過魯迅並不愛這個女子,於是她就把照顧魯迅的母親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 梁實秋:一生跟魯迅只說過一句話,晚年對魯迅評價只有兩個字
    當時還有個文藝團體,便是「左翼作家聯盟」,魯迅是旗幟人物,成員有郭沫若,茅盾等人。魯迅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大眾」服務,要和現實社會緊密接觸,不能關在象牙塔裡當宅男。於是自然而然,新月派就跟左聯幹上了。新月派主辯手是梁實秋,左聯主辯手是魯迅。梁實秋說,近來出現了一個「人力車夫派」,張口人力車夫,閉口人力車夫。
  •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它要試圖還原的,是93年前的一場演講。 主講人魯迅,聽眾中學生。 時過境遷。現在來看,依然經典。 1927年7月16日,一個周六。 當然了,17歲就求學南京,三十年來工作、留學、輾轉多地任職,相信其發音還是靠譜的。 但他還是不喜歡拋頭露面,不樂意公開演講。 1927年9月3日,已經「逃離」廣州的魯迅給朋友寫信。 用大篇幅回顧在廣州的8個月時光—— ▍訪問的,研究的,談文學的,偵探思想的,要作序、題籤的,請演說的,鬧得個不亦樂乎。
  • 蕭紅憶魯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是從心底的歡喜
    魯迅先生的身體不大好,容易傷風,傷風之後,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以傷風之後總要拖下去一個月或半個月的。但魯迅先生當時就下樓是下不得的,又過了許多天,魯迅先生到福民醫院去檢查病去了。照X光後給魯迅先生照了一個全部的肺部的照片。這照片取來的那天許先生在樓下給大家看了,右肺的上尖是黑的,中部也黑了一塊,左肺的下半部都不大好,而沿著左肺的邊邊黑了一大圈。這之後,魯迅先生的熱度仍高,若再這樣熱度不退,就很難抵抗了。
  • 魯迅與郭沫若吵架,「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真如魯迅所說嗎?
    魯迅最近被一些人安排了。由於魯迅曾與郭沫若交惡,有人聲稱暴露了一個天大的秘密:魯迅曾說過「遠近皆狗,近看郭沫若」這樣不道德的話。然而,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位在文壇傳史的文學大師,真的為了打擊對手而拋棄了自己的原則嗎?。魯迅:走出一條文學救國的新路魯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一個書香門第。
  • 專家呼籲:少不讀魯迅,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滑稽理由讓人心痛
    它寫的是一個農村的流氓,調戲婦女,偷人財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頑不靈,說是怎樣的深刻,怕都是評論者的附會……」除此之外,他抨擊《阿長與〈山海經〉》的理由也如出一轍:「寫一個醜婦人的顢頇與仁慈,毫無美感可言;作者對這位兒時的保姆是懷念的,但這懷念中有鄙棄的成分,顯得很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