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財經管理綜合媒體針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首次評估報告出爐。這份由《經理人》雜誌、經理人網製作的報告,從行業趨勢判斷、技術創新觀察、品牌價值析因、企業典型個案解剖等維度深度分析,並形成《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兩份年度榜單,廣受業界注目。
基於該報告,本文用一張張圖表和數據說話,提煉了五大現象和趨勢,讓你一文看懂電動自行車行業前50名品牌的2020成績和2021未來!
■ 文 / 何六月
一、狂飆突進的黃金3年
據悉,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自2019年4月開始實施後,隨著去年下半年大部分地區的過渡期結束,超標電動車面臨嚴厲查處風險,讓行業迎來了「換新」的銷售大爆發。2020年,多家企業皆提前2-5個月完成了當年的銷售目標,而「自行車訂單排到明年7月」的詞條更是一度被頂上了微博熱搜,這讓許多受疫情影響而不景氣的行業及企業都十分豔羨。
據推算,各地存量的超標車佔比大概為70%,按保有量3億,預計2019-2024年將有2.1億存量均需要換成新國標車型。距離新國標三年緩釋期結束還有一年半的時間,隨著消費者對電動車更新換代的需求和下沉市場的成長,未來電動自行車市場或許還有兩三年的黃金紅利期。
事實上,電動自行車的全產業鏈遠不止此。除了材料企業、生產企業、渠道企業以及銷售平臺等上中下遊外,這條產業鏈在繼續生長。比如,在走訪充換電運營企業春藤物聯網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藤物聯)時,《經理人》發現,電動車充換電服務,僅以2?3年的時間就迅速完成了行業、市場雛形,或存在一個約2000億的潛在規模,成為了電動自行車行業中的又一級。
電動自行車行業及其產業鏈和衍生產業「狂飆突進」的吸磁力正在不斷擴大。除了產業內企業之外,還捲入了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力神電池、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五巨頭,以及螞蟻金服、創新工場、經緯中國、萬達投資、韓國現代投資、三星風險資本等風險資本。就連京東,也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名為「京東電動車大世界」的綜合線下門店。
二、新老區域爭雄
從《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發現,儘管電動自行車行銷全國,但排行前50的廠商品牌,全部集中在7個省份,其中,江蘇、浙江、天津、上海、廣東、山東、北京的企業數分別為13家、11家、10家、4家、2家、1家。
區域分布上看,處於長三角地區的江浙滬三省,集中了雅迪、新日、綠源、歐派、新蕾、金箭、立馬、九號、速珂、速派奇、新大洲等第一、二、三梯隊的企業,合計佔據前50強的33席,佔比66%。而地處環渤海地區的天津一省,獨佔前50強的10席,佔比20%,愛瑪、小刀、小鳥、賽鴿皆在其中。榜單印證了江蘇、浙江和天津乃中國電動車傳統製造基地「三大板塊」的身份,地位無可撼動。
而《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則是另一番景象。榜單顯示,上榜前30強的充換電運營服務品牌中,廣東省一家獨大,共計佔據13席,佔比超過43%,其中深圳獨攬11席,顯示出深圳在創新模式和衍生產業鏈上的先試先行。其次,北京地區,和江浙滬三省,靠近上述整車和零部件製造基地,區位優勢明顯,亦各佔7席。
從報告不難看出,一面是以長三角為代表的電動自行車傳統製造基地,另一面則是以深圳為代表的高附加值衍生產業鏈,兩大區域在新老業態、新舊模式上,正式展開了拉鋸戰。
三、首現千萬俱樂部
根據目前各家放出的銷量或者目標測算,2020年的銷量冠亞軍將從雅迪和愛瑪當中誕生,其中,雅迪官宣截至11月底已經破1000萬臺,愛瑪則在第三季度就完成了800萬輛目標。意味著,電動兩輪車行業史上首次出現了「千萬俱樂部」,並且是一次性出現兩席。
而百萬臺,則是一個電動車品牌的下一階強大門檻。2020年,臺鈴、新日、綠源、小刀、金箭、立馬、綠佳、新蕾組成的「戰國八雄」,繼續鎮守在「百萬俱樂部」。其中,臺鈴在前11個月實現了銷售500萬臺,小刀突破400萬輛,金箭300萬輛,立馬和新蕾皆有望超過150萬輛,綠佳130萬輛左右,新日前三季度新日電動車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8.54%。此外,歐派、五星鑽豹、比德文、格林豪泰、五星黑馬亦大概率上了百萬級戰場。
對於2021年,價值榜總評報告指出,愛瑪、雅迪、臺鈴、小刀等品牌基本以1000萬級體量為銷量目標,愛瑪放出「保底1600萬臺,衝1800萬臺」的豪言,新日公開提出「進行1000萬臺產能布局,新日重奪第一」的口號,臺鈴定下「保800萬臺,衝1000萬臺」目標,小刀發布了「衝擊1001萬臺」的銷量目標。據此,電動自行車CR5企業銷量將達6300萬臺。而第二、第三梯隊,則將產生百萬陣營。
四、增速60%成分水嶺
價值榜總評報告發現,從增速上來說,雅迪、愛瑪、 新日、小刀、臺鈴這5家主要競爭公司,在過去的兩年來,都最低保持了60%以上的銷量增速。因此,是否確保「60%」的增速比,可被視為電動行業整車頭部品牌角逐市場排名的一根紅線,如果低於紅線,就會掉隊。
而一些新興衍生行業的發展速度,則更為驚人。位列「電動自行車行業充換電服務價值力品牌」榜單首位的春藤物聯,通過更加優勢的車、電分離換電模式,讓春藤物聯在成立後的短短一年時間,就贏得了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美團、餓了麼等外賣、配送行業的集團用戶及其加盟商,為將近10000名騎手,提供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充換電服務,成為深圳騎手小哥圈裡的換電界「大黑馬」。
五、技術戰構築新賽道
科技力是本年度榜單關注的關鍵指標,權重高達60%。對此,榜單的總評報告解釋稱,「和汽車工業不同,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行業在技術研究、開發的歷史過程中,幾乎沒有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參與其中。因此,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行業、企業,完全是通過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由此掌控了產業發展主導權。」
例如,行業「後輩」小牛,僅用時4年就完成了上市,並以電動摩託車身份與本田、山葉兩大燃油摩託車陣營分庭抗禮。它突然瘋狂地奔跑,背後依靠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以智能化技術能力和原創設計能力為核心的技術戰略。憑藉其創新技術,小牛一舉將「老大哥」雅迪和愛瑪踢下神壇,摘得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的TOP1桂冠。
又如,臺鈴從轉型,到馳騁、到更遠的進階之路,亦是憑藉十七年如一日的技術化嬗變。就在2020年,臺鈴憑藉「雲動力技術」,創造出了「只充一次電,跑出656.8公裡的最遠續航裡程」金氏世界紀錄,引領電動兩輪車行業進入了一次充電續航千餘裡的新時代。
榜單製作執行方深圳市迅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冬全進一步表示,科技戰,正成為繼市場戰、資本戰之後的重要賽道,值得重點關注。
相關資料:
據悉,此次年度價值榜的發布方《經理人》雜誌,是以財經觀察和分析知名,在國內財經管理雜誌中影響力領先的媒體。早在2007年,雜誌就發布了國內首個「最佳EMBA排行榜」,此後每兩年發布一次,現已被公認為國內最權威的EMBA榜單。
《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兩份價值榜,是國內財經管理綜合媒體針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首次評估。年度榜單設定為六項權重指標,分別為:一級指標類——品牌力15%、市場力15%、科技創新力60%、口碑10%;二級指標類——技術創新、原創設計、先進生產均為20%。
榜單製作執行方深圳市迅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冬全透露,為了製作價值榜,團隊歷時2個月,通過相關協會信息、經理人數據系統、輿情監測系統、企業網站,以及公開的企業信息查詢系統等進行複合式調研,並經過分析、研究以及對一批公司的採集篩選、終評等流程,最終出現結果。
本屆榜單的幕後團隊成員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雜誌總編沈偉民領導的策劃團隊及專業財經調查記者團隊,另一方面是雜誌官方網站及新媒體的運營方迅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調研分析團隊。其中,《經理人》雜誌立足財經領域項目的策劃能力,集中於榜單策劃、指標評價和報告成文;而迅美新媒體團隊立足於對行業一線市場的緊密接觸和了解,全程參與並承擔了榜單涉及的主要事務性工作。
價值榜顯示,在「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中,小牛、雅迪、臺鈴、愛瑪、小刀、新日、綠源、小鳥、歐派、新蕾上榜十強,松吉、金箭、立馬、九號、速珂、猛獁、賽鴿、富士達、速派奇、新大洲位列第11-20名,比德文、永久、捷馬、寶島、五羊、五星黑馬、綠能、所樂、臺翔、格林豪泰獲得第21-30名。後20名依次為可人、特萊維獅、洪都、綠佳、傑寶大王、綠亮、千鶴、王派、英克萊、韓田、歐峰、鳳凰、恆光、輕騎、小飛哥、踏浪、梭魚、星月神、真愛、奔馬。
在「電動自行車行業充換電服務價值力品牌」中,春藤物聯、e換電、小哈換電(原「哈囉換電」)、易騎換電、飛哥換電、小斑馬(這鋰換電)、菲尼基、哈哎出行、哈嘍換電、河豚換電、雷風換電、蜜步換電、魔動換電、猛獁出行、萌獅換電、騎士換電、閃開來電、司馬出行、泰比特、天牛換電、微電充(換個電)、萬為物聯、51換電、星駕科技、小綠人、新能瑞馳、小V充電、行運兔、張飛出行(張飛充電)、智租出行位列TOP30榜單。
《經理人》表示,「希望藉助價值榜單形式,關注這個正在迅猛發展的行業,重視其中優勢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發展方式,如果能最終有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則是我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