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浪狗Mimi因主人疏忽照料,半血和焦蟲,它的悲慘故事日前經當地傳媒廣泛報導邊臉被蛆蟲侵蝕至失去一隻眼睛、又有貧血,最終由多倫多一位有心人成功領養。從垂死邊緣至奇蹟康復,最後更「移民」至加拿大,Mimi的故事的確激勵了許多人,更令「跨海領養」的做法再次受到關注。
兩年前被領養到溫哥華的狗女「寧寧」,是在香港車場出生的流浪狗。
事實上在溫哥華,就算有心想領養,也不是那麼容易──每次一有狗登上領養網站,幾乎都是幾十人爭一隻,「搶到狗」可說是前世修來的福氣。
反之在香港,流浪貓狗問題嚴重,一些不受歡迎的混種狗,想找到一個溫暖的家也很不容易。這邊廂有人沒狗、那邊廂有狗沒人要,若能搭通天地線,幫狗狗跨海搞「移民」,不就能創造雙贏嗎?其實從香港領養唐狗一點也不麻煩,領養人只要買張機票和專用狗籠,當地義工就會幫你辦好一切所需文件。曾經流落街頭的唐狗,經過12小時飛行後立即變身萬千寵愛的「番狗」!
身處溫哥華的我們,幾乎沒看過街上有流浪動物,因此很難想像亞洲流浪動物的情況有多嚴峻。香港「毛國界義工」組織林錫均(Addison)說,該組織目前手上大約有10多隻狗待人領養,這個數目已經是這群義工所能承受的極限,「我們的領養率可說是100% ,因為我們一定要等到將狗送出去後,才能救新的狗回來,一隻出一隻入。」他解釋,通常幼犬被領養的機會較大、速度也快,但隨著年紀增長,被領養的機率會愈來愈低,3個月以上的已被稱為成犬,1歲以上被領養的機會就很渺茫。 「若剛好該段時間我們手上的成犬比較多,整個領養的速度就會拖慢,有時就算我們見到一些需要幫助的流浪狗,也因人手和空間不足而無法去救。」
毛國界現在有十多隻待領養的狗,當中最老的「肥妹」已經8歲,在香港找到新主人的機會很微。
Addison表示,香港流浪狗大部分都是俗稱「唐狗」的混種狗,血統不純、體型過大都是它們不易被領養的原因,「住過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地方細,唐狗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算中大型犬,想找到家裡有足夠空間、又肯養混種狗的人,真的很難。」
受傷的流浪狗是毛國界義工優先拯救的案子,所有醫療費都來自義工自費及民眾捐贈。
因應香港的居住環境,純種的小型犬是主流寵物,混種的流浪唐唐想「上樓」確實不易,因此替唐狗開闢「海外市場」或許是條出路。 Mimi成功移民至多倫多,令許多網民和義工感到振奮不已,但其實Mimi並非首個跨海領養的例子,早在兩年前,溫哥華就有一名愛狗人士透過「毛國界」領養了狗女寧寧,亦打開了毛國界的狗移民先河。
當日負責寧寧的義工Sherry憶述,她們在車場發現一窩剛出生的流浪狗,寧寧是其中一隻,由於寧寧的樣子與其他狗不一樣,剛開始義工們都以為寧寧會是最快被人領養的一隻,但沒想到在其他兄弟姊妹都逐一找到新家後,就只剩下寧寧乏人問津。 「我們不停在facebook上出post,差不多寫了7、8個故事,都沒人要。」眼見寧寧一日一日大,被領養的機會也慢慢變小,這時Sherry收到來自溫哥華的訊息,一名男子表示一直都有追蹤毛國界和寧寧的故事,知道寧寧在香港較難找到領養人,便毅然決定收養它。 「當時我們毫無這方面的經驗,而且因為領養人在海外,我們沒辦法做家訪,一開始也會抱持懷疑的態度。在我和對方傾了無數次電話、傳短訊後,發現他很有心也很愛狗,不停傳他的雪橇犬和家中環境照片給我,讓我充分感受到他的誠意。」
寶寶原本有機會被領養至加拿大,但等了大半年,領養人因家中有事突然退出,寶寶也由幼犬等到變成犬。
決定把寧寧送到加拿大後,Sherry開始著手辦理文件手續,她指出,領養人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負責買機票、訂機位,例如國泰和加航會要求寵物購買「行李位」,費用大約是300美金;另外領養人還要負責購買飛機專用狗籠的費用,「每間航空公司對於寵物籠的物料和尺寸都有嚴格規定,價錢會隨著狗體型大小而不同,一般大約是港幣1000元。但如果我們能找到二手籠,便可省去這筆錢。」
按照香港漁農處規定,但凡要上飛機的寵物都必須植入晶片及備齊相關的「針紙」,因此當地義工會先帶狗狗去找獸醫做身體檢查、打針及打晶片,拿獸醫報告去漁農處加籤後才算完成。機票、狗籠加上獸醫和晶片費用,總體來說,在香港領養一隻狗來加拿大,花費大約是4000港幣,即約680加元。
寧寧(左)和好友Woody(右)都是在香港毛國界領養過來的
文件準備好,義工們就會上網找同班機的乘客幫忙帶狗,「因為狗屬於一件行李,雖然全程寄放在行李艙,但最好要有人帶它上機落機。我們手上已有一批空姐願意幫忙,如果時間不合,也會上網找。」做太空人義工也要負上少許責任,Sherry透露,當狗狗入境加拿大時,海關往往會問非常多問題,此時義工就要清楚知道領養的始末和狗狗的健康狀況,才能順利回答,「加拿大海關問得很仔細,例如會問為什麼要在香港領養不在本地領養、領養人為什麼不自己去帶狗過來等。有過一兩次經驗後,我們現在大概知道要怎麼準備。」
順利清關後,義工將狗狗交給領養人,一隻原本身心受創的唐狗就可算是成功移民,而毛國界的義工之後也會跟進狗狗在加國的適應情況。
「我們也希望可以進一步擴大海外領養,目前和幾名義工正在商討。可行的話,或許可以在溫哥華找幾個寄養家庭,先將狗送到溫哥華再找領養人,這樣當地人便可以親身去看狗,領養的成功率也更大。」
香港流浪狗問題嚴重, 當中幾乎有九成以上的流浪狗皆為俗稱「唐狗」的混種犬。為何唐狗的命運如此多波折? Addison指,香港許多倉儲、工場、車場和地盤等都喜歡養唐狗作為「看門狗」,這些狗未經絕育,也缺乏適當的訓練及照料,平時周圍走,時有受傷或懷孕的情況發生,小狗出生後就會被人拿去其他地方丟棄;工程結束後,這些看門狗便失去功用,最後也會走上流浪之路。
在新界地區,這些唐狗一代接一代都是流浪狗,「如果是剛出生的幼犬,我們可以帶它們回來給人領養,但有些成犬一生都在流浪,少有接觸人的機會,很難被領養,這種情況我們會先捉回來做絕育,再放回原居地。」Addison透露,香港仍有一些好心人會定時給流浪狗餵食,「這些狗自小接觸人多、不怕人的,我們就會帶回來,之前有一隻叫Honey的唐狗,已經1歲多,但好親近人,這種便可以被領養。」
正因為流浪狗當中以唐狗佔多數,這些未經社會化的狗有時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以露牙、亂吠等行為來嚇退人類,導致大眾有了「唐狗比較兇惡」的刻板印象。對此,Addison解釋:「我們認為行為是後天培育的、由環境造成,當唐狗經過訓練之後,其實它們會比其他犬種更忠心、更親近主人。」此外,由於唐狗是混種狗,若以生物演化及優生學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基因會比純種狗更優異,也可避開遺傳疾病,理論上身體會更健康。因此,只要大眾能破除「純種迷思」,其實領養唐狗的好處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