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結果就是鱷魚被小象坐出了內傷都不需要大象出手,這點不需要猜,在現實的動物世界中有這樣的真實案例,而且每次都是鱷魚受挫,甚至死亡。別看大象是吃草的,鱷魚是吃肉的,在絕對噸位面前,大象最多受點皮外傷。
非洲尚比亞的南盧旺瓜河國家公園
在非洲的動物世界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鱷魚和大象的身影,作為兩位老鄰居,大象是不可能主動去惹怒鱷魚的,畢竟對於大象來說是草比「鱷魚肉」香,沒事單純欺負鱷魚也浪費體力。一般情況下都是鱷魚覬覦小象,或者錯把喝水的大象當食物。
在非洲尚比亞的南盧旺瓜河國家公園,母象和小象來到河邊解渴,沒成想這裡是鱷魚的領地。一隻鱷魚潛伏在下面,不知道是餓暈了,老眼昏花,還是把大象的鼻子當成了牛、羊腿,斑馬腿,猛地撲起,張嘴就是一口咬住。面對鱷魚突然發起了兇猛的攻擊,大象媽媽來不及反應,先是被鱷魚拽住鼻子順勢往下一帶,跪倒在地,緊接著疼痛讓大象非常驚恐本能地立刻向岸上後撤。
然而鱷魚的咬合力也不俗,要不容易要到一口肉哪有松嘴的道理,於是就被大象硬生生地像吊車一樣提了起來,在陸地上拖行了好幾米遠。此時,小象也反應了過來,看著媽媽被欺負,趕緊向鱷魚撲去,鱷魚被小象利用身體重量不斷按在地上摩擦之後,只能鬆口快速離去,看樣子傷得不輕。反觀得救的象媽媽的鼻子並未被咬斷,還可以靈活扭動,應該問題不大。
南非薩比金沙禁獵區
另一個案例發生在南非薩比金沙禁獵區,天氣炎熱,一頭剛剛成年的公象正在水中泡澡,一隻鱷魚在水下看到了扭動的「肉」,上去就是一口。大象用鼻子吊起這隻鱷魚4米長的身軀。公象眼看這條鱷魚被「舉高高」了,還不鬆口,便抬起前腳一頓猛踹,又用象鼻一頓「風火輪」,像一個玩偶一樣被甩來甩去,暈頭轉向,再加上身體承受不住一下一下地重擊,最終鬆了口。
儘管大象的鼻子出了很多血,受了一點傷,同樣鼻子也沒有斷。據禁獵區的員工分析說它應該可以康復,但鱷魚就沒那麼好運了,受了很嚴重的內傷,估計性命難保。
數據對比
鱷魚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性格兇猛,冷血無情,屬肉食動物。在非洲,最大的鱷魚是尼羅鱷,成年雄性體重能達到1噸,長度達到5米。鱷魚之最、爬行動物之最——灣鱷(鹹水鱷),還可以遠渡重洋,咬合力與大白鯊相差無幾,1.8噸重,體長能達到7米。非洲尼羅鱷雖然差一些,但它的表皮厚實、堅硬且有凸起的骨刺。在水中水域中稱得上霸主,只要不被弄上岸,和河馬都能鬥上一鬥。
大象不用說,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在暴力上具有力量大、體重大,除此之外還有高度的社交與智商等特點。兩顆長長的象牙,可以很好地進行攻擊和防禦。
亞洲象肩高通常可達2-3.5米,體重約2000-7500千克;非洲象肩高3-4米,體重約3000-8000千克。大象是群居動物,經常是多頭大象集體活動,如果集體中任何一頭象受到攻擊,其他象很快就能給予幫助,所以團體的大象力量是很可怕的。別看大象平時很友善溫和,但當小象受到攻擊時,它的媽媽發怒起來攻擊力是極強的。
戰鬥力對比
鱷魚的顎並不能咀嚼撕咬食物,通常打頭陣的鱷魚死死咬住食物,其他鱷魚會群起進行撕咬,拆解獵物。單獨的情況下,鱷魚先咬住獵物,然後使用「死亡翻滾」必殺技來對付對手。
不過,面對體力與體重更大的大象,鱷魚會被「反轉」,自己根本滾不起來。鱷魚只有在水中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所以被稱為「水中霸主」,它需要藉助水的浮力和溺亡這招兒來制服對手。但鱷魚想要把大象拽進河裡溺死也不可能,因為體重懸殊太大。一旦被大象拖到陸地上,就像一根兒浮萍一樣,命運只能隨風搖擺了。
鱷魚能對上大象,只能說鱷魚腦子有點不太好,選錯了攻擊對象,只能是自討苦吃,結局肯定是以失敗告終,也許還會得不償失,給自己搞個內傷。這就叫自不量力,想以小博大,必敗無疑。
總結
不論從真實記錄還是從數據對比來看,鱷魚都沒有贏過大象的可能,實力顯然是遜色於大象的,尤其在大象被攻擊發怒的情況下,更是恐怖!如果鱷魚早點鬆口可能還能逃過一劫,如果不鬆口,結果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