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微信公眾號:毒舌電影
去年11月,Sir曾安利過一部片——
一個知識水平只有小學四年級的笨蛋女生,通過努力學習,最終考上日本名牌大學的故事。
當時Sir說:不管你正在念書,還是已經離開學校很久,都應該喝上一碗這樣的雞湯。
現在這碗雞湯,後天就能在國內戲院喝到。
也許你們當中不少人都已經看過。但Sir依然想重點推薦,因為——
這可能是我們能在電影院看到的,年度最佳青春片。
IMDb評分7.5。豆瓣3萬多人評價,評分8.1。比《我的少女時代》還高0.2。
這部電影厲害在哪?
Sir認為,它拍出了大部分人真實的青春。
正如豆瓣網友@噗呲噗呲好多魚所說: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青春裡最重要的事,不是愛情,是學習,是高考那件事。
高考,才是你我對青春,共有的記憶。
但這個話題,國產青春片一直不太敢碰。
因為,太平凡。
高考衝刺,基本就是看不完的書,做不完的題。
控制不好,拍出來,就是一部兩小時的流水帳。
近幾年,直面高考題材的國產青春片,只有《青春派》。
《青春派》還行。但就算「還行」,也為了所謂戲劇衝突,強硬植入狗血的感情元素——
單相思的主角,居然在高考交白卷,只寫下暗戀女生的名字。
復讀,也不在大學,因為愛情——
決定我們人生的關鍵戰役,被傷感的荷爾蒙消解。
不少人就抗議:不能入戲。
完全失去了對高考的感覺,不能帶入劇情。
主角們沒衝勁沒熱血沒憤怒沒夢想沒嬉戲。
高考應該怎麼拍?
Sir認為,《墊底辣妹》就是最佳答案。
儘管題材生活化,但《墊底辣妹》手法相當大膽。
當其它青春片的女主角,從醜小鴨變天鵝。
辣妹沙耶加卻為了能專心學習,潮妹變土包。
反其道行之。
影片也沒有像大部分青春片,刻意製造衝突——
沙耶加的生活,沒有試圖陷她於不義的競爭對手。
也沒有出於偏見,利用特權打壓不良學生的老師。
夥伴之間,即使有暗戀,更多還是互相打氣。
其他青春片生造出來的「敵人」,都被《墊底辣妹》真實屏蔽。
從根本,回歸青春塵土飛揚的成長。
它的精彩不在大起大落的戲劇化情節。
而是由無數可信的轉折,一點點積累,搭建出逆襲的高潮。
剛開始,女主像文盲一樣,小學英文都不過關。
補習社老師為「誘導」她學習,奇招出盡——
答錯問題,就要卸妝。
為了不分散注意力,沙耶加乾脆剪短頭髮,素顏上學。
嘗到進步的甜頭。
但接下來的模擬考試,成績又沒有如料想的突飛猛進。
整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經過一次次動搖、反覆。
聽到別人進步的喜訊,自己滿心慌張和失望。
性格上也變得脆弱敏感。
不止一次在紙上寫下洩氣的話。
家人一句(無心)打擊,就能把你推入深淵。
人物的轉變,每一步都有跡可循,一點點為「逆襲」積蓄能量。
你我,一定經歷過這樣的人生。
本片導演,土井裕泰。
拍過不少廣為人知的純愛片——《借著雨點說愛你》,《花水木》。
他不喜歡以「殘酷青春」來博取眼球,而是著力於平凡的刻畫。
在平凡中,他又能牢牢把握住變化中的年輕人,彷徨的心態和成長軌跡。
土井裕泰說:他不希望觀眾只看到成功本身,或是把電影當作赴考的方法論。而是能與沙耶加一道,體味過程中喜與淚:
「《墊底辣妹》是以高考為主題而展開,中國也有考試季,雖然國家不同,但相信有許多人看這部電影時會深有同感,跟著主人公的情緒一起高興,苦惱,落淚,回憶起自己曾經的記憶。」
電影中,對考試時心態的刻畫,就細膩得讓Sir數度仰天長嘆。
考到一半,忍不住東張西望,看看別人做到哪。
發現時間不夠,一緊張,整個人懵逼——
卷面一片模糊。
此時,其他人翻卷子和唰唰的筆劃聲,更尖銳刺耳。
看,一個故事真正能切到肉的,往往是這些不起眼的細膩。
這份不言而喻的同感或許來自於——電影改編自真人傳記小說。
售出超過65萬本,是日本2014年度第四暢銷書.
不少人覺得沙耶加一開始的無知很誇張——但這是真的。比如片中補習老師讓沙耶佳畫日本地圖,結果只畫出個圓。這也曾在現實中發生過。
還有這個被質疑「意義何在」的,喝了老師送的咖啡後,拉肚子的橋段。
同樣是原型人物的遭遇。
甚至有網友指出,劇中所用的道具試卷,也取自2014年慶應大學的入學試題。
飾演女主角的有村架純,現實生活中,更是「逆襲」的典範。
有村架純從小立志當演員,但2008年,她參與演藝事務所面試時,因身材不佳和措辭不當落選。
第二年終於如願踏入演藝圈,卻又多次在影視劇選拔中失敗。
演藝道路的不順,曾讓她像沙耶加一樣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吃這碗飯。
好在,像沙耶加一樣,她也沒放棄。
沉寂三年,直到出演爆款電視劇《海女》,才開始被觀眾熟知。這部《墊底辣妹》,更讓她擊出全壘打。拿下第58屆藍絲帶賞的影后。
正是這種種「感同身受」的小事,真切的煩惱,矛盾,逃避,自強。
讓這個套路化的故事,擁有澎湃催淚的力量。
青春中最大的敵人,哪裡是情敵,父母,考試。
是自己。
僅以《墊底辣妹》,獻給你我曾不顧一切努力過的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