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國甘守深山39載20項科研成果填補空白(圖)

2021-01-11 搜狐網

  專家名片第二炮兵飛彈專家陳禮國,1953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歷任某研究所技術室主任、科技處長,某基地裝備部長、副總工程師等職。是全軍武器裝備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評委、總裝備部技術專家組成員、第二炮兵炸藥與火工品技術安全管理專家組組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在共和國燦若星河的科技大軍中,有這樣一位科技將軍——他堅守深山大半生,為國仗劍,勇於擔當;他積年累月守國寶,不辱使命,追求卓越;他嘔心瀝血育英才,虛懷若谷,桃李芬芳;他柔情似水愛病妻,不離不棄,忠貞不渝……

  他就是第二炮兵飛彈專家、某基地高級工程師陳禮國。

  「八一」前夕,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籤署命令,授予他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居深山39年初衷不改,護國寶6次臨危不懼——  捨生忘死換來重要數據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首次進行某型飛彈裝備整裝空運試驗。陳禮國作為兩名隨機技術保障人員之一,負責監測和記錄裝備在高空狀態下的技術參數。

  運輸機在藍天上飛行兩小時,當按計劃下降返航時,天空突然黑雲翻滾,機場上空氣流驟強。

  地面指揮塔臺傳來指令:轉向備降機場!然而,空情突變,備降機場上空氣象條件同樣惡劣無常,難以降落。

  時間迅速流逝,油料即將耗盡。地面指揮員果斷命令:準備迫降!

  「大家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給家人寫幾句話!」

  面對機長的提示,陳禮國異常鎮靜。他用安全帶把自己緊緊捆牢,眼睛一直盯著不斷變化的測試數據,把參數變化一項不漏地記錄下來……

  飛機迫降成功,陳禮國意外收穫了裝備顛簸頻率、傾斜角度、位移狀態等一系列重要數據。

  科研單位和武器生產廠家的專家說:「這些數字價值連城,為飛彈裝備的改進定型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居深山、穿戈壁、走大漠、上高原……陳禮國入伍39年,先後6次面對生死考驗,為大國長劍揚威九天摸索和積累了一系列可靠數據。

  那年秋天,為檢驗某型飛彈裝備安全性和有效性,解決部隊訓練實戰化問題,第二炮兵某基地即將執行一項重大科研試驗任務。

  這是我軍首次實施此類試驗,成功與否影響巨大。陳禮國再次被任命為現場指揮組成員。

  試驗如期舉行。這項試驗的關鍵環節,是往裝備上安裝引爆裝置。這項任務技術要求高、操作難度大,一個靜電火花或動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裝」毀人亡、試驗失敗。

  重任當前,異常突現!原定執行安裝引爆裝置的操作號手,由於心理壓力過大,不能正常操作……

  臨陣換將,誰來頂替?試驗現場氣氛緊張!這時,陳禮國悄悄地站了出來,他主動請纓接替原操作號手。

  在戰友的注視下,只見他穿上防靜電服、手腳帶上防靜電環,鎮靜地走向試驗場。插上一根雷管,做一次仔細檢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驚險操作,引爆裝置安裝成功!

  「轟——」隨著一聲震天巨響,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陳禮國成為我軍在「真槍實彈」上安裝引爆裝置第一人,第二炮兵給他掛上一枚金燦燦的二等功軍功章!  

智闖153道科技險阻,填補20項科研空白——  攻堅克難磨礪和平盾牌

  那年嚴冬,部隊執行特種裝備遠程運輸任務。長劍戰車猶如一條「綠色長龍」,在群山間緩緩遊弋。

  車隊行至「半山腰」,險情不期而至。由於裝備運輸車超長超寬超高,在冰滑彎曲的盤山路上,難施本領。

  運輸任務雖然完成了,但運載工具車體龐大、功能落後的弊端,卻讓陳禮國憂心如焚:「現代戰爭快如閃電,慢半拍往往就會貽誤戰機,依靠"僥倖"完成任務,這是飛彈專家的恥辱。」

  幾天之後,研製一種「體積得當、功能齊備、機動性和越野性齊全」的新型特種裝備運載工具的方案,在陳禮國大腦中形成。10個月之後,一輛匯集20多項創新技術的新型特裝運輸車問世,滿足了部隊「多方向、多型號、全天候」運輸需求,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陳禮國任某基地裝備部長到副總工程師的8年間,他帶領科技人員先後攻克153項科研課題,有20項重大科研成果填補國家和軍隊空白。

  他指導科研人員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製的「某型裝備環境快速保障系統」,使裝備作戰流程功效提高40倍,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百次重任「零差錯」,萬次裝檢「零失誤」——  為國仗劍確保絕對可靠

  某基地進行飛彈陣地「操作間」技術改造,陳禮國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督導。

  有一天,他帶領檢查組驗收完當天工程後,按慣例一間一間地親自「複查」。這一查,竟然查出「一身火氣」。

  在一個「操作間」防靜電膠板下,靠近門邊的一截1釐米左右銅線頭引起他的注意。他貓下腰使勁兒揭開膠板,頓時拉下了臉:「這個線路有問題,銅箔為什麼變成了銅線?」

  犀利的目光掃過,周圍的技術人員個個頭皮發麻。

  「這個型號的銅箔屬於稀有材料,供應量極小,一時買不到,用銅線代替效果差不多……」現場負責的一位工程師出來「打圓場」。

  「裝備安全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差錯,99.99%也不行,必須做到100%。」話音過後,他拿起現場工具,三下五除二撬開膠板,拽出了所有銅線,氣衝衝地扔到眾人面前……

  陳禮國的老部下、基地戰技處處長劉銳說:「業餘時間和陳總在一起很輕鬆,工作時間和陳總在一起很緊張,他最不愛聽的就是"大概"、"八成"、"差不多"!」

  陳禮國走上科技領導崗位之後,直接參與組織了上百次重大任務和科研試驗,次次都是「零差錯」;一個工作周期要完成上千個裝備部件檢測,總檢測量不計其數,全部實現「零失誤」!

  基地司令員李宗德與陳禮國共事20多年,他深有感觸地說:「陳禮國做事不但精益求精,嚴謹縝密,更重要的是,他求實求真,不爭彩頭,不圖名利,帶出了良好的科研作風!」

  陳禮國常說,作為一名科技領導,光一個人技術過硬,就是一種失職;作為一名飛彈專家,光自己演"光杆司令",就是一種失敗!

  陳禮國愛才如命,惜才如金,不斷為人才「升級」。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國防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家等1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逐漸成為陳禮國的「人才基地」;聘請7名院士和9名專家常年擔任基地科技顧問。先後選送260名優秀科技幹部入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100多名技術骨幹進入武器裝備生產廠家,全程參與新裝備論證、設計與生產,超前打造一支專業技術過硬的飛彈技術尖兵,使基地裝備人才隊伍常用常新。  

愛病妻相依13載,大丈夫鐵肩挑雙擔——  柔情似水創造醫學奇蹟

  作為飛彈專家,陳禮國的肩上還比他人多了一副重擔——1996年7月27日,妻子黃曉琳突發腦溢血導致偏癱。醫生告訴他:能活著已是奇蹟,如果悉心照料,最多再活3至5年。陳禮國百般精心照料,使妻子的健康狀況奇蹟般地好轉,慢慢地,竟然站立起來!

  但沒想到的是,2006年3月,陳禮國正在外出執行任務,剛剛能夠自理的妻子舊病復發,兩次顱內出血,最終變成「植物人」!

  「妻子最美麗的青春大都是一個人孤守的,我欠她的太多太多!」面對「一睡不醒」的妻子,飛彈專家陳禮國像接受一項重要科研任務一樣,走上了一條充滿柔情而又異常艱辛的生活道路。

  妻子愛乾淨,陳禮國在她的病床前,整整齊齊掛了8條五顏六色的毛巾,而且都編了號:一號白毛巾用來擦左眼,二號白毛巾用來擦右眼,三號粉毛巾用來擦嘴巴……

  隔三岔五,陳禮國還要給妻子做一次面膜。一次,這個舉動被前來探視的小姨妹看到了,非常不解。陳禮國笑著說:「你姐姐愛美啊,我是怕她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老了!」

  作為一名專家,陳禮國經常外出執行任務。每次出發前,他都要到病房與妻子道別,反覆交待護工「注意事項」;外出歸來,無論白天還是深夜,他下了車就往醫院趕,拉著妻子的手左瞧右看,看看髒了沒有,摸摸瘦了沒有……

  在這位飛彈專家的心裡,一直有一種期待——他期待著有一天,妻子做好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斟滿一杯老酒,笑盈盈地站在家門口等他歸來……

相關焦點

  • 國內首枚蜀世子寶金印出土 此次發掘填補多項「空白」
    國內首枚蜀世子寶金印出土 此次發掘填補多項「空白」時間:2020-04-30 09: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國內首枚蜀世子寶金印出土 此次發掘填補多項空白 4月29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成果新聞通報會對外發布,經過3個多月的發掘,第三期考古發掘總計出土各類文物
  • 耄耋之年初心彌堅 甘守清貧情系家國——記「感動中國人物」馬旭...
    在新中國空降兵裡,她創造了3項中國之最——第一個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女兵、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 20多年間,馬旭跳傘200多次。她矯健的身姿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談到這段過往,馬旭依然記憶猶新,當年英姿颯爽的空降照片她依舊保留著,將其視為珍寶。直至20世紀80年代,她以大校軍銜退役。
  • 精選層「動物疫苗第一股」誕生 永順生物填補多項獸用疫苗空白
    豬瘟疫苗行業龍頭 重研發夯實根基作為首批32家精選層企業之一,永順生物在動物疫苗領域已深耕近20年,主要產品包括豬用疫苗、禽用疫苗,同時已進軍水產疫苗領域,目前擁有兩項水產疫苗的一類新獸藥註冊證書、一個獸藥產品批准文號,並已具備水產疫苗GMP生產資質,是國內擁有水產疫苗GMP認證的少數生產商之一。
  • 我市4個林木良種通過審定、4項成果鑑定達到國內外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近年來,我市林業部門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的作用,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推進林業科學技術進步,大力實施示範推廣,先後承擔國家公益性林業行業科研專項、國家林業局重點科研、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等各類項目10餘項,林業科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市生態建設、林業可持續經營和林業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光學鏡頭全球前三 參與「嫦娥」「天問」填補國內空白的福光股份
    公司表示參與了火星探測星載系列光學鏡頭課題,顯示出科創板企業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卓越。本期,我們就來探究這家公司。 福光股份(688010): 源於國營八四六一廠,自1969年起承擔科研軍工任務,是當時中國第四機械工業部唯一的電子光學生產車間,誕生多項產品填補國產空白。
  • 她,研發亞洲首臺「玻璃瓶罐」機器人,十幾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作為首位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的高新技術產品20多項,5項獲中國發明專利,11項獲實用新型專利,5項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0多項次獲省部廳市級科技進步獎及技術發明獎,省級鑑定3項國際領先水平、6項國際先進水平,十幾項填補國內空白。
  • 中科院20項成果喜獲2003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研究所及中科院其它地區研究所共20項科研成果獲得「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由昆明植物所吳徵鎰院士和郝小江研究員分別掛帥的兩項科研成果「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研究」和「粉花繡線菊複合群的化學和生物學研究」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此外昆明植物所、昆明動物所、西雙版納熱植園、雲南天文臺和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1項成果分別榮獲自然科學二等獎(5項)和科技進步三等獎
  •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出版填補生態數據空白
    此次出版發行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包括《走進三江源》《認識三江源》《考察三江源》《探尋三江源》4個圖組,共61個專題。  該圖集的主要內容均源自於2008年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所獲取的重要科考成果,通過對三江源地區19個水源源頭進行考察和綜合觀測,獲得了測繪、氣象、水文、冰川、地質、環境、地理等方面的科學數據與資料,填補了三江源頭地區生態數據的多項空白。
  • 長慶採油八廠從廢棄井「撈油」3000噸 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
    長慶採油八廠的撈油作業及研製的專用設備 長慶採油八廠/供圖所謂「長關井」是對油井已不能獲取工業產出、或產出極其低下實施關停井的統稱,這類油井最後的結果一般是報廢,而長慶油田採油八廠為了降本增效將眼光盯到了這類油井上
  • 填補國家標準空白!《海洋防災減災術語》正式發布
    《術語》國家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我國海洋防災減災領域術語國家標準的空白,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管理、科研、教學、新聞、出版及相關活動提供了規範性用語,對全面構建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增強公眾海洋防災減災意識乃至提高海洋災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總臺央視記者 李潔 鄭天皓)
  • 董軼望:讓更多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原標題:董軼望:讓更多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0月18日上午,在豐鎮市精細化工產業園區內蒙古海馳創新培育中心,20多名員工圍坐在會議室,全神貫注地收看著黨的十九大會議直播。 青年專家董軼望激動地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特別是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話語,讓我們這些科研人員感到非常振奮。」
  • 科技驅動創新 西王集團結晶果糖生產填補國內空白
    在鋼軌生產車間採訪  大眾網濱州7月5日訊(記者 王亞明)「我們融合公司科研力量自主創新的結晶果糖技術成功實現了結晶果糖生產的自動化、規模化,打破了國際果糖工藝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記者了解到,西王集團堅持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增強公司科技創新能力,擁有10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其研發的結晶果糖生產關鍵技術,屬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將果糖一次性結晶收取提高至50%,破解了果糖由液體到膏狀再到結晶體的世界性難題,  結晶果糖產品作為一種新型的健康糖源,以其為主要成分的新型甜味劑玉米面白糖適用於替代蔗糖在低溫保存的乳飲品
  • 填補貘犀超科演化空白
    這些新材料的發現,填補了早期貘超科和稍晚出現的犀超科成員之間在演化和時代上的空白。研究人員通過對角形類的系統發育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結論:如亞洲特有類群脊齒貘科和戴氏貘科之前一直被認為是貘超科成員,但基於簡約法的系統發育分析,前者是角形類的基幹類群;在貝葉斯分析中,後者歸入到了犀超科。一些之前被認為是早期貘超科的成員,在新系統發育樹中處在犀超科的早期分支上。
  • 讓「躺在」實驗室裡的科研成果「嫁」得出去
    「寧夏農業綠色投入品研究院的建立,將打通科研與生產相通『最後一公裡』。通過院企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院企合作新模式,推動科研成果落地,有效服務我區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寧夏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張蓉如是說。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記者了解到,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的發掘,填補了江淮地區宋代墓葬研究諸多空白,是兩宋之際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實證,結合該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體現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
  • 黑龍江農科院與谷實生物集團成果轉化及科研合作籤約儀式在哈舉辦
    她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雙方戰略合作的共贏舉措,對於畜牧所養牛研究室孫芳團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谷實生物集團近年來所表現出來的強勁態勢和驕人業績給予了積極評價。她重點指出:「荷斯坦奶公犢直線育肥技術」是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孫芳研究團隊自2012年以來連續8年研發的優質科研成果,經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曹兵海教授組織的專家組鑑定,該項技術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 這座大橋將填補國際空白
    這座大橋將填補國際空白  ◎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11月30日,順利結束連(雲港)鎮(江)高鐵聯調聯試任務後,五峰山長江大橋開始進入年底前的通車準備。  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上海局集團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等共立項20多項重點科研課題,對千米跨度公鐵兩用懸索橋關鍵技術展開科研攻關,突破了千米跨度懸索橋結構構造及合理剛度、千米跨度懸索橋列車系統失穩臨界風速與車速限值、千米跨度懸索橋軌道結構適應性及幾何形位控制、千米跨度懸索橋設計荷載模式、山壑區傾斜高強巖層中超大基坑的開挖與填築、超大平面尺寸陸地沉井施工等多項關鍵技術。
  • PTT與MFPET聚合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
    PTT與MFPET聚合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 2015-06-08 14:10:53 來源:中國紡織報 一直以來,盛虹控股集團在差異化纖維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和引領能力有目共睹
  • 填補貓市場空白|漢維寵仕重磅推出漢膚欣、美昔(貓用)
    本次漢維力推兩款新品:一是漢膚欣伊曲康唑口服液,是目前國內第一個有正規批文的貓專用抗真菌口服液;二是美昔(貓用)口服液,是國內唯一合規貓專用止痛藥品; 兩款新獸藥,均是目前唯一擁有貓專用批文國家新獸藥,填補了貓類用藥這一市場空白
  • 盤州發現斑喉希鶥 填補貴州該類鳥紀錄空白
    該鳥的發現,填補了貴州斑喉希鶥此前分布記錄空白。  經查閱《貴州鳥類志》及相關資料,貴州並無此鳥類分布記載,確認為貴州新記錄種。據資料記載,斑喉希鶥(學名:Minla strigula)屬畫眉科希鶥屬的小型鳥類,主要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