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中說:「呵,幸福的年代,誰會拒絕再體驗一次童年生活」。
是啊,最美的風景,是你那時純真的笑容。今天六一,我們每個人都嚮往自己童年,即使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笑容也是最燦爛的。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每個家庭通常是老大新、老二舊,老三、老四穿棉褲。
那時的我們,一年最多做兩次新衣服,夏天一套,冬天一套,平時都是穿著哥哥姐姐穿不上的衣服。
只有在六一兒童節,就像是一年中的春節一樣,我們會穿上新衣服。
父母會在端午前後,給我們做一套衣服;因為那時剛賣完糧食,手頭會有點「小錢」。
當時衣服的標配:上身是白色的確良襯衫,下身海軍式的藍褲子,條件好的家庭還會有一雙白色的回力運動鞋。
那天最開心的是,學校不但不上課還會組織我們大家玩一天。
上午,我們會敲鑼打鼓歡慶我們自己的節日,載歌載舞,小臉花妝化得紅撲撲的。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春天般的笑容,聽著最熟悉而又最動聽的歌曲: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擁抱時代;
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用生命點燃未來。
……
許多年過去了,我還是記得兒時六一那一次接力賽,回想起來,還是內心澎湃,激動不已。
節日歡慶活動結束後,就開始組織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了。最激動人心的四百米接力賽開始了。
那天我穿著新衣服,腳蹬著回力鞋,感覺渾身是勁,幻想跑起來應如風馳電掣。
那時馬路兩邊都站著黑壓壓的人群,鑼鼓喧天,聲嘶力竭吶喊著,讓我緊張的心都快跳出來了。
真差點「兩股顫顫,幾欲先走」,所有我一直使勁地咽著口水。
我反覆告誡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能有一點閃失。
而當時就怕「手抖」,生怕接捧接不好掉在地上,那就完了,我就會成為「千古罪人」了。
那天,當上一棒成功接到自己的手中,猶如千金重擔,沒命地往前跑。
短短的一百米,自己就像跑了一個世紀,成功跑到了終點後,就像是一堆「爛泥」,癱倒在地上。
最後,我們學校組在全鄉七個小學中一舉奪魁,我拿到了生平中第一次獎狀和一條毛巾。
當時我激動都壞了,雖然是一紙獎狀,可當時對於我來說是千金不換。而且,還有一條毛巾,這下子可以回家跟爸媽炫耀了,更可以「邀功請賞」。
為此,爸媽獎勵給我買了幾塊2分錢的水果糖吃,那是我童年最開心的事,所以終生不忘。
極簡的年代,人容易滿足。之所以我們現在老是嚮往童年,因為成年後我們背負太多,又放不下來。
其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紅樓夢》裡面的大觀園是寶玉他們青春的兒童樂園,為此寶玉不想長大。
因為長大後,那些姊妹就要嫁人,這對於他來說好像就是生離死別,一切美好都會變成「俗物」。表面是人的告別,其實是跟自己的那個年代告別。
而塞林格《麥田守望者》裡的霍爾頓拒絕長大,不想上學不想回家。在學校在家人眼裡看來,他是個「問題孩子」。
那麼究竟是誰真正才有「問題」的人呢?看完書後,不言自明!
其實,他看多了成人世界裡的虛偽,更看到了他們的異化與墮落,內心產生恐懼,害怕長大,害怕面對他們。
說到底,霍爾頓守望的是內心那份純真,那份美好,不想被玷汙。
每個人不管年紀再大,都要保持一個未泯的童心,這也是我們「快樂驛站」。
那麼,什麼才是童心呢?
我比較喜歡李贄說的:「童心就是赤子之心」,說到底童心就是人的初心,講究的是心口一致,怎麼想就怎麼說。
童年難再,但童心可期。就像《青春》裡說的那樣:
60歲也罷,16歲也罷,每個人的心田都應保持著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鮮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樂趣。
我想只要我們保持著不泯的童心,用孩子那燦爛的笑容,去融化世間的嚴霜與冰雪,我們每天都在過兒童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