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辦投稿曬家活動已經兩年多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收穫了幾百個農村家庭的建房故事,或心酸、或感人、或有趣……這些故事中,我們看到的都是男主人來操辦建房事宜,而今天這個來自安徽農村的建房故事卻有點不一樣。
房主陳女士是四川人,在工作中與丈夫相識相愛,於是遠嫁到安徽。說到建房初衷其實和大部分朋友都一樣,老房年久失修,為了給公婆一個舒適的晚年於是決定重蓋新房。
本來建房這種事一般來說都是家裡的男人操持,但是陳女士丈夫工作太忙,而公婆都是農村人,性格特別老實,再一個年紀也大了不宜太過操勞。於是陳女士辭掉了本來的工作,一邊帶孩子一邊全面負責建房的事情。
之前看過很多業主抱怨建房的辛苦,說是建棟房下來人都瘦了幾十斤,而陳女士一邊忙碌建房還要一邊帶孩子,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在網上看了一年多,終於選定了這套美式風格的二層小別墅。簡單的別墅造型易於施工,外牆米白色牆漆和文化石搭配紅色坡屋頂,特有一種田園氣質。
根據家裡的實際情況自己繪製布局圖紙,上下水對齊降低施工難度,減少建房成本。
準備開工前先和施工隊籤訂合同明確雙方責任,要知道農村建房施工合同很重要,能有效的保障雙方利益,準備蓋房的朋友千萬不能忽視。
當地點工230元一天,小工130元一天,主體承包給施工隊人工費8萬,包括水電通(按商品房交房標準) 。
擇定良辰吉日開工,在當地開工、澆築一層樓板、封頂都要燃放鞭炮,保佑建房順利。
建房這大半年來,陳女士早上送孩子上學,然後再騎車回老家監工,中午回市區接孩子回家做飯,送孩子上學後再去老家……
雖然老家離市區不遠,但是交通不便,需要過長江,來回都是坐船,按照陳女士的話來說就是「人都曬得烏漆墨黑的!」。看到妻子如此勞累,陳女士丈夫也非常愧疚。
開挖基槽,用老房拆下來的毛石砌築,在地質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不失為一種節省成本的好辦法。
鋪一層碎石後,澆築一層素混凝土。
綁紮地圈梁鋼筋。
用18的螺紋鋼,在村裡來說,基礎做得算很不錯了。
最後支模澆搗混凝土。
開始想著省錢買灰磚,後來一想還是紅磚結實。但是當地好多廠都停產了,跑了很多地方才買到。
支好模板,開始綁紮樓板鋼筋。
因為建材漲價,原本蓋房的預算不夠,為了省錢陳女士一個人到處看材料。鋼筋都是去鋼材批發市場買的,比同時建房,在本地讓別人送的便宜了幾千元。
樓板鋼筋要遵循細筋密布的原則,如果板筋直徑大、分布較稀的話,不利於樓板的傳力和受力。
閒時抬眼看看鄉村風景,田間種菜栽花的農村生活躍然眼前,令人心生嚮往。
澆築混凝土後要認真做好養護,夏季保溼養護,冬季保溫養護。
因為資金不到位,建房過程陳女士也做了很多妥協。
本來是3米的層高最後無奈改成了2.75米,看到效果陳女士便後悔了,空間看起來很小氣,如果當時自己堅持做3米就好了。
還有就是門鬥的羅馬柱要單獨加錢,1根850元,2根要1700元,最後改成了方柱。
二層陽臺沒做反水梁,以後下雨可能會滲漏,這也是施工時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為了趕工期,坡屋面施工與外牆抹灰同時進行。
由於農村施工隊技術有限,坡屋頂也沒有按照效果圖紙來做,這點陳女士也很是遺憾。
屋面瓦買的是琉璃瓦,3.5元一片,勾瓦和脊瓦比較貴,5元一片,一共花了5900元。
2樓陽臺的花瓶柱施工隊也不會做,陳女士只好在網上買來模具自己做。花450買了1米的模具加1根轉角柱,陳女士和丈夫兩人一天做一米,花了一個多禮拜才做完。
仿銅大門花了7000多,自己安裝。窗戶用的是單層鋼化玻璃,220元一平,花了1萬。
經過大半年的辛苦,如今房子總算完工了。主體造價包括外牆、門窗,一共花了25萬左右。
雖然陳女士說房子沒有其他朋友投稿的房子那麼大氣,但在建材人工大漲的2018年,能花25萬建一棟這麼好看的小洋樓,陳女士為其花費的心思,用再多言語也無法說清。其中種種,相信也只有陳女士本人才能體味。
雖說房子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按陳女士自己來說的話就是「就像自己親手帶孩子,沒啥驚喜的,突然來看一眼,感覺好像還不錯。在先生的老家,我們房子建得算不錯了。」
聊完這些已是下午兩點,陳女士還要繼續送孩子去上學,完後還得去市場買門準備室內裝修的事。我們也期待在不久後可以看到陳女士的再次投稿,分享她的裝修經歷!
關注本號,每天都有新戶型,還有建房資訊小知識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