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將於11月29日正式舉行,在6個「直轄市」(「六都」)及其他16縣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裡長等。總應選名額共計11130名,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選舉規模人數最高紀錄。

  在這次選戰倒數一個月之際,導報特別梳理6大「直轄市長」、16縣市長和基層選舉的最大看點,推出這套觀戰指南,和您一起更好地讀懂這場大型選戰。

  年底「九合一」選舉,藍綠兩大黨都以贏得「六都」為選戰重點。根據島內2014年最新人口統計,「六都」共有16,060,226人,佔全臺總人口數(23,382,948人)的68.6%。「六都」選戰,不僅被視為2014年這場選戰的勝負杆位,也被認為是2016年「大選」的前哨戰,直接關係著島內政治氣候的變遷。那麼,「六都」選戰的看點到底有哪些呢?

  「六都」戰役形態 綠軍主攻藍營主守

  對於關係重大的「九合一」選戰,藍綠兩大黨早就各自設定好了戰略目標:國民黨為「穩住北部、固守中部、突破南部」,民進黨則為「鞏固南臺灣、扭轉中臺灣、前進北臺灣」。顯而易見,雙方都將中臺灣作為此次大戰的主戰場。

  濁水溪是臺灣第一大河,在島內通常被視為北藍南綠的政治分水嶺。縣市合併升格後的臺中市是中部唯一的「直轄市」,在臺灣政治版圖中地位非常重要,對於藍綠都極具指標意義。

  面對執政表現不佳的國民黨,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明顯處於攻勢。黨主席蔡英文已公開表示,2014年該黨的競選目標,以「六都」贏「三都」以上,縣市長過半為勝負的分隔線。目前藍營在新北、桃園優勢明顯,綠營在高雄、臺南形勢有利,臺北、臺中則持續膠著。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管對藍綠都是極為關鍵,不僅意味著政治版圖的伸縮,還將對2016「大選」造成重大影響。

  藍營優勢區(新北桃園) 最大化擴充藍營票倉

  對於國民黨來說,新北與桃園幾乎算是這場選戰的「保命之本」。民進黨推出遊錫堃挑戰新北,朱立倫宣布競選連任,讓藍營支持者長舒一口氣,因為對藍營來說,朱立倫出戰的意義超出一市勝負。即使朱立倫遲至近期才開始較密集競選行程,仍以49%的支持度領先遊錫堃的27%,67%選民看好朱立倫順利連任,僅9%認為遊錫堃有希望。

  桃園升格後,競選連任的吳志揚遇上5年前的老對手鄭文燦。6月間爆發的桃園副縣長葉世文涉嫌貪瀆案一度重創吳志揚,支持度從50%掉到42%,鄭文燦則從28%升到34%。隨後吳志揚挾現任優勢再度拉開差距,在最新民調中以48%大幅領先鄭文燦的25%。

  在這兩大藍營優勢選區,最大的看點其實是得票數的變化。吳志揚在2009年以39.6萬票打敗鄭文燦的34.6萬票,藍綠差距非常之小,此番挾現任優勢,能否讓桃園重現「藍營票倉」盛況,將是觀察重點。在新北市,朱立倫宣示了贏23萬票的目標,國民黨新北市黨部則開出了要大贏35萬票的目標。作為藍營「六都」選戰的領頭羊和中生代明星,朱立倫能在全臺最大票倉開出多少選票,意義或許超越這場選戰本身。

  綠營優勢區(高雄臺南) 「母雞帶小雞」壟斷南部

  在臺南和高雄,綠營的政治優勢越來越大。以臺南來說,國民黨一度陷入無人披掛上陣的窘境,最終徵召到臺南大學校長黃秀霜出戰。賴清德不插競選旗幟、不立看板的「五不」競選策略,幾乎是以「躺著選」羞辱不具威脅的對手。在高雄,繼2010年之後,楊秋興再度挑戰陳菊。對於藍營來說,擁有顯赫人脈和「五星級縣長」光環的楊秋興,已經是最具競爭資本的人選,但在最新民調中,陳菊仍大幅領先楊秋興。

  在綠營的優勢選區,此戰的主要看點其實是楊秋興、黃秀霜最終能搶下多少選票,能為藍營在南部維持多大的政治空間。「九合一」可能導致投票率大幅提高,這些增加的選票主要得靠最具明星效應的「直轄市長」來帶動,陳菊、賴清德最終能發揮多大的「母雞帶小雞」效應,將更多基層席位掌握到綠營手中,這才是民進黨最關注的。

  膠著選區(臺北臺中) 未表態選民保留最大懸念

  在選戰倒數時刻,島內「網路溫度計」統計發現,臺北市、臺中市選戰的網路討論量,佔了「六都」整體討論量的絕大多數,足見戰況之激烈,也顯示了兩地皆為藍綠兵家必爭之地。

  臺北、臺中原本是藍營兩大傳統優勢選區,如今雙雙陷入苦戰,成為「六都」選戰最大的看點。臺北市選民結構向來藍大於綠,此次連勝文遇上打著「在野大聯盟」旗號的柯文哲,從最初的一路領先變成柯文哲民調「穩贏」,讓外界頗感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超過兩成選民至今未表態,保留了這場選戰的最大懸念。

  在臺中市,胡志強2001年出任市長至今,曾三度阻止了民進黨跨過濁水溪的努力。為了挑戰胡志強,民進黨派出了耕耘臺中10年的林佳龍,「強龍之戰」打得火星四濺。雖然根據民調顯示,林佳龍一直領先胡志強,但與臺北的情況類似,始終都有兩到三成的未表態選民。輿論認為,林佳龍對胡志強的領先幅度一直在縮小,而愈接近選舉投票日,藍營基層組織、人脈資源就動員得愈厲害,擅長打「空軍」選戰(文宣戰)的民進黨,能否成功挑戰有「陸軍」優勢(組織戰)的國民黨,仍是未知數。(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決戰「六都」戰略:守新北 收臺北 戰臺中
    (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4月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014年島內縣市長選戰,國民黨在「六都」中輸掉「五都」,只剩新北市。國民黨人士指出,「決戰六都」戰略指導,就是「守住新北市,光復臺北市,決戰臺中市,搶攻桃園」。南部的臺南市及高雄市,也要推出強棒紮根,打響南方之戰,如此藍營才能全面吹起反攻的號角。   不過理論好講,強棒難覓。
  • 2018「六都」之戰 國民黨守新北 圖臺北桃園臺中
    中國臺灣網11月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兩年內從當局到地方,接連遭逢重大敗選。為尋求止跌再起,黨內對形同蔡英文當局「期中考」的2018縣市長選舉,將提前展開布局。國民黨秘書長莫天虎表示,最大目標就是守住新北,拿回臺北、桃園與臺中。  為搶進2018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全黨動起來。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問政智庫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在即,臺中高雄成爭奪焦點
    距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僅有不到一個月,國民黨、民進黨、「白色力量」等勢力圍繞選舉激烈角逐,選情日益激烈。大眾傳媒一致認為,此次選舉是民進黨執政的期中考、2020年「大選」的前哨戰,也是國民黨能否止跌回升的關鍵之戰,選舉結果牽動臺灣政局走向。
  • 兩岸視點 | 2018臺灣地區六都「九合一選舉」前瞻
    【導讀】今年11月24日的臺灣地區 「九合一選舉」,對島內各政黨都十分重要。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俗稱「六都」,更是重中之重,其板塊挪移對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 選舉影響極大。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有臺灣媒體指出,在臺灣考公職的成功率遠低於選公職,因此趕考不如拼選舉。不過,選舉的特性決定了「人人有機會,個個無把握」。本文將以「六都」十六縣市首長選舉為例,為您盤點那些選情激烈的指標縣市。
  • 臺北、臺中兩市決定藍綠政治前景分水嶺?
    作者 富權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日前說,這次「九合一」選舉的關鍵,就是臺中市及臺北市長選舉,勝負一定影響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對民進黨而言,就是臺中市,如果臺中市沒贏,黨主席蔡英文打贏選戰的能力就會被質疑,勢必面臨來自黨內的壓力。但如果國民黨同時輸去了臺中、臺北兩市。馬英九就麻煩了。不過,他又判斷,馬英九雖然令不出國民黨,但一定不會辭黨主席,而是會緊緊守住他的陣地,甚至包括「行政院長」江宜樺也都不一定會辭。這時,馬英九能寄望的,只剩2015年安排「習馬會」了。他
  • 「六都」拼行政效率:臺南拔頭籌 臺中墊底
    4月6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去年「九合一」選舉開展縣市政治新局,「六都」市長就任屆滿百日。最新民調顯示,「六都」市民對市政府行政效率的滿意度,臺南最高,達6成9;臺中則敬陪末座,僅4成8表示滿意。第二至五名,依次為高雄、臺北、桃園、新北。
  • 臺灣選舉的三種「顏色」(臺北傳真)
    臺北、新北兩市市長選舉中,藍綠比拼仍然是不變的主色調   資料照片   臺灣社會政治生態是有顏色的,這一點,即便對於還沒遊歷過寶島的大陸民眾來說,似乎也都知道一些
  • 臺灣「六都」行政效率比一比 臺南拔頭籌臺中墊底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4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九合一」選舉開展地方政治新局,臺灣「六都市長」就任屆滿百日。最新民調顯示,「六都」市民對市政府行政效率的滿意度,臺南最高,達6成9;臺中則敬陪末座,僅4成8表示滿意。第二至五名,依次為高雄、臺北、桃園、新北。
  • 臺灣選舉花費巨大 選臺北市長要花10億元?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杜海川】蔡英文的「期中考」就要來了。雖然離臺灣「九合一」選舉的投票日還有近3個月,但從8月27日受理登記以來,這場爭奪島內地區大權的選戰已經鬧哄哄開鑼。昨天參加登記的政客尤其多,因為他們認為「28」是個吉利的數字。
  • 臺灣藍綠陣營今日全島大遊行選戰白熱化(圖)
    點擊進入>>>   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消息據臺媒報導,今天是臺灣「三合一」選舉前的「超級星期天」,藍綠陣營都舉辦了大遊行來最後爭奪選票。民進黨舉行「要改革、顧臺灣」大遊行,由臺灣最南端依序啟動遊行至臺北縣;國民黨則訴諸「反貪汙、救臺灣」,在全臺二十一個地點向民進黨嗆聲。
  • 臺灣最宜居的城市:臺中蟬聯第一 桃園市墊底
    華夏經緯網5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哪裡最適合居住?「新臺灣國策智庫」昨天公布民調,臺中市連續兩年在「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一,逾8成臺中市民認為臺中是「六都」中最宜居的城市,市民光榮感也最高,宜居城市排名第2的是臺北市,桃園市則在「六都」中墊底。
  • 國民黨六成可能輸掉臺北、臺中
    人民網臺北10月30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距離臺灣「九合一」選舉還有30天,未來事件交易所今天發布最新預測報告,臺北、臺中市國民黨雙雙落空的機率高達60.82%。 未來事件交易所是建立在預測市場研究方法的電子交易所。
  • 臺媒:馬英九與連戰家族等為市長選舉暗潮洶湧
    原標題:臺媒:馬英九與連戰家族等為市長選舉暗潮洶湧   原標題:馬英九與藍營諸侯們暗潮洶湧的博奕  中評社記者林淑玲撰文《馬英九與諸侯們暗潮洶湧的博奕》分析稱,臺灣2014六大「直轄市」選舉,國民黨、民進黨都進入人選產生階段,不論是綠營由民調決勝負的初選,或藍軍幾位現任首長選或不選,都受矚目。
  • 六都只能拿下桃園? 民進黨在臺中高雄隱憂
    年底選戰進入倒數,自從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帶動「韓流」席捲政壇後,許多縣市的國民黨參選人選情都有被拉抬。已退出民進黨的無黨籍臺南市長候選人蘇煥智表示,民進黨「執政」後經濟不佳,他說目前六「都」選情,只有桃園穩,「臺中、臺南、高雄在最後期間都還需要注意有否犯錯」。
  • 臺灣選舉的三種「顏色」
    臺北、新北兩市市長選舉中,藍綠比拼仍然是不變的主色調 資料照片  臺灣社會政治生態是有顏色的,這一點,即便對於還沒遊歷過寶島的大陸民眾來說,似乎也都知道一些臺灣的政治顏色主要有兩種——藍色和綠色,代表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顏色不同,其核心價值亦不同,因此,藍綠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淺藍、深藍、淺綠、深綠或是泛藍、泛綠就被用來代指不同的政治群體。  島內每逢選舉,上演的是藍綠爭鋒的戲碼。然而,看懂臺灣選舉的「顏色」,只看「藍、綠」,還遠遠不夠。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根據計票結果,在臺北市長選舉中,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3200餘票的微弱多數險勝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但丁守中對計票結果存在質疑,請求重新計票,並提出選舉無效之訴。臺北地院裁定,要求丁守中一天內繳納428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6萬元)保證金,如果逾期,將駁回申請。
  • 公共建設帶動10月臺灣省六都房市,臺中市臺南市表現亮眼
    【臺灣房產:中央社記者潘智義臺北30日電】繼928檔期之後,10月六都房市依然不淡,但各家統計成交狀況不一,其中雙北10月成交量較9月增幅普遍不大,有公共建設投入的臺中、臺南增幅相對亮眼。臺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六都10月價量變化,以臺南交易量月增33.9%居冠,其次是臺中、桃園分別月增30.2%與22.7%居二、三名。中信房屋統計內部資料,六都當中也以臺中和臺南表現最為出色,月成長均超過1成至2成。
  • 選前之夜藍營天王、大佬將無一人到高雄輔選站臺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倒數48小時,進入白刃戰階段,各陣營候選人都盡力做最後衝刺。中國國民黨今天(22日)公布23日晚選前之夜「六都」各候選人造勢活動,與往年尤其不同的是,黨內天王、大咖,沒人到一級戰區高雄市輔選站臺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將到臺北、新竹縣、桃園趕場,前主席馬英九從苗慄起跑、新竹縣、桃園、臺北趕場,前主席朱立倫則在臺中開始、然後到桃園、最後回到其地盤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