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網上有個視頻,大致意思是:電鰻和鱷魚同時看到岸邊的一條擱淺的魚兒,但因為電鰻出手較快便得到了這頓美餐。鱷魚因為不服,便將電鰻死死咬住。而被激怒的電鰻便使出大招放電,被點到的鱷魚一直發抖,可它仍不願意鬆開電鰻,最後的結局就是電鰻和鱷魚同歸於盡,一個被咬死,一個被電死。雖然視頻當中,電鰻最終並沒有戰勝鱷魚,但我們可以看到電鰻,一條不過2公尺動物居然將偌大的鱷魚給電死了。電鰻,當真沒有辜負水中「高壓線」的別號。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種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電鰻。
電鰻體表沒有鱗片,很是光滑,背部是黑色,腹部部分呈現的是橙黃色。它們喜歡在緩緩流動的淡水水域中生活,偶爾會浮上水面,以便於呼吸。電鰻全球範圍分布較廣,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海域都會有其存在。同時,電鰻還是一種夜行動物,它們白天躲在洞穴當中,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時便會出來覓食。電鰻對於環境的要求並不高,其生存的水域大都渾濁無比。值得注意的是,電鰻雖然有眼睛,但是並沒有什麼作用,它們依靠的身體的電流來感應周圍的環境。
那麼,電鰻是如何放電的呢?為何它們可以放電,而其它絕大部分動物不可以呢?這是因為,電鰻體內的細胞類似於我們的電池一般,如果神經信號被激勵時,離子流就可以通過細胞膜。因而,全身的細胞一起被刺激,就可以發出最高達到800伏特的電壓。一方面,電鰻身體發出電流用於感應周圍的環境,另外一方面也是最為重要,那就是用於捕食獵物。如果電鰻體長沒有1米,那麼電壓就會隨著體長越來越長而增加;如果電鰻的體長大於1米,那麼就只能增加電流的強度了。
一般電鰻每一秒可以發電50次,10-15秒時間內電流會全部消失,需要休息一會身體內才能夠重新發電。越是年輕的電鰻其放電能力就會越強,老了之後電鰻放電的能力便會下降。或粗有人會有疑問:為何電鰻不會被自己電到呢?這是因為電鰻的放電器官在電鰻身體的兩側,而且其器官都是會絕緣性的構造包住。此外,在水中,電鰻的電流由最小電阻的路徑通過,所以電鰻就不會被自身的電流電到。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電鰻可以利用發出的電流感應獵物存在的位置,這樣它們捕食的難度大大降低。不過,電鰻同時也是一種可食用的美味,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捕食電鰻的方法。南美洲的土著居民一般都是將自己牛羊趕到有電鰻的水域,電鰻被刺激之後大量放電,待電鰻放完電之後,居民便將電鰻捉起來。如今,也有很多人養殖電鰻,當然我們要注意投餵時防止被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