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劉永生
中醫素有「以形補形」之說,民間把這個理論通俗化地理解為「吃啥補啥」。所謂「吃啥補啥」有的有些道理,但有的純屬無稽之談。民間流行的「食鞭壯陽」之說,就是由來以久的一個大誤解。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教授韓萍以及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李伯群從專業的角度,為我們解釋了這一問題。
食鞭壯陽只是一個心理安慰
民間有些食療方,如吃豬肝能補肝明目,豬脬(膀胱)治小兒遺尿症,豬心蒸服治心悸失眠,豬腰(腎)加杜仲煮食治腰痛乏力。這些食療方從醫學角度來講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豬肝能補肝明目是由於肝臟富含鐵質與維生素A,治療貧血和夜盲症確有效果。
不過,民間流傳的「食鞭壯陽」之說,就只是個聯想罷了。「鞭」即動物陰莖,百姓常常把各種動物的「鞭」泡在酒裡,認為喝了這種酒可以幫助男性壯陽,治療陽痿、增強體力。保健品店裡也偶然能看到「雙鞭酒」「三鞭酒」之類的補品。此種做法,中醫專家認為有過分誇大之嫌,實際上沒有什麼太大效果,只是一個心理安慰。
中醫專家牟重臨先生著有《中華傳統本草今述》一書,他在書中以「鹿鞭」為例,探討了這一話題。從生理學角度看,動物的「鞭」就是陰莖,它本身的組織只是表皮、血管、海綿體等,不含有特殊的營養成分與性激素。中醫古籍所指的「鹿腎」,應為鹿的生殖器,包括睪丸,而「鞭」單指雄鹿的外生殖器。
「鹿腎」(鹿的外生殖器和睪丸)有什麼作用呢?牟重臨先生認為,它充其量是類於鹿肉稍有溫補作用,幾乎沒有壯陽效果。從臨床觀察,就是服用含睪丸的「鹿腎」,治療陽痿也未見理想效果。
那麼為何有人服了「動物鞭」製品,確實感到有消除疲勞、增強精力的效果呢?牟重臨先生認為,其實這些「鞭」製品裡,均加入了許多種補氣養血、壯腎益精的中藥,真正起作用的是這些補益藥。而將這些中藥製劑冠以「鞭」的品名,只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心理欲求而已。
服用壯陽藥要根據體質辨證用藥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李伯群主任介紹,中醫素有「以髒補髒」「以形補形」的療法,動物外腎、鹿茸、海馬、蛤蚧等為血肉有情之品,可以滋補人體氣血陰陽,但服用時需講究正確的方法,要先請中醫診斷,判斷屬於哪一種體質,然後辨證用藥。根據體質,有些人需要服用壯陽藥,有些人則根本不需要服用壯陽藥。這些要由醫生給出判斷,不可在家隨便亂服濫用。
另外,這些壯陽藥物多為辛溫燥烈之品,容易耗傷人體津液,引發其他疾病。因此,市面上的性保健品雖多,但並非人們想像中那麼有效,應學會科學服用。
用錯壯陽藥反而會加重陽痿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韓萍介紹,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陽痿是由於腎虧所致,其實不然。根據研究,陽痿病人病因複雜,有些是器質性的,有些是心理性的,其中心理性陽痿佔比很大,這類患者應著重改善精神因素,而非服藥壯陽。
長期以來,有相當一部分病人處於盲目求醫之中,他們一方面有羞怯心理,不願讓人知道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自行購買壯陽藥服用。但所謂壯陽藥,是具有溫補腎陽、強壯筋骨、興奮性功能之類的中藥,如人參、鹿茸、海馬、蛤蚧、肉桂、肉蓯蓉、淫羊藿等,腎陽虛病人若能合理應用,可以治療由於腎陰虛引起的陽痿症狀,但如果誤用、濫用,反而會使陽痿加重,引起更嚴重的性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