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讀青少年科學素養文庫之《昆蟲記》

2020-11-28 華龍網

  《昆蟲記》,法布爾著,顧漩、孫煥君譯,徐環李審,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年1月版,定價29.9元。

  當網絡和各種移動閱讀設備日益成為人們難以割捨的心頭之物,當越來越多的90後沉迷於網絡構築的虛擬世界,當越來越多的有閒人士醉心於WiFi和微信帶來的快捷而廉價的人際溝通媒介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身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把大把的時間花在面對無生命的電子寵物上。然而,人類畢竟是自然之子,是千百萬年進化的產物,人不能脫離自然界而存在,自然界有太多奇妙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去認識,歷史上無數次人類想要主宰自然的企圖都使得人類自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心中缺少對自然的愛與敬意,他很難感受到生命的尊嚴。

  可喜的是,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應該把一部分閒暇時光用在到野外看看這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上。幾年前《博物》雜誌只有幾萬冊的月發行量,現在逆市上漲至20餘萬冊。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欣喜地看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彩圖精譯版《昆蟲記》。沒錯,市場上已有無數《昆蟲記》版本,這恰恰說明中國讀者對《昆蟲記》的厚愛,如果法布爾在天有靈,一定會無比欣慰。然而,絕大多數版本或者將法布爾尊為偉大的文學家,或者尊為傑出的昆蟲學家,或者認為是二者的完美結合。其實,《昆蟲記》只不過是法布爾隨性寫下的觀察筆記,各篇之間並無巧妙設計的關聯,法布爾在文學上的最高榮譽也只是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另一方面,在目前從事昆蟲學研究的專業人士眼裡,法布爾也算不上昆蟲學家,他的研究以個人興趣愛好為主旨,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研究,而且觀察對象大多是常見於法國鄉村的昆蟲,試問,有誰在有關科學史的著作中找到過法布爾的名字?然而,法布爾的光芒不會因為他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而褪色,實際上《昆蟲記》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遠遠超越了其中介紹的昆蟲知識。「何當南戒栽花暇,細校蟲魚過一生。」法布爾正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清貧,卻以觀蟲為樂。在昆蟲的伊甸園裡徜徉,無論生活多麼艱辛他都能坦然面對:他從不抱怨自己因為出身貧寒未能在少時接受良好的教育,也不抱怨自己因為經濟能力欠佳而與大學教授職稱擦肩而過,更不在乎遠離城市的繁華重返幼時熟悉的鄉村。野外的自然博物館給法布爾帶來了一個無痛的世界,他寧願在鄉下陪伴一隻只可愛的小蟲子,也不願在城市裡與某些庸俗的上流人士為伍。如果你不知道這些,是無法品味《昆蟲記》的真實價值的。其實,法布爾真正的過人之處是他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他以人性觀蟲、以蟲性鑑人,形成蟲人交相輝映、人蟲彼此相融的唯美境界。這正是這一版《昆蟲記》與其他版本不同的地方——突出法布爾作為博物學家的貢獻,著力展現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昆蟲世界。書中有大量精心繪製的彩色插圖:爭巢的石蜂、趴在樹根上的若蟬、擺出武鬥姿勢的螳螂、啃食丈夫屍體的雌螳螂、慘遭金步甲毒手的松毛蟲……無不生動逼真,讓人如臨其境。

  這本書由日本九州大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徐環李審稿,彌補了譯者在昆蟲學常識方面的欠缺,如不完全變態昆蟲的幼蟲應被稱為「若蟲」等。徐教授認為,《昆蟲記》是「博物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所著的「系列科學隨筆」,他對書中與當代昆蟲學認知不符的內容採取了寬容的態度,畢竟作者已經去世100年了。今人閱讀《昆蟲記》是為了感受小小昆蟲「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恪盡職守」的精神。

  復興博物學的倡導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華傑曾經說過:「知識、情感和價值觀中,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情感要比知識重要。」《昆蟲記》正是這樣一部帶領人們進入優雅情感境界的作品,讓人們油然產生不枉度生命的感覺。前一段時間,一位18歲的史學天才「英勇」地作別人世,如果他肯花時間到大自然中走走,看一看為了給自己或後代創造更多生存、繁衍的機會,屎殼郎的意志力是多麼堅強,也許就不會如此輕生了吧。要知道昆蟲的祖先四億年前就已經生存於地球之上了,一隻小小飛蟲的身軀裡藏著四億年不斷進化得來的基因庫!如果他知道這一點,會不會對生生不息的自然界充滿敬意,會不會對所有生命(包括自己)倍加珍惜呢?(文/何銘)

相關焦點

  • 「新昆蟲記:基於AR技術的青少年科普融媒體出版項目」:
    這是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新昆蟲記:基於AR技術的青少年科普融媒體出版項目」(以下簡稱新昆蟲記項目)中眾多仿真場景之一。「希望『新昆蟲記』幫助青少年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昆蟲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科研素養。」近日,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王力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社還將「新昆蟲記」APP及社內近千種電子書在相關平臺開放,供讀者免費閱讀。
  • 《昆蟲記》教學設計
    【名著分析】《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懷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在其筆下,昆蟲的靈性栩栩如生,昆蟲世界成了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閱讀本書,不僅能讓學生走進昆蟲世界,領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而且還能領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
  • 《昆蟲記》:再現生命之美
    作者法布爾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這部作品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作者還告訴我們一些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有的蜜蜂生來就會剪葉子;有的蜜蜂生來就會建造泥屋;蜘蛛生來就會織網……這其實就是昆蟲的一種本能。    法布爾懷著孩童般的純真愛心,潛心觀察,解讀自然界中那些無言的昆蟲。他愛惜生命、尊重生命,從不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是誠心誠意跟它們交朋友,進行心靈的交流和溝通,他讀懂了這些大自然的生靈。    人類並不是在地球上孤立的存在的。
  • 老師讓我們讀《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老師讓我們讀《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我還知道了: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了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就讓我愛不釋手。
  • 發現生命之美 首屆全國青少年生物多樣性挑戰賽在黃山開幕
    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少年,在科學家的帶領下,齊聚黃山,變身小小昆蟲學家,準備接受科考的技能競技「比武」。今天,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生物多樣性挑戰賽在黃山風景區開幕。記者了解到,首屆挑戰賽的主題為「無脊椎動物——昆蟲之美」,4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及黃山市相關部門的代表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
  • 乾貨:《昆蟲記》名著導讀,知識點匯總
    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主要內容《昆蟲記》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 騰訊企鵝輔導助陣青少年科學小會 聯手《科學》雜誌點亮孩子們的...
    此次榜單票選聚焦4個青少年主要學科——數學物理、天文地學、生命科學和化學,選取了「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金星可能存在生命」、「『吃』金屬的細菌刷新認知」、「從電子垃圾中回收黃金」等兼具科技突破與興趣性的科學發現,引導青少年在科學的世界中自由探索。同時通過「為世界科學家頒獎」、「登上Science雜誌封面」等活動,激發孩子的參與感,以好奇心和求知慾,種下嚮往科學的種子。
  • 書香榮昌——《昆蟲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好書推薦人李美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的書是——《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寫的。他將自己一生的時光都用在了對昆蟲的觀察和研究中,在他的「荒石園」中,他發現了諸如螢火蟲這個小精靈,是利用它的顎來麻痺蝸牛這樣的自然秘密。羅曼·羅蘭對《昆蟲記》的評價是「在這些天才式的觀察中,融合熱情與毅力,簡直就是藝術品的傑作,令人感動不已。」
  • 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弋舟、沈石溪等作家薦書
    世界讀書日前後,一系列讀書計劃被發起,最近,中國作家協會也與中國平安聯合啟動「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將面向全國青少年推出一系列「線上+線下」文學課與文學素養提升名家講座,以幫助廣大青少年提升文學素養和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 嫦五探月圓滿收官—2021青少年科技素養大師課將啟幕
    「今天我看了歐陽爺爺的直播課,讓我對太空知識的了解更進一步,同時也讓我更加熱愛科學,長大後也爭取成為一名航天技術人員。」——貴州省桐梓縣婁山關將軍希望小學五年級學生 姚琳「嫦娥五號真牛,祖國越來越厲害了!我想將來參與到給月球安裝腰帶的項目中,為地球提供無盡的電能,我也想參與到用月球上的氦3做家庭版的核聚變電池,讓人們不再為能源擔憂。」
  • 《大地之子黃大年》《新昆蟲記》多部科普題材佳作入選「少年中國...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史競男)《少年時》《新昆蟲記》《大地之子黃大年》《給孩子的科幻繪本》《打撈遺失的繁星》《在家就能玩的科學》等多部科普佳作入選第七屆「少年中國」未來科技公民應讀作品名錄,並於22日面向社會發布。
  • 讀書快樂——給4-8歲孩子推薦一套繪本書:法布爾昆蟲記
    那段時間,女兒只要在地上,或樹葉上發現昆蟲,都要停下來仔細觀察一番。這是天牛!那個是不是甲蟲?甚至還想收養它們,哈哈。回到正題上吧。介紹這套繪本書之前,一定要先介紹一下法布爾先生。一、熱愛大自然的法布爾。
  • 好書精讀 ▏《昆蟲記》內容簡介+精彩片段+讀後感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最近三聯書店推出了盧躍剛別開生面的套裝新書《下裡巴蟲》,一本「圖卷」,一本「文卷」;因為「圖卷」是用蘋果手機拍攝的,相較法布爾,被他的朋友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他通過攝影鏡頭虹霓般化入《下裡巴蟲》,便形成其對昆蟲世界精緻入微的視點、斑斕絢麗的色彩、朝暮私語的時空、曲盡其妙的細節……以及從中生發出的氣象萬千之生物和人文妙趣。
  • 夜話丨法布爾:昆蟲記之愛好昆蟲的孩子(二)
    翻開法布爾的《昆蟲記》,品讀他的童年故事,願你發掘潛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愛好昆蟲的孩子(二)節選自《昆蟲記》不久我又回到了我父親的屋子裡。那時候我已經七歲,到了必須進學校的年齡了。可我並不覺得學校生活比我以前那種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我的教父就是老師。那間我坐在裡面學習字母的屋子,我該稱它做什麼呢?
  • 「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中小學生徵文活動啟動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為提升青少年文學素養,鼓勵中小學生文學閱讀與寫作,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支持下,中華文學基金會與平安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作為該計劃重要組成部分的主題徵文活動同時啟動。
  • 《下裡巴蟲》: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最近三聯書店推出了盧躍剛別開生面的套裝新書《下裡巴蟲》,一本「圖卷」,一本「文卷」;因為「圖卷」是用蘋果手機拍攝的,相較法布爾,被他的朋友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他通過攝影鏡頭虹霓般化入《下裡巴蟲》,便形成其對昆蟲世界精緻入微的視點、斑斕絢麗的色彩、朝暮私語的時空、曲盡其妙的細節……以及從中生發出的氣象萬千之生物和人文妙趣。
  • 沒有哪種生命是多餘的,這本書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人世與人性
    一隻槐蠶落在小茶的脖頸上,她不禁失聲尖叫,驚魂甫定,又羞赧地自嘲道,小時候啥昆蟲都不怕,還經常捉昆蟲嚇唬小孩,可現在一見到昆蟲就毛骨悚然,真是越來越沒出息了。人怕昆蟲,就像怕鬼,只是一種精神恐懼。這與畏懼獅虎不同,縱然汗毛倒豎,也無性命之虞。
  • 中國林科院資昆所為希望小學援建昆蟲標本及科普展覽室
    近日,由中國林科院資昆所張忠和副研究員主持的「特色資源昆蟲主導的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建設」項目,為雲南楚雄州祿豐縣和平鎮小學援建的昆蟲標本及科普展覽室交付投入使用。展覽室設有昆蟲相關圖文科普知識展板13塊,展示櫃12個,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螳螂目等世界昆蟲標本87個種94份,其它節肢動物(非昆蟲類)樹脂包埋標本20件,《小小昆蟲記》系列少兒科普繪本讀物1套。昆蟲標本及科普展覽室豐富了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學校辦學條件得以跨越提升,讓全校師生到了相關昆蟲知識的科普教育。
  • 動物學家鄭作新: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鄭作新認識到,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除了學習之外,還應重視塑造健康的體魄。從此,他積極參加桌球、籃球、排球、登山等體育項目,上大學後還喜歡上網球。由於成績優異,鄭作新連跳兩級,未滿16歲就高中畢業,考入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在中學畢業前夕,他還獲得校運會少年組100米跑、跳遠和三級跳遠三個項目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