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註定是一個要載入史冊的特殊年份。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大部分人再度重新認識了一個職業:醫生。
這個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職業,他們的辛苦、艱難和苦痛,沒有身在其中,恐怕很難理解。當然,這句話適用於大部分職業。
只是來勢洶湧的疫情,讓廣大的醫護人員們站在了第一線,直面死神的挑戰,他們的故事,需要有人來解讀與傳揚,唯有這樣,才能讓這個社會走向更為正常的走向。
我們信仰智慧、科學和民族精神傳承,不反智,不偏聽偏信,不以己身得失而盲斷聽從。
今晚,陳曉、王子文領銜主演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迎來首播,看過之後,它打動我的是劇中瀰漫著的淡淡的醫者情懷。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醫者父母心」,在醫患關係仍沒有得到充分解決的今天,立意極其明顯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如果給與它一句評語的話,我願稱作:
暖心治癒有溫度。
劇集的開頭,是準備到童馨醫院報到的焦佳人,遇到了一個從五樓墜落受了重傷的孩子。相對於已經因為驚嚇完全沒了主意的孩子母親,焦佳人憑藉著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了緊急處理。並且憑藉自己的判斷,沒有一味等待救護車的到來,而是攔截了一輛路過的私家車,趕忙送到醫院。
雖然處理方法並不完全得當(鄧子昂在醫院指出),但是焦佳人的人物性格和職業態度,已經展露無遺。
來到醫院之後,想要趕緊報導完然後去看一下墜樓小孩的焦佳人,和其他人商議一下,能否插個隊,但她的理由並不被眾人所接受。
當焦佳人遇到掰藥劑幾乎到崩潰邊緣的同事的時候,她又果斷的伸出了援手。一直堅持到最後,掰了三千多支藥劑的焦佳人,因為勞累,錯過了醫院為新人組織的拓展訓練。
她的新人之旅,註定不會太過平順。
很喜歡劇中,通過陳曉飾演的鄧子昂說出的一句話: 「做醫生的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這或許是對醫生這個職業,關於職業情感方面,最為貼心的敘述和表達。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每集的結尾,有一個關於兒童急救方面的小科普。
相對於劇情來說,這或許對於我們掌握醫療知識較少的普通人來說,更為重要:
「如果小朋友意外溺水了,需及時施救。檢查呼吸和脈搏,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積水,同時呼叫120,尋求專業幫助。」
並且劇末在通過專業醫生講解這些兒童急救知識的同時,還暖心的通過演員表現了正確的處理姿勢和示範動作。僅就此處來說,無論其他,《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都值得一看,尤其是已經是家長的觀眾們。
假如回到純粹的電視劇角度的話,《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還是有一些瑕疵的。
其實在這部劇之前,很多國內的電視劇,都做出了一個很壞的示範,那就是職場劇的偶像劇化,也包括一些醫療劇。它們往往都披著職場劇的外衣,實則行著偶像劇的內核:人物單調,劇情狗血,愛情倫理「雙鬼拍門」。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也存在著這方面的小小隱患。
不管從劇中人物的名字鄧子昂、焦佳人、許秉澤,以及人物的角色定位來說,都有向著霸總和傻白甜套路滑落的危險。
焦佳人不被鄧子昂認可,被女二誤會敵視,卻也不乏年輕才俊頻頻示好。許秉澤和鄧子昂的關係,以及潛在的競爭元素,都可能導致兩人最終反目。
上述這些元素,都和那些霸總劇、狗血愛情職場劇頗有一些相似之處,但願《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沒有媚俗之虞,不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