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在如此重要的時刻,人們總要選個好日子才會心安,特別是以前人對選日子更在乎,畢竟大多數人一生只要一次,當然這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願望。老話說:「迎親不選四離日,出門莫挑四絕日」,到底什麼是「離日」和「絕日」呢?
所謂的「迎親」指的就是結婚,是以前結婚習俗中最後一道環節,叫做「親迎」。古人的結婚風俗包括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環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六禮」。以前人最在乎「婚姻天定」,所以古人在結婚之前首先要向天問吉。
意思就是找媒人要下女方的生辰八字,壓到家裡的香爐底下或者放到重要的位置,三天之內如果一切平安,男方才會給女方下帖,就是在紅紙上寫下男女雙方的名字以生辰送往女方家,如果女方家接下帖子,就表示答應了這門親事。如果三天之內哪怕打碎一隻碗,都會把女方的八字退回去,說明兩人不合適。
結婚習俗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和現在的儀式差不多,只不過比現在的儀式要複雜得多。而「迎親不選四離日」的意思就是結婚這一天不能選擇「離日」。一年中有四個離日,指的是24節氣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被稱為「四離日」。
二十四節氣可以說是農耕社會人們智慧的結晶,24節氣又與北鬥星的鬥柄所指方位有關。古人把任何事情都分為陰和陽,立春為少陽,立夏為老陽,立秋為少陰,立冬為老陰,春分則是陽出陰入,夏至為陽降陰升,秋分是陰出陽入,冬至為陰降陽升。
在五行中,春代表著木,夏代表著火,秋代表著金,冬代表著水。簡單來說就是立春時,冬季的水已經完了,木開始漸旺,到了春分,木達到最旺並開始衰減,火開始漸旺,到了立夏時,春季的木就完了,火開始漸旺,到了夏至,火達到最旺並開始減弱,金開始漸旺,以此輪推。
所以春分的前一天叫木離,夏至的前一天叫火離,秋分的前一天叫金離,冬至的前一天叫水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四離日」,在《玉門經》中說:「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意思就是陰陽分開的前一天叫做離日。古人認為「四離日」是不適合結婚的。
首先這個「離」字對結婚不吉利,而且在黃曆上這四個日子都會寫著「日值四離,大事勿用」的字樣。所以人們在選擇結婚迎親的日子時,總要避開這四個日子。因此就有了「迎親不選四離日」的說法,當然這只是古人為了討一個好彩頭而已。
出門莫挑四絕日
所謂的「四絕日」指的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因為立春代表著冬季的水絕了,也就是完了,立夏又代表著春季的木絕了,立秋就代表著夏季的火絕了,立冬代表著秋季的金絕了,所以這「四立」的前一天就被叫做「四絕日」。
意思是出門遠行的話,要儘量避開這四個日子,首先這個「絕」字就不吉利,好像是一去不回的意思。其次是這些日子前後,地球磁場和電波都會發生震動,天氣變化快,就連動物也會在這時候換毛,人也更容易患病,所以就有了「出門莫挑四絕日」的說法。
古人認為「四絕日」和「四離日」都是不好的,是四季相交,陰陽雜亂的時候,所以這八個日子都是不適合結婚和外出的。當然這只是古人一種片面的思想而已,至於有沒有道理,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