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系統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綱、蛛形綱等無脊椎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掌握其主要類群組成、區域食物鏈結構、生態功能發揮等情況。2019年7月,在「2019年第二批林業改革發展資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支持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啟動了「昆蟲專項調查項目」。通過2年多野外調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止目前,編制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專項調查成果報告》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常見昆蟲圖鑑》,共鑑定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分布的昆蟲及蛛形動物512種,隸屬於18目83科344屬,其中,發現昆蟲新種8種,中國新記錄4種,青海省新記錄139種,基本查清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常見昆蟲類群和分布狀況。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組織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河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單位相關領域專家對《報告》和《圖鑑》進行評審。會上,項目組對項目開展過程及成果作了詳細的匯報,專家組充分肯定了該項目對祁連山國家公園乃至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科學意義,也為青海省無脊椎動物調查研究開啟了新的徵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此次昆蟲專項調查,組織了全國範圍內昆蟲等無脊椎動物分類相關領域專家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方法正確、技術路線合理、數據翔實可靠,一致同意通過評審。根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物多樣性現狀,專家推測,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範圍內分布昆蟲種類至少在25003000種左右,目前調查只掌握了公園內分布全部種類的1/6。自60年代以來,青海省無脊椎動物本底數據長期未更新,缺乏全面系統的綜合調查。因此,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強化基礎研究的持續性。同時,專家組對今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志編撰工作和昆蟲學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專家組認為編撰《昆蟲志》是一項系統、完整、複雜的科學工程,應分類別、分階段、分時段進行,根據目前調查結果,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範圍內鱗翅目、雙翅目昆蟲種類最多,且具有較強的生態環境指示作用,建議首先編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志—鱗翅目和雙翅目卷。
下一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將持續開展基礎調查,不斷完善本底資料庫,同時,針對無脊椎動物開展重點區域、重點類群的長期監測研究,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科研高地」地打造奠定紮實的科學基礎。
(來源:青海新聞網)
責任編輯:賈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