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講座圖書預售 實體書店探索發展新模式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嘗試網絡直播、開辦雲講座、啟動圖書預售

  實體書店,探索發展新模式(解碼)

  圖為北京建投書局的圖書顧問用直播的方式為讀者介紹圖書。謝重澄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開直播、辦網絡籤售、提供知識服務……抗疫期間,各地實體書店奮力前行;減免房租、提供扶持資金……各地政府及時伸出援手,採取多種措施為實體書店解決燃眉之急。

  多樣化嘗試加速著實體書店的轉變,也推動實體書店探索更新生存模式,不斷升級發展。

  書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標。面對經營壓力,實體書店經營者發力前進,政府部門也接連出臺扶持政策,同心協力讓書店繼續守護城市的精神之光。

  拓展經營渠道

  2月25日,早上10點,杭州曉風書屋的負責人朱鈺芳準時出現在直播鏡頭裡。她的背後就是曉風書屋杭州絲綢博物館店。往年這個時節,正是遊人如織、顧客盈門的時候,但今年陪伴書店的只有旁邊池塘裡的4隻大白鵝。朱鈺芳帶領觀看直播的讀者參觀書店,逐一介紹好書與文創產品。1個多小時的直播吸引了500多位讀者。朱鈺芳說:「網絡銷售圖書對曉風書屋來說是弱項,雖然我們在幾家電商平臺上有品牌書店,但圖書銷量不高。嘗試網絡直播,就是為了讓更多讀者了解杭州有家有風景的書店。」

  自疫情發生以來,曉風書屋15家門店已經關店1個多月,幾乎沒有銷售收入。朱鈺芳表示,儘管壓力很大,但書店仍在堅持維護書店微信群,每天推薦圖書,各分店同事對接讀者需求,「要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市場」。

  多次被評為「最美書店」的鐘書閣書店也受到一定損失,24家連鎖店今年以來的總銷售額為105萬元,僅為去年同期的13%。面對困難,鍾書閣書店也嘗試開展網絡直播。在2月4日的首次直播中,觀看人數就持續增長,直播畫面也不時彈出有讀者購書的提示文字。直播結束後,共有8777人實時觀看,點讚量達2.7萬,收到1萬多條互動信息。2月5日,鍾書閣將實體書店搬到了直播平臺上,這場直播更是吸引了11829人次實時觀看。此後鍾書閣書店連續舉辦3場直播,均取得不錯的效果。

  鍾書閣書店創始人金浩說:「網絡直播是以最直接的展現形式向讀者推介圖書等產品。目前,暫停營業的實體書店正將自己的陣地加速向線上轉移,開展線上銷售、直播賣書、『雲講座』、預售等。」

  同時,直播已成為繼作者籤售、名家講座、新書發布等之後又一推廣營銷圖書的方式。京東圖書打造的音、視頻欄目「書生說」去年視頻播放量近1000萬次。2月18日,在京東圖書的秒殺活動中,一本情感類新書的作者參加「書生說」的視頻播放量達70萬次,新書秒殺量超1萬冊。

  一位實體書店經營者表示,開展網絡直播售書也需要經營者自己下功夫,比如研究什麼類型的圖書直播更受歡迎,積極了解電商的扶持、引流政策等。以前,實體書店經常請作者來店裡開展講座或籤名售書,效果不錯,現在和作者協調開展網絡直播也需要更多溝通。

  承擔社會責任

  以新華書店為代表的國有書店也在積極探索路徑,緩解經營壓力。

  江西新華發行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湯華說,突如其來的疫情,既給門店帶來極大的挑戰,也給線上業務帶來了機遇。集團建設的新華雲智慧教育平臺在這次疫情中受到用戶歡迎,高峰期頁面瀏覽量達763萬次,獨立訪客達到3.7萬人。今後各門店要積極開展網絡直播項目,通過抖音、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以短視頻、直播等方式為線下門店引流。

  河南省新華書店1月份銷售同比下降31%。書店負責人表示,為滿足廣大居家讀者購書需求,河南全省新華書店主動採取電話、微信、雲書網商城等方式接受讀者圖書預訂,並提供員工送達、快遞郵寄等送書上門服務,僅中原圖書大廈每天就接待電話、微信等渠道購書諮詢近千人。

  此外,新華書店大都還承擔著中小學教材的發行任務。如何克服人手短缺、物流緊張的情況,確保孩子們及時拿到課本,也在考驗著書店。

  江西新華發行集團為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從1月中旬就加班加點趕運。集團下屬上高縣新華書店2月14日接到緊急通知,為配合延期開學後學生的在線學習,書店要在3天內將所有教材送到全縣17個鄉鎮134所中小學校的6萬餘名學生手中。接到通知僅兩個小時後,書店全體人員就已經在倉庫集合,按照應急預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當天宜春天氣寒冷,書店工作人員在沒有任何取暖設備的倉庫裡忙到了次日下午。

  出臺扶持政策

  面對經營困難,各地政府及時伸出援手,上海、北京、西安、浙江等多地出臺扶持政策,為實體書店紓困。北京市在前期出臺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礎上,還專門針對實體書店提出強化資金支持等4項具體措施。

  這些舉措緩解了實體書店經營者的壓力,他們也盼望政策能更細更有針對性。朱鈺芳說:「杭州已經出臺適當減免房租的政策,如果有扶持資金補貼人工、文化沙龍、文創項目等,我們也非常需要。」金浩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對文化消費採購的力度,如發放購書券到實體書店購書等。湯華建議把圖書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購買範疇。

  百道網總裁程三國認為,目前實體書店需要彌補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跟讀者的連接,二是多樣而穩定的收入結構。他建議,實體書店應向其他零售行業學習,儘快加強與讀者的連接,包括加微信、加公號、建群、發展會員等,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如果書店有私域流量,書店自救手段選項就要多得多,這是以後每一個實體書店都需要特別重視的工作。」

  據中小書店聯盟「書萌」所做的一項調查,超過87%的實體書店依靠售書收入單一,這使得抗風險能力較為有限。程三國說:「今後不僅需要線下增加非書類產品與服務,還要發展線上業務,把線下實體書店流量轉成私域流量,開發去中心化的社交零售新電商業務。」

  收入來源多樣化對於書店生存極為重要。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中版書房,2019年底跟上海一家銀行合作,為其高端用戶提供價值10多萬元的知識服務。中版書房董事長劉佩英認為,書店可以通過提供知識服務來開拓新的營收渠道,打破單一依靠收入的結構。

  對於未來,書店經營者們表示會堅守下去。金浩表示,鍾書閣書店發展的速度暫時放緩,但不會停下發展的腳步。今後,會按照既定的規劃穩步發展、陸續拓店,也會將更多精力用於在線平臺的運營與發展,雙軌並行,讓讀者隨時隨地都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讓書店未來在面對未知挑戰時有更強大的抗風險能力。金浩說:「閱讀不止,未來可期。」(記者 張 賀)

相關焦點

  • 「書店+咖啡店+零售+講座」等新商業模式逐漸形成 實體書店換了新...
    近日,北京高二學生林凌參加由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的主題活動。「書店的裝修很精緻,還有咖啡店和自習區,在這裡看書覺得非常舒服。」林凌說。  眼下,實體書店正在應對手機閱讀、網絡書店、電子書等帶來的挑戰,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迎來新一輪的轉型與發展,逐漸形成「書店+咖啡店+零售+講座」等「書店+」的新商業模式,大量書店走進商業購物中心開設新店,演繹出不同於傳統書店的新業態。
  • 實體書店變直播間 「雲打卡」後下一步怎麼走
    戰疫」科普圖書和學習教材等,陪伴宅家的讀者。最近,多家書店變身直播間,戴著口罩的店長們紛紛舉起手機化身「主播」,帶讀者「雲打卡」逛店,邊嘮嗑邊賣貨,或在線直播講座。當線下書店陣地加速向線上轉移,市場格局將有何種變化?下一步突圍重生的契機在哪?
  • 記者探訪圖書大廈等實體書店 借圖書外賣轉型自救
    疫情「突襲」讓實體書店一度手足無措,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的營業額驟降至疫情前的15%至20%,網紅書店言幾又北京8家門店的營業額損失了9成左右,自在博物書店2家在京門店疫情中全部停業……而上線電商平臺又難敵京東、噹噹這些巨頭,實體書店轉型新業態迫在眉睫。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突圍
    近日,我省實體書店陸續恢復營業,儘管客流量還較少,但讓人欣喜地看到了逐漸回暖的活力。危機亦是契機,喚醒了「書店人」在艱難中的獨立思考。當理性的力量被重新喚起,實體書店一直以來的轉型探索也許就有了突破口。
  • 網絡書店火爆 實體書店該如何活下去?答案在這裡
    (網絡配圖)6月16日,全國實體書店發展推進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等十一個部委共同發起的《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實體書店建設納入到文明城市的考核範圍,納入到地方政府城市規劃的範圍,含金量很高。」參加了會議的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王忠義,深受鼓舞,認為這份指導意見操作性很強, 「比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達到一定建設標準的校園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鼓勵在中小學校及周邊開辦實體書店。」王忠義說,針對新華書店,《指導意見》對大書城、小連鎖、鄉鎮書店以後的發展建設,都有說明。
  • 實體書店亟待來一場「行業大分工」
    原標題:實體書店亟待來一場「行業大分工」 近年來,實體書店的發展受到各方關注。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通過積極轉型,有很多實體書店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和文化集散地。然而這並不能掩蓋實體書店所面臨的問題。在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如何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值得業界探討。
  • 合肥:民營實體書店加入公共圖書館聯盟
    近年來,因為經營上的調整和合肥市書籍借閱政策的發展,我們就停止了書籍售賣服務,改為了免費借閱,成為了一家不賣書、能聽歌、共享書籍的書店。」保羅的口袋書店圖書總監史靖瀾介紹說。  在這裡,每一本書都有圖書館的標籤編碼,每天都播放不同的背景音樂。讀者看到喜歡的圖書不再需要花錢購買,而是可以選擇在這裡靜靜閱讀。
  • 守護城市「燈塔」:疫情下中國實體書店積極自救
    受訪對象供圖新華社合肥2月28日電(記者 汪海月)從年三十到現在,合肥書店保羅的口袋已經停業一個多月了。其旗下的四家書店,在這場疫情之下,都被迫關閉店門。「這次疫情對實體書店有很大的衝擊,即使復工,上半年的營收也會大幅度銳減,支付不起人員薪資和房租等開銷的話,就會面臨倒閉。」保羅的口袋創始人之一朱莎說,疫情進一步放大了實體書店的經營問題。
  • 「不務正業」的實體書店拿什麼來「續命」?
    許多「名書店」撐不過時勢,反觀書店數量位居全國第二的成都。無論是老字號的新華文軒,還是「萬年青」的西西弗,又或者熱搜榜的新山書屋,實體書店會迎來曙光還是黑暗?老字號書店是購書的首選如今,實體書店日子好過嗎?帶著疑問,《金融投資報》記者走進位於招商花園城內的文軒BOOKS,一探究竟。
  • 紫金山中新增民國風書店「吾在書舍」
    這家書店20日上午正式開業,地處隨時讓你穿越民國的南京紫金山中。「吾在書舍」為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與復地地產共同打造的社區書店,地處南京復地御鐘山小區,以民國風格設計及最純正民國裝飾場景的社區書店,提供閱讀服務、美學教育、藝文展演、品質生活體驗的社區文化消費空間,以促進鄰裡閱讀文化發展,創建閱讀體驗與鄰裡生活美學的社區新模式。
  • 重拾閱讀體驗 實體書店在天津市場如何實現路人轉粉?
    電子商務的興起,被視為實體書店銷售業績迅速下滑的開始。2008年之後,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的圖書,年均增幅達100%。傳統書店經營模式無法存活,購物中心尋求差異化,代表著一種文化氣質和生活方式的「書籍+N」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兩者的共贏;這種體驗豐富的複合書店已然成為商業文化休閒業態的新標配。
  • 《書店漫遊——一段書店與文學的尋訪之旅》:全世界的書店都在這裡
    歷史的當事人  瓜地馬拉的思考者書店是卡裡翁去的第一家有影響力的書店。書店誕生於戰亂之中,它引進了大量引領思想的書籍,舉辦文化派對和展覽,很快就成了抵抗和開放的中心,一度影響了這個國家的發展。在思考者書店,卡裡翁買了許多「正常書店」不會賣的書,比如《夠了,瓜地馬拉》和《暴力的手段》。不過,這家書店只存在了短短十二年,在2006年就關門了。
  • 撥付資金、支持探索新模式……上海祭出組合拳扶持文化企業
    答:一是鼓勵演藝市場轉型創新,支持在線點播、直播等新業態、新模式探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多渠道發布、多網格分發、多終端呈現,鼓勵開發新型文化消費金融服務。二是積極運用各類傳播平臺,加大宣傳疫情防控權威信息和政策法規,待劇場開門營業,在科學引導、群防群控的基礎上,儘量縮短公眾的適應期,提升在劇場觀劇的安全體驗。
  • 三聯韜奮書店:從虧損兩千萬的死亡線上活過來
    作為2010年整體調整改革的一部分,才有了韜奮書店和雕刻時光的合作。「說是順應潮流也好,無奈之舉也好,實體書店有責任有義務讓讀者閱讀的感受多樣化,讓讀者能夠在書店裡享受更多的服務。」翟德芳稱,這裡面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業不能荒廢。他說,儘管增加了經營項目,但三聯韜奮書店經營的圖書種類並沒有減少。兩年前書店經營的圖書是7萬種左右,現在依然是這個規模。
  • 書店並不冷 服務待提升
    客流:連鎖品牌佔優來自《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新開書店的數量超過4000家,關閉的書店則為500多家。與其他零售行業的表現相比,實體書店產業的數據較為樂觀積極。
  • 南之山書店下山:從網紅店到社區店,裝著多少求生欲?
    依託其累積的2.2億優質用戶、海量大數據以及規模採購優勢,噹噹書店以閱讀為主線,融合了文創、輕食、旅遊、花藝、手作、生活美學、沙龍、展覽、非遺文化等元素,打造了一個複合文化實體空間。在圖書價格上,噹噹書店縮小了線下線上的價格差距,還配備了智能化的自助查詢系統,讀者可以對比線下線上價格信息,再決定是否購買。
  • 這些「網紅」書店圈粉無數
    作為教育強區的嶽麓怎能不提它古香古色的書店那裡的風景才是真的難忘啊小嶽特地整理了這份嶽麓書店攻略小夥伴們可以在五一期間到網紅書店打個卡給自己充充電哦~西西弗書店西西弗書店是一家全國性主題體驗連鎖精緻書店
  • 中國圖書零售市場數據分析報告發布:20年來全國圖書零售首現下降...
    開卷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圖書市場自2001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白巖松、倪萍、許知遠……無數大咖紛紛加入直播為實體書店呼喊:讓他們撐過「寒冬」的動人一幕可以說是疫情之下圖書、出版行業的局部縮影。告別2020,當我們再回眸時,關於2020年、疫情之下國內圖書零售市場的全貌也已經漸漸呈現在了讀者面前——1月7日,跟蹤監測中文圖書時長零售數據超過20年的「北京開卷」發布了2020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數據分析報告。該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指全部圖書定價總額)規模出現了自2001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 雲智能圖書管理系統
    雲智能圖書管理系統億佰圖書自助借還系統建設主要是運用RFID技術,通過RFID技術實現讀者自助借書、還書、續藉以及圖書的防盜等功能,目標是高效的完成大批量圖書的流通。RFID技術在國內各個領域已經運用很成熟、穩定,這時運用在圖書館顯得尤其的重要。
  • 為什麼買書人愛去水石書店,而不是網購便宜貨?
    5月7日晚,在成都方所書店舉辦的國際書店論壇上,詹姆斯分享了其扭虧為盈的策略和實體書店的經營之道,並在會後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在國內實體書店普遍舉步維艱的當下,水石書店的成功經驗或許對中國書店經營者有一些啟示。削減成本,採用放權責任制詹姆斯說,一家好的實體書店,無關乎大小,關鍵是要充滿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