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人大代表創作首部平反冤案電視劇,曾在最高檢談「疑罪從無」

2020-12-05 大白新聞

【編輯/郝佳 統籌/劉姝蓉】4月14日晚,法治題材電視劇《因法之名》在北京衛視播出,首播收視率穩坐前三。作為中國第一部真實反映司法機關糾正冤錯案件工作的影視作品,該劇由全國人大代表趙冬苓編劇,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 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等主演。大白新聞注意到,《因法之名》由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和編劇趙冬苓創作劇本,劇情源自於真實案件。趙冬苓曾專門應邀到最高檢進行實地調研,並特意就「疑罪從無」的規定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度反映「平反冤假錯案」 取材於真實案件

據媒體報導,法治題材一直被稱為影視劇中難以觸及的「沙漠禁區」,繼《人民的名義》之後,以「糾正冤假錯案」為主題的《因法之名》,再次填補了國內該稀缺劇種的空白。4月14日晚,《因法之名》在北京衛視首播,講述了李幼斌扮演的部隊轉業刑警「葛大傑」因好友在追捕嫌犯時不幸殉職犧牲,由「怒」生「錯」,間接導致冤假錯案的產生。然而,礙於當時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張豐毅扮演的檢察官即便心懷疑問,也只得妥協現實。時隔多年後,李小冉飾演的新生代檢察官「鄒桐」與律師共同努力,多年冤案最終沉冤昭雪。

在首播劇情當中,開篇從一起離奇的殺人案件展開,將各種可疑人員與可疑事件都聯合起來,並迅速締結了李幼斌飾演的刑偵人員,張豐毅飾演的檢察官兩位男主鮮明的人物性格,敘事非常明快,劇情主旋律與故事性結合得很好。

《因法之名》展示了當代檢察官、公安幹警、律師等堅定法律信仰、堅守法律原則、維護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其特殊意義還在於實現了一個 「零的突破」:是中國首部反映當前司法機關糾正冤錯案件工作的現實主義影視作品,從藝術的角度闡釋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夠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大代表編劇加持,曾在最高檢談「疑罪從無」

《因法之名》由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和編劇趙冬苓創作劇本,她坦言寫作過程歷經十餘次修改,在檢察院層層把關指導下,反覆打磨劇本耗時一年之久。

作為從業近30年的「金牌編劇」,趙冬苓創作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佳作,其中《激情辯護》、《上學路上》、《中國地》、《紅高粱》等作品曾榮獲華表獎、飛天獎、金雞獎、白玉蘭獎等獎項中的最佳編劇獎。她平時對法律領域興趣濃厚,無論是作品《獵狐》、《冷案》,還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諸多議案,均緊緊圍繞「法律」而展開。

趙冬苓坦言,《因法之名》是她近年傾注最多心血的一部作品,為了令劇情更具合理性,她花了大量時間研讀相關法律知識,並且前期做了深入的調研,近兩年國家糾正了多件冤錯案,她基本上都進行了採訪,並仔細了解案情。至於《因法之名》裡的事件出自哪個原型,趙冬苓坦言不能再給當事人形成壓力,而劇本是從現實中汲取靈感後的藝術再創作。

力求保證劇情的真實性與嚴謹性,《因法之名》中所有「罪行」與「處理」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條款。此外,趙冬苓還得到了最高檢影視中心等官方部門的大力支持,她透露,檢察院對她的寫作工作進行層層把關和指導,提出的劇本修改意見足有幾頁紙之多。

為了更好地了解冤假錯案的處理情況,趙冬苓還曾專門應邀到最高檢進行實地調研,並特意就「疑罪從無」的規定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她認為,中國法治近20年一個很大的進步,就是逐漸接受了「疑罪從無」的概念。以前如果去糾正一個冤訴案件,必須要等證據出現。但至少現在可以做到只要證據不充分,就不會隨意給犯罪嫌疑人定罪。

趙冬苓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沒有一件冤假錯案是有人故意而為之或栽贓陷害」, 她指出,我國的法制在不斷完善,錯案比例在逐年下降,所以在《因法之名》中,趙冬苓無意誇大人性的惡,也沒有刻意「歌功頌德」,而希望通過真實來還原真相,展現在冤假錯案影響下,各方人物的生活與命運波動。

今年兩會期間,趙冬苓曾就「保護民營企業利益」「汙點藝人」等民眾關心的話題發表看法。對涉民營企業的經濟案件,她建議在審理過程中把「取保候審」的法律規定靈活運用起來。此外她還表示,對出現問題的汙點藝人,應該建立一種有序、合規、合法的懲戒機制,把汙點藝人和作品與製片單位分開,不能一棍子打死。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最新力作

大白新聞注意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是《因法之名》的出品人之一,其2017年推出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講述了當代檢察官維護公平正義和法制統一、查辦貪腐案件的故事,因為新穎的反腐題材、紮實的劇本設置、精良的製作大獲好評,引發收視熱潮。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具有獨立事業單位法人資格和影視製作資質的專業影視機構,由著名作家莫言擔綱藝術總監,著名編劇周梅森擔任顧問。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擁有一支專業製作團隊,主要策劃、出品、拍攝和製作各類題材特別是檢察題材影視作品,同時緊密配合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心工作,開展影視宣傳和法治教育,多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華表獎」、「白玉蘭獎」等重大獎項。

除了《因法之名》,「最高檢」影視中心近兩年陸續推出了《歸去來》、《黑金風雲》、《交鋒24小時》《我是檢察官》等影視作品,今年還擬將播出由劉濤主演的《拼圖》,由胡軍主演的《大路朝東》等電視劇。【資料來源:北京青年報、新京報、檢查日報、法制晚報、央廣網、齊魯網等】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劇開播!李幼斌主演
    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連續劇。該劇由趙冬苓擔任編劇,沈嚴和劉海波共同執導,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和石天琦領銜主演。本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劇中,部隊轉業的刑警葛大傑(李幼斌飾)因好友在追捕嫌犯時不幸殉職犧牲,因怒生錯,間接導致冤假錯案的產生。礙於當時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即便心懷疑問的檢察官鄒雄(張豐毅飾)也只得妥協現實。
  • 「時代的那雙眼」新年策劃⑨丨張志超們的身上,寫著疑罪從無的...
    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有罪推定」觀念曾在社會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人們接受不了錯放兇手的可能性。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打擊犯罪,但唯有平衡與保障好與個人權利的關係,才能讓無辜之人免受牢獄。古羅馬有「罪案有疑,利歸被告」的闡釋,《尚書》中亦有「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書寫。伴隨社會的發展和進階,「疑罪從無」成長為法治文明的要素。
  • 史上浙一天︱清末四大奇冤之楊乃武與小白菜獲平反
    前杭州知府陳魯、寧波府知府邊葆誠、嘉興縣知縣羅子森等人承審此案,未能詳細訓究,草率定案,均革職,巡撫楊昌睿不能查處冤案,等到京控覆審又不能據實平反,學政胡瑞瀾未能究詰根由,詳加復驗兩人俱行即行革職。楊乃武被革舉人未能恢復;葛畢氏被釋回餘杭,削髮為尼。由於此案案情著實曲折,有很多的版本在民間流傳。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重大案件審訊時律師在場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重大案件審訊時律師在場 2016-03-14 03:07:44昨天下午,全國人大代表、著名編劇趙冬苓在審議兩高報告時提出上述建議。  趙冬苓說,從已經糾正過來的冤假錯案來看,「證據不充分,甚至幾乎沒有直接證據,以口供定案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導致了連鎖反應:在平反後,冤假錯案的當事人都眾口一詞表示自己受到刑訊逼供,而公安部門又眾口一詞表示是依法辦案,否認刑訊逼供,雙方在這個問題上陷入無法證明或無法證偽的境地。
  • 男子被控強姦女兒入獄十年後平反:審訊時曾遭毆打 有人為他寫好口供
    3這起冤案雖有國家「買單」,但寸金難買寸光陰,它對房洪彪的影響還在持續。記者注意到,「房洪彪強姦案」被最高法作為典型案例,錄入了中國司法案例網案例庫中。 4近日,淄博中院就該案作出國家賠償決定。專家、律師指出,該案離奇情節背後,體現出當年辦案思維、手段以及制度的不足,這也是很多冤案發生的共性。
  • 章子怡首部電視劇即將播出 張藝謀曾建議她「永遠不要拍電視劇」
    1月7日,章子怡連續發了兩條微博為自己主演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做宣傳,同時該片曝光了一分鐘的預告片,片中章子怡扮演的上陽郡主王儇初露真容,更換多次服裝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章子怡出場時氣場強大;也有網友表示,看預告,造型像馮小剛的電影《夜宴》。電視劇海報(圖據章子怡微博)作為章子怡主演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自然引來眾多關注。
  • 首部聚焦鄉村振興背景下全民健康電視劇開機
    強大班底保駕護航,新銳導演+實力派演員匠心演繹  時代主題劇是拍給老百姓看的,引發觀眾的共鳴與啟發大家深思時代主題的深刻意義是影視劇藝術創作的終極目標。作為首部聚焦鄉村振興背景下全民健康的電視劇,《老大夫小大夫》以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為精神內核,在創作上格外注重百姓共鳴細節和社會深思主題兩者的關係表達。
  • 章子怡首部電視劇終於要來了
    1月7日,章子怡出道以來出演的第一部電視劇、長達80集的《上陽賦》正式官宣,意味著這部2018年已殺青
  • 阿里等大資方護航,章子怡首部電視劇能領銜2021爆款劇?
    等了好久,章子怡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曾用名《帝凰業》《江山故人》),終於要在1月9日開播了。雖然又是一部未大肆宣傳,就突然定檔開播的劇,但已被不少嗅覺靈敏的粉絲發現了,並對此投入極大熱情:「終於有劇追了」「希望電影質感滿滿」「子怡是有靈魂的演員,她的作品必追」……如潮水般的期待湧來,熱情的粉絲迅速將還未開播的《上陽賦》送上熱搜。
  • 網友推薦的精品5部電視劇,適合放假的學生看,部部經典,太贊了
    該劇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鬥爭。《父母愛情》郭濤、梅婷、劉琳、任帥等主演的家庭情感劇,該劇主要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
  • 抗疫電視劇《在一起》啟動 編劇是親赴武漢的六六
    封面新聞3月23日報導3月22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獲悉,首部全面反映抗疫的20集電視劇《在一起》,已經在上海正式啟動。有關編劇團隊,正在武漢抗疫一線深入釆訪,積極創作劇本。近日,盛傳陳道明、潘虹、李雪健、陳寶國等「老戲骨」將加盟該劇。
  • 電視劇推薦:有一部劇剛上架就破億,你知道是哪個嗎?
    大家好,我是小金魚,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幾部電視劇,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呦,點關注,不迷路。· 電視劇推薦:有部劇剛上架就破億了,你知道是哪個嗎?小軍卒寧缺為了給自家冤案昭雪,帶著小侍女桑桑來到都城。經過不懈的努力,他考入最高學府書院,成為書院領袖夫子的親傳弟子,肩負起匡扶國家、護衛人民的重任,並成功為家人平反。寧缺帶身患奇症的桑桑前去求醫,卻發現桑桑是永夜降世載體,一時間成為天下人追殺目標。為保護桑桑,兩人浪跡天涯,卻發現製造桑桑殘酷命運的正是天下人崇拜的昊天,原來昊天正是永夜幕後黑手。在昊天的煽動下,席捲天下的大戰爆發。
  • 吉林冤案 被竹籤扎指甲縫 腳趾被截掉 蹲26年監獄
    他出獄已經兩年多,被關押的時間超過25年,是近年來公開平反的冤案中失去自由時間最長的蒙冤者。劉忠林案發生在1990年。案件發生的前一年,同村一名女子失蹤,一年後,村民修河時在河套邊挖出懷孕的女屍。警方後來鎖定劉忠林為兇手。此案至1994年7月才作出一審判決,劉忠林被認定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緩。未經二審,該案即被吉林省高院核准死緩。
  • 這四部電視劇收視率高到「嚇人」,如果你都沒看過,我佩服你
    現在的電視劇,好的不多,爛劇盛行,小鮮肉逐漸代替了原來一些富有演技的藝術家,可以說是既讓真正優秀的演員感到痛苦,也讓觀眾們非常難受。流量當潮,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難找到優秀的作品,但是還是有不少非常好的劇,為我們帶來了良好的劇情。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幾部。
  • 世界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首部作品集國內出版
    在安東尼40多年的繪本創作生涯中,出版有51部作品,被翻譯成了26種語言,在全世界不同國家都有很高的閱讀量,是當之無愧的「人氣王」;另一方面他多次摘得童書界的各項大獎:曾獲2次凱特·格林威大獎,3次科特·瑪希拉獎,荷蘭銀鉛筆獎,以及童書界最高榮譽獎項——國際安徒生獎。
  • 旅順大潮口曾出了個喬老爺
    任知縣期間,喬判案清明,曾巧斷、平反了一批冤案。相傳,呂劇《喬老爺上轎》就是依據他的政績編寫的。數年後,由於他公明清廉,政聲頗著,升為知州。朝廷命文已公布,但因病尚未到任而卒。死後葬於濟南府城郊。喬有年留下《旅順懷古》詩一首矗立金山海氣橫,   唐家曾此駐雄兵。   銘功千載鴻臚井,   酣戰三年牧底城。
  • 我國首部反傳銷電視劇《上線下線》牽動人心
    斯琴高娃在電視劇《上線下線》中飾演一位反傳銷的大媽 出品方供圖 電視劇《上線下線》劇照 出品方供圖   兒子搞傳銷,媽媽該怎麼辦?是選擇大義滅親,還是用親情和勇氣喚回誤入迷途的「羔羊」?
  • 實事求是 落實政策——為錯劃為右派的人士平反
    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各地各部門根據三中全會「堅決地平反假案,糾正錯案,昭雪冤案」的精神,進行了認真的複查和改正工作。改正錯劃右派工作於1981年大體結束。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正確處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廣大人民群眾是衷心擁護的,在黨內外是深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