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問了兒子一個問題:「你們班有多少人每天寫日記」?
兒子眨巴著眼睛想了一下說:「大概就幾個人吧,我們班裡喜歡寫日記的,基本就是那幾個寫作文很厲害的同學」。
說得也是,但凡愛閱讀愛思考,不怕寫作文的孩子才會對寫日記感興趣。反之,那些不愛閱讀,也不愛觀察和思考,一遇寫作文就犯難頭疼的孩子,肯定不喜歡寫日記。
可是,在小學的初級階段,寫日記是每個學生必學必寫的一項學習任務,老師更是鼓勵學生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記日記的習慣。
但事實是,無論老師怎樣要求與鼓勵,依然會有大部分學生不喜歡,也不願意寫日記,這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是因為他們都把寫日記當成了一件苦差事。
那為什麼孩子們會不願意寫日記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家長的高要求,要求孩子寫好寫多,直接導致孩子在剛開始學習寫日記時就產生了一種困難感和厭惡感。另一方面是孩子本身可能沒有學會,不會寫,識字太少,而又貪玩,所以抗拒寫日記。
但其實,寫日記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1、 寫日記可以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作家周國平在他的《寫日記的習慣》一文裡說道:
「日記是作家的搖籃。要成為一個夠格的作家,基本條件是有真情實感,並且善於用恰當的語言把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在這方面寫日記是最好的訓練,因為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一個人總不會把空洞虛假的東西獻給自己」。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很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話用詞相當精準、簡單明了,讓人一聽立馬就能明白。而有的孩子在這方面的表達往往就不盡人意,說出的話來總會讓人有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懵。
寫日記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在寫日記的時候,孩子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用文字透過筆端展現出來。在這個展現的過程中,孩子要調動起所學知識和詞語,對自己想要說的話順暢地表達出來。
從思考到寫出來,這是一個鍛鍊表達能力的過程。寫得多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就練出來了。
2、寫日記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是一個人最該具備的能力。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真正獨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
喜歡寫日記的人,都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許多名人作家也都愛寫日記。
國學大師季羨林就愛寫日記,他還出版了一本《清華園日記》,寫的是自己在清華讀書時的事情。書中記錄的雖然都是季老日常生活的感受和想法,但換一句話來說,這其實就是一種獨立思考,對生活、自我和人生的思考。
3、寫日記可以培養孩子的感受力
感受是一種心理情感。
快樂、生氣、悲傷、厭惡、驚訝和痛苦等等這些感受,無時無刻不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裡來來回回。但凡事無絕對,任何事情都會有兩面。
比如,孩子考試考砸了,他感到很難過,難過得想哭。但是,難過只是一種當時的淺層感受。在這淺層感受的背後,其實還可以有更深層次的感受,那就是在這種事實和感受的背後,去思考對自己有益的一方面。這是另一種積極感受,這種感受更傾向於積極陽光的一面。
4、寫日記可以培養孩子的洞察力
在學校上課時,老師都有教會孩子細心觀察,尤其是在寫人物、景物、動物作文的時候。觀察仔細的學生寫起作文來往往得心應手,在描寫和個人思維上都更顯與眾不同。他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他們比起沒有觀察力的人將看得更真切、闊達和確實。
寫日記也並不局限於只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世間萬物都可以寫。從觀察到洞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中間需要堅持讀寫和不斷思考。
林語堂說:「寫好日記,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礎」。
冰心也說,堅持寫日記,是練習寫作文的最有效最好方法。
於小學生而言,了解寫日記的好處,並學會寫日記,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不僅能解決作文難題,寫好作文,更是一件有益於終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