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貝爾法斯特」這個地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假如換個說法「鐵達尼號的故鄉」,估計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吧。
今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婦就想和大家分享貝爾法斯特的故事。
貝爾法斯特是北愛爾蘭的首府,地理上位於愛爾蘭島上,所有權卻屬於英國。英國脫歐大戲已經演了很多集,北愛爾蘭卻表示「要脫你自己脫,我才不脫!」
敢跟老闆談判這麼剛,說起來英愛的這場虐戀還跟全民愛「豆」——土豆有關。
大家都知道,英國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因為殖民地太多分布太廣而號稱「日不落帝國」,而愛爾蘭就是它的第一個殖民地。雖然頭頂「第一」的桂冠,愛爾蘭的代名詞卻是「倒黴孩子遇上了黑心後媽」。壓迫是那個時期愛爾蘭的主旋律,但對於特別能吃苦的愛爾蘭人來說,隱忍是他們的選擇,直到土豆大饑荒的爆發。
土豆對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但對那個時候的愛爾蘭人來說卻是「命」。
有數據顯示:19世紀40年代早期,愛爾蘭人日均食用馬鈴薯 5 磅(約合4.6斤),底層勞動者高達10-12 磅(約合9-10.8斤),而同期法國人日均食用馬鈴薯量是6盎司(約合3.3兩)。差距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愛爾蘭人窮,只吃得起土豆。
在愛爾蘭被英格蘭殖民期間,發生過多次大饑荒,最嚴重的那次發生在1845-1852年,因為一種叫「晚疫病」的瘟疫導致愛爾蘭人賴以續命的土豆大幅減產,最誇張的1846年和1848年幾乎全毀。快要被餓死的愛爾蘭人請求英國人不要收走未受到影響的其他穀物,然而英國人壓根就不care他們的死活。
天災加上人禍,後果異常嚴重:愛爾蘭150萬人死亡,200萬人被迫移居海外謀生,全國人口下降一半多,從900萬驟減到不足400萬!
在《美國種族簡史》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曾見過棲身於森林之中的印第安人,也見過帶著鎖鏈的黑人,當我琢磨他們可憐的處境時,我曾認為,我已經見到了人類悲慘遭遇的極端狀態了。然而,我當時並不知道愛爾蘭人的不幸處境。」
簡言之,作者認為:英國殖民下的愛爾蘭人活得不如黑奴。
土豆對愛爾蘭人到底有多重要?
借用愛爾蘭一句諺語說明:「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開不得玩笑,一是婚姻,二是土豆。」在愛爾蘭,離婚曾經是絕對不被允許的(1995年開始才允許離婚,不過非常非常非常麻煩),而土豆,千萬不要拿這個跟愛爾蘭說笑,樸實而樂天的愛爾蘭人可能會揍你!
俗話說,光腳不怕穿鞋的,千萬不要欺負一個快要餓死的吃貨。
可惜,只知道吃魚和薯條的英國人不知道這條真理。
土豆饑荒逼得愛爾蘭人掀起了反英浪潮,民族主義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被欺負慘了的愛爾蘭人想要當家做主人。
好消息是1948年12月,愛爾蘭官宣脫離大英國協獨立;
壞消息是1949年4月,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但拒絕歸還北方六郡,也就是今天的北愛爾蘭。
你知道,英國人美國人是很喜歡掛國旗的,但是在北愛爾蘭,你幾乎看不到。在首府貝爾法斯特,甚至很多人都拒絕承認自己是英國人,這跟印度人之類削減腦袋都想換本英國護照形成鮮明反差。正所謂:
沒有的都想要,有的卻不珍惜。妥妥的圍城效應。
老鼠皇帝首席村婦2019年冬天為期63天的歐洲之旅從愛爾蘭開始,經由北愛進入英國。當我們終於站在貝爾法斯特的街頭,老實說,感覺它更像是愛爾蘭的城市而不是英國的。
好了,回到旅行本身:像貝爾法斯特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經歷豐富的城市,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呢?
I和平牆
到貝爾法斯特,和平牆不能不看,這是了解北愛爾蘭歷史以及政治、宗教、乃至藝術的一個重要窗口。北愛衝突其來有自,既是歷史原因,也有宗教因素,和平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政治壁畫表達了不同信仰、不同群體的政治訴求以及對和平的渴望,許多壁畫皆為名家之作,作為歷史的見證,和平牆被保存下來,成為獨特的城市景觀。
I鐵達尼號的故鄉:一離開,便永訣
貝爾法斯特是一個港口城市,素以造船業聞名世界,鐵達尼號便是這兒的著名企業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打造的。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建成下水,目的地紐約。這是它的處女航,也是唯一一次航行,5天後撞上冰山沉沒,1514人罹難,死亡率高達68%。鐵達尼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奢華的遊輪,死者中有很多大佬,比如:美國管道大亨班傑明·古根海姆、梅西百貨創始人史特勞斯夫婦等。
為了紀念這個悲劇,貝爾法斯特在拉根河邊建了一座博物館,通往博物館的河邊步道每一步都有故事,遊客可以一路走一路閱讀了解相關歷史,直到走入博物館,去了解這個曾經最奢華遊輪的內部。
I不能吃的三文魚
與泰坦尼克博物館隔河相望的是一條巨型大馬哈魚雕塑,也叫「知識的三文魚」,由本地藝術家約翰·坎德尼斯設計,據說靈感來自一條游離拉根河之後又萬水千山重返貝爾法斯特的大馬哈魚,選址處是大魚也是船隻航行的起點。
雕塑完成於1999年,如今已經是城市的新名片。它長10米,基座由普通石塊砌成,魚身上的鱗片由陶瓷製成,每一片瓷片都是一副獨立的畫,傳遞著截然不同的信息,仿佛跟這座城市相關的記憶碎片都上了魚身,等待細心的人們去挖掘發現。
I女王丈夫的鐘樓
「大魚」雕塑正對女王廣場,廣場很迷你,廣場上的鐘樓顯得特別偉岸高大。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去世,遺孀維多利亞女王為了紀念他而建了這座鐘樓,鐘樓建成於1869年,愛爾蘭建築家巴雷作品,基座採用哥德式飛扶壁設計,正面有阿爾伯特親王身著嘉德騎士袍的雕像。
I洋蔥圈——貝爾法斯特精神
距離鐘樓不遠處是貝爾法斯特購物中心維多利亞廣場,在這裡除了買買買,還可以乘坐免費的中央電梯直到觀景臺,俯瞰城市風光。
這裡有個名叫「貝爾法斯特精神」的雕塑,由北愛爾蘭藝術家丹·喬治設計,扭來扭去的線條象徵亞麻業,鋼鐵材質象徵造船業——它倆是貝爾法斯特的兩大支柱。不過鑑於其造型的直接觀感指向性太清晰,當地人都戲稱它為——洋蔥圈。
對旅行來說,感情含量太高是種毒藥,因為會直接變化成看待目的地的濾鏡。在看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這座城市時,如果不了解歷史,會覺得呀真美很有厚重感啊;如果知道一些背景知識,知道她是全英安全排名第一、生活花費最低的城市、泰坦尼克的建造地等已經很好;再深一點,了解和平牆背後的衝突和殘酷,可能反而會五味雜陳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悲傷了。
所以,旅行真的是一種層次感很豐富、豐儉由人的獨特生活方式,你是怎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世界,就會收穫怎樣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