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泰鬥賀友直的童年:最怕算數 最愛畫端午虎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此圖取自《賀友直自說自話》,

  賀老將自己的生平及生活見聞

  感悟用連環畫呈現,

  這是他描繪的自己出生後,

  身為職員的父親與還健在的母親一家三口共處一室的畫面。

  賀友直 1922年11月生於上海,浙江寧波鎮海(現為北侖)人。自1949年起,從事連環畫創作,共創作了百餘本連環畫作品。代表作《山鄉巨變》、《朝陽溝》、《李雙雙》、《十五貫》、《白光》、《申江風情錄》等。目前,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在編輯整理《賀友直全集》。

  2016年3月17日20:30,連環畫泰鬥賀友直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94歲。昨日,新京報致電賀友直女兒時獲悉,賀老生前還在忙於兩個項目的捐贈以及展覽。作為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項目的一站,「走街串巷憶舊事——賀友直藝術展」原定3月30日在位於北侖的賀友直藝術館亮相;而另一個將於2016年5月於寧波美術館呈現的「『畫說寧波』——賀友直風俗畫作品展」也被列入賀老計劃之內。他曾表示希望可以親臨現場,卻不料昨日傳來悲報。談及後續的紀念活動,賀友直女兒稱事發突然,具體安排尚未確認,目前已知的是本月23日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辦賀友直專場,展開悼念。

  「我畫連環畫,起始只是為了吃飯。我自幼性喜畫畫,故一捧上這隻碗就愛上了這口飯。從農村到城市,從寄養生活到獨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對於人情世態、社會風貌,經歷得多,體驗較深,而這正是畫連環畫的豐富資本。所以,我一投入連環畫這塊天地,允我表興,由我誠意,就深深地愛上了它。」

  【童年】

  最怕算數,最愛畫端午虎

  「五歲時,媽媽去世了,依稀記得,出殯時我捧著一個紅漆木盤,大人告訴我,木盤裡豎的木牌是我的媽媽,我很不理解。只覺得這支(送葬)隊伍有趣。爸爸把我託給在寧波鄉下的姑媽。姑媽待我似親出。我最怕的是上算術課,每次交作業難得有不挨板子的。但是我也有拿手的,每到端午節,我畫的端午老虎頗受婆嬸們誇獎。」

  如上述圖文記錄,賀友直因母親早年過世,父親無法獨立撫養,便將小小的他託付於親戚。雖然姑媽待他不錯,但家境的貧困,不幸失學的賀友直開始了做學徒、當小工的日子。而彼時的生活體驗與對身邊人群的觀察,成為其日後通過畫筆記錄民生萬象最原始的積累。1949年,依據趙樹理《福貴》所創作的連環畫是賀友直藝術人生的起點。作為入行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不僅幫他贏得不錯的收入,更使得他嶄露頭角,由此走上了這一條與連環畫綁定的創作道路。

  【定型】

  個人最愛《朝陽溝》

  「我自己喜歡《朝陽溝》,是因為畫的時候,我才真正懂了畫連環畫的要義。《山鄉巨變》是成名作,大家對它的印象很深。我舉個例子,在全國九屆美展的時候我得了一個銀獎,華君武為我打抱不平,說我的《小二黑結婚》應該得金獎。但人家說,《小二黑結婚》和《山鄉巨變》比,還是差了一點。」

  新中國成立後,賀友直考上了新美術出版社,曾經對賀友直影響頗深——「北劉南顧」的顧炳鑫,即是彼時的創作組長,而另一位新中國連環畫的奠基人之一「劉繼卣」也是賀友直的啟蒙。從打底線描風格的《新結識的夥伴》到以年畫形式呈現的《小二黑結婚》,再到被譽為中國連環畫裡程碑式作品的《山鄉巨變》以及《李雙雙》,都是賀友直的代表作。1963年,長達396幅的《山鄉巨變》全國連環畫評獎中榮獲一等獎。而對於其本人來說,1977年創作的《朝陽溝》是其個人最得意的作品。關於連環畫創作的四「小」理論(小道具、小動物、小動作、小孩兒)正是賀友直這段時期總結出的心得。

  【榮耀】

  婉拒商邀,美院任教

  「1981年在中央美院42號教室開講座,是我第一次進高等學府講課。我說老漢資格很老,1937屆的。下面坐的一排人眼睛就瞪起來,1937屆,是巴黎的?還是延安的?我說,1937屆的小學畢業。下面哄堂大笑。很多來採訪我的人說我是連環畫的『泰鬥』,我查辭海,泰是泰山,鬥是北鬥——我有那麼高嗎?我就是個畫家。而且不敢說是專家,只是畫連環畫的內行。」

  「文革」後,北京榮寶齋以及上海朵雲軒曾分別找到賀友直,期待他可以創作一些人物畫,然而自稱「李白的詩都背不出」的他,婉拒了「畫大畫」的邀請。1981年他被中央美術學院聘為教授,於連環畫系任教,此時,已進入創作巔峰的他不僅有以中國寫意畫形式創作的《白光》,還有通過寫意彩墨方式呈現的《小二黑結婚》。改編自浙江崑曲曲目的《十五貫》是其為數不多的古代題材作品。賀友直在分享《十五貫》創作細節時曾有過如下描述:「出場的第一個人物尤葫蘆,是個肉鋪老闆。肉鋪開不下去了,但是跟我一樣,酒還是要喝的。這個人物怎麼出場?連環畫人物的出場,是要設計的,跟京劇人物一樣,一個亮相。開肉鋪一般塊頭都很大,我就讓他袒胸,露出肚皮,肚子擱在案上;肉鋪開不下去怎麼表現?肉賣不出去,有點臭了,蒼蠅叮在上面——這樣來形容他的處境。」這位以「畫匠」自稱的大師,巧妙地點出了創作思路,「做戲」高手的美譽也有了清楚的解釋。

  【反思】

  攢足生活,才會紙上「做戲」

  「小連環畫,你真要把它畫好,是要費點心思的,並不是隨心所欲。這不是個技術問題,是表演。在紙上做戲,怎麼做?先要積累大量的生活資料以及常識,通俗點就是腦殼裡面有個倉庫,根據需要拿出來一組合,就畫龍點睛了。」

  進入晚年,與早年的命題式作畫不同,賀友直創作向個人傾斜,他選擇用畫筆記錄自己,無論是出生到加入出版社的《賀友直自說自畫》,還是將其工作經歷串聯,在2009年獲中國美術「終身成就獎」的《生活記趣》,他不僅把自己收進連環畫之中,更以老上海風情畫為題材創作了諸如《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新碶老街風情錄》等作品。每一線條,每一停頓,都折射著賀友直幽默、豐富、通達的一生。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古珺姝

  李健亞友情提供本次採訪名單

相關焦點

  • 連環畫_中國網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連環畫也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1987年,連環畫家賀友直受法中友協的邀請在法國昂古萊姆舉辦了個人作品展。現狀: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連環畫風光不再,青黃不接,越來越走向「文物」。據了解,如今還在連環畫領域堅持的藝術家與三四十年前連環畫鼎盛時期相比,比例為1誜100。在賀友直曾工作過的連環畫重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已經沒有一位專職的連環畫師。
  • 步行十公裡為買一本連環畫 「一個人cosplay成了好多人的感覺...
    從此,我們的童年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成長的回憶也變得有滋有味。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動畫迷:他們或無師自通,幾十年徜徉在繪畫的樂趣中;或是小小年紀就把畫動漫作為自己的興趣。在世界動畫日來臨前,記者特意採訪了幾位普通動畫愛好者,和他們一起享受動畫帶來的奧妙和樂趣。
  • 農村俗語:最怕端午水,不怕七月半鬼,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最怕端午水,不怕七月半鬼,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農村流傳的俗語每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仔細想一下卻又蘊含著極大的意義,這也因為此,俗語才會流傳了幾百年。小毅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最怕端午水,不怕七月半鬼。
  • 端午五毒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陰丹士林」連環畫(圖)
    陰丹士林商曾說「顧客手中的每一枚銀元都是辛苦所得」,相形之下的廣告立意注重生活實用觀,接地氣,近民生,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親和力博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知與好感,陰丹士林連環畫式廣告便是一例。  《陰丹士林家庭空中歷險記》連環畫廣告為八開畫頁,上分九格,描繪了光頭先生一家的趣事。
  • 這個端午節,孩子們雲端畫下最美粽子
    東西湖金銀湖的鑫橋社區裡的小朋友們用畫筆畫出了心中最美的粽子,近日,鑫橋社區聯合金銀湖街文體站共同舉辦少兒「網絡中國節」端午節繪畫活動,孩子們通過雲端模式了解端午節歷史淵源,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端午節由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 手抄報作業不用愁,美術老師教你畫端午節手抄報,祝你端午安康!
    今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和美術老師一起學畫一張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吧,祝大家端午安康,萬事如意!手抄報主題:2020年端午節。使用工具:彩色籤字筆、針管筆、素描紙、馬克筆、鉛筆、橡皮、直尺。第一步:畫出手抄報主要元素龍舟是端午節最為經典的元素之一,我們在畫面最下方畫上一條龍舟,並在龍舟下面畫一些水波紋,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生動。
  • 粽子簡筆畫: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節「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連環畫重鎮天津 「畫史」曾被忽略
    《血濺居士林》、《大公報》連載的《武訓先生畫傳》都在全國引起轟動。劉繼卣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後裔,其父劉奎齡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劉繼卣也被譽為「當代畫聖」,「東方的倫勃朗和米開朗琪羅」,尤其在連環畫方面,居於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第一人的地位。他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就是工筆重彩的8幅《大鬧天宮》和連環畫《雞毛信》,「一直以來,以北京大眾圖畫出版社的《雞毛信》作為劉繼卣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
  • ditf13集連環畫繪本解讀:國家隊結局怕是要成為一個悲劇
    《drling in the frankxx》第13集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重要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集,這一集不僅僅是伏筆和暗線的回收,也讓我們更多的了解了有關02和016之間的歷史以及兩人的淵源,而13集中有關連環畫的繪本其中訴說的故事也頗讓人好奇,本次就來簡單解讀一下吧,如果劇情真的按照這個繪本走的話,怕是結局會是一個悲劇。
  • 端午節:你最愛的粽子口味,用英文怎麼說?
    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會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求安康。飲雄黃酒 Drinking realgar wine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並灑牆壁間,以法諸毒。民間俗語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 端午節畫粽子,字母y畫可愛的小粽子,簡單又有趣
    第134期原創教程:字母Y畫可愛的小粽子小朋友們,大家好~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今天我們學習用字母Y畫一個可愛的小粽子,我將畫法做的儘量簡單又有趣,讓小朋友們可以輕鬆學會,幫助建立自信心,提升繪畫興趣。
  • 楊梅酒,端午鹽,還有最愛的貓咪粽,端午的儀式感,一樣都不準少
    作為一個失業人員,端午沒收到粽子,倒是在面試中收到了幾份作業今天開心的事是重陽同學來投稿,雖然是前幾年寫的端午散文,但好文章從來不會過時。現在就讓我們把話筒交給重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 【動態】濃情端午,讓愛「粘」在一起
    【動態】濃情端午,讓愛「粘」在一起 2020-06-21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王義 × 豺虎畫 | 妙筆丹青,豺虎鎮宅
    技藝:豺虎畫製作材料:黃梔汁、烏賊汁、芥菜汁、硃砂、礦石等自然物質加工而成的顏料古人信鬼神,民間驅邪求吉,最流行的就掛驅邪畫,一般有豺虎畫、豺畫、虎畫、鍾馗畫、八卦畫在浙江松陽,家家戶戶闢邪,掛的是豺虎畫。豺虎畫由當地民間畫師以猛獸為原形,在木板、宣紙或動物龜殼上繪製而成,造型詭異乖張,是民間巫文化的特殊表現方式。松陽四面環山,古時候,山民們易受到山中野獸的侵擾。
  • 避五毒 制艾虎 穿定製 古代人的避惡月指南
    不僅如此,5月5日又被認為是惡月之最,傳說五月五日這天邪祟當道,五毒並出。《太平御覽卷二二》曾引漢朝董勳《問禮俗》曰︰「五月俗稱惡月。俗多六齋放生。」 而《史記·索隱》中提到,古時就有「五月五日生孩子,對父母不利」的說法。甚至連孟嘗君,由於出生在端午節,差點被父母遺棄。 《史記‧孟嘗君列傳》有過記載: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
  • 古代人的避惡月指南:避五毒 制艾虎 穿定製
    不僅如此,5月5日又被認為是惡月之最,傳說五月五日這天邪祟當道,五毒並出。《太平御覽卷二二》曾引漢朝董勳《問禮俗》曰︰「五月俗稱惡月。俗多六齋放生。」而《史記·索隱》中提到,古時就有「五月五日生孩子,對父母不利」的說法。甚至連孟嘗君,由於出生在端午節,差點被父母遺棄。《史記孟嘗君列傳》有過記載: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
  • 端午節手抄報作業還沒做?美術老師教你畫張簡單又好看的手抄報
    端午節假期,很多老師都給學生留了「端午節」主題手抄報作業,同學們都會做嗎?如果你還沒有完成作業,那就和美術老師一起來畫一張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吧。主題:2020年端午節手抄報。第一步:畫出主要元素在畫面最下方畫上一條龍舟,龍舟是端午節主題手抄報最常用的元素之一。第二步:畫上正文文字框我們選用粽子的形象為正文文字框,粽子也是端午節經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