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醬:接下來我要說的事,你千萬別害怕。Carolina:我是專業的西班牙語老師,我不會害怕。快樂醬:剛才被牛綁架了我Carolina:請問牛是哪一位?快樂醬:不是哪一位,是西班牙奔牛節的牛,很兇悍的公牛!Carolina:……(畫了幾幅畫)快樂醬:公牛啊!奔牛節有沒有聽說過,就是那種牛,很刺激的那種西班牙特色文化,明白嗎?Carolina:噗呲!快樂醬:你在笑什麼?Carolina:我想起了高興的事情。快樂醬:什麼高興的事情?Carolina:我下節課上西班牙文化體驗課。同學們:噗呲!快樂醬:你們又在笑什麼?同學們:我們下節課也上西班牙文化體驗課。快樂醬:你們上的是同一節課?Carolina&同學們:對對!
咳咳,咱們言歸正傳啊。
7月的西班牙是歡呼雀躍、牛氣沖天的,更確切地說,7月的潘普洛納是西班牙勇士的秀臺。想必提起西班牙,你定會想到西班牙鬥牛,但是除了鬥牛,你還知道奔牛節的存在嗎?今天就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聖費爾明節(西班牙語:San Fermín),又名奔牛節,是屬於西班牙納瓦拉自治區首府潘普洛納市的一項傳統慶祝活動,因為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著作《太陽照常升起》描寫過其中的奔牛活動而聞名於世。聖費爾明節日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間舉行。在節日的幾天裡,每天都有6頭兇悍的公牛追逐著數百名壯漢,沿著「奔牛之路」穿城而過,直奔鬥牛場,場面極其驚心動魄。
根據記載,在公元1591年時即有奔牛節慶存在。這個中世紀即持續舉行的傳統慶典,在現代還是備受矚目。除了驚險刺激的活動內容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受海明威的名著《太陽照常升起》(FIESTA,1928)所吸引。
聖費爾明節最初源於12世紀,聖費爾明(San Fermín)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Navarra)省會潘普洛納城(Pamplona)的保護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紀念城市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這時的聖費爾明節只是個純粹的宗教節日。後來,市民們決定在天氣更好的夏天慶祝聖費爾明節,而14世紀以後商人們在夏天將牛從城外趕至城內舉行鬥牛活動。兩項活動逐漸融合在了一起。
1923年,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並寫成了著名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年發表),他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將刺激的奔牛活動描繪得極為傳神,奔牛節因而聲名遠播,開始由一個地區性節日變為一個世界性節日。
奔牛節的起源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當時對潘普洛納人來說,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16世紀時,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鬥膽跑到公牛前,將牛激怒,誘使其衝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後來又加入了焰火和舞蹈表演。全世界的遊客都被吸引到潘普洛納參與慶祝。
西班牙人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和意志的機會,讓男人們有機會證實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漢。幾百年來,凡是不敢參與奔牛的男人在西班牙是被人瞧不起的,而最終的勝利者則會被當作英雄一樣受到敬仰和崇拜。並且,活動越危險才越能展現個人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激怒公牛,讓場面變得驚險而刺激。
在人們為西班牙人如此輕視生命的舉動百思不得其解時,對西班牙人而言,榮譽遠遠超出生命。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比西班牙人更懂得榮譽為何物,正是西班牙文化中這種對榮譽的感悟和認同,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榮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追求榮譽,這也是奔牛節這樣的活動能夠在西班牙誕生、發展並延續至今的原因。
當然,奔牛節的尾聲是以鬥牛告終,而鬥牛在西班牙是一項極具爭議性的活動,不少民眾抗議奔牛節及鬥牛運動。今年在奔牛節前夕,數十名抗議者在街頭半裸模擬被刺死的公牛以抗議這一傳統活動。不得不說,這是一項極具西班牙特色的傳統活動,但同時也的確是在殘殺公牛,目前為止,這項運動依然在延續,而抗議活動也未停止。
奔牛節真的是一個很刺激的節日,如果你是留學生或者計劃去西班牙旅遊,在感受這份西班牙特色風情時,不要忘了保護自己哦。除此之外,西班牙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節日,每個城市或者村鎮每年都會為各自的節日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遊客,你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作者簡介
Carolina
碩士畢業於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化專業,曾留學於西班牙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大學。在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大學期間,有西語教學經驗;在西班牙國家酒展中,擔任隨同翻譯。西班牙託萊多旅遊信息中心志願者。了解西語國家文化,熟悉掌握西語本土課堂,有耐心與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